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無菌器材質量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合理布局
提高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質量管理,基礎條件是搞好區域布局,提高布局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所以,在實際的質量管理過程中,要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氣流、物流以及人流等因素,進行科學化的部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區域應當被明確的劃分為生活區、污染區、清潔區以及無菌存放區,各個區域之間的界限要分明,使用屏障將各個區域分割開,并做好清晰的標志。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各個區域之間的物品流動必須為單向,不能將跳開分區或是逆向的進行物品流動,因此在進行工作區域劃分時,要將工序相連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地方。
2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的規章制度建設
通過建設規章制度,能夠為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開展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導與約束,這是提高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消毒供應中心科室必須要從實際的工作內容出發,明確崗位責任制度,建立健全消毒隔離制度等,同時還要制訂工作質量標準與操作規程,以此作為考核、賞罰的標尺,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嚴格實行。最后,要建立消毒供應中心監督管理制度,采取定期普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供應中心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有力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情況,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防止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
3加強消毒供應中心隊伍建設
消毒供應中心的隊伍人員素質能力,直接與質量管理工作掛鉤,只有在隊伍人員素質能力過硬的情況下,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所以加強消毒供應中心隊伍建設,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從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角度出發,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素質能力培養,可以邀請行業領域的專家或權威人士來開展講座、組織科室工作人員進修,或是舉辦科室操作技能比賽等,均可以提高其專業素質能力;第二,要增強科室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與責任感,使其明白自身的工作質量對患者的重要性,從思想與道德的層面激發能動性,能夠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搞好消毒供應工作。
4加強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流程管理與控制
4.1加強清洗質量管理與控制
對醫療器械用具進行清洗,是消毒供應的一個前期工作,其質量直接關系到滅菌消毒的效果,所以必須要搞好對清洗質量的管理與控制。要嚴格遵守去污、除菌、去熱源等清洗工序,認真執行任何一道工序內容。若器械用具屬于金屬類,清洗后要到達無污無銹且光亮的標準,若器械用具屬于玻璃類,清洗后要無水珠、無污垢、無血跡且光亮,若為碗、盤等器械用具,清洗后除了要達到無污、清潔等標準外,還不能出現脫瓷變形的情況,對于利器如剪刀等用具,在清洗過程當中要注意保護刀口。
4.2加強包裝質量管理與控制
第一,包裝工作需要由兩人同時負責,在對器械用具的包裝過程當中,必須要嚴格的使用3M化學指示膠帶貼封,同時要將滅菌日期以及失效日期標明,方便在使用過程當中進行選擇與核查,并方便責任追究,還同時要標明責任人與核對人;第二,控制好包裝體積與重量,一般情況下包裝體積要在30cm×30cm×25cm以下,如果是敷料包,其重量要低于5kg,如果是金屬包,其重量要低于14kg;第三,將器物包裝好后,要保證松緊適宜,過緊或過松都應重新進行包裝。
4.3加強滅菌質量管理與控制
消毒滅菌由專人負責并進行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嚴格遵守操作規章制度以及高壓蒸汽滅菌器的操作規程、質量要求。滅菌室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記錄壓力、溫度、時間、滅菌效果。鍋內物品按規定放置,金屬應放在下面,空的瓶罐應該橫放,整個鍋內裝載時要防止鍋內超容現象,放置物品不大于90%,同時又不得小于柜室內容積的5%。每天先做B-D試驗,合格后再行消毒物品,每鍋進行常規工藝監測,化學指示劑包括內外監測。生物學監測每周1次。每件物品封口處外貼3M膠帶,每鍋都要放132℃化學指示卡,檢測前檢查化學指示卡變色情況是否符合標準,不符合的應重新處理。
5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存放管理
在器械物品進入到無菌室進行存放之前,必須要對其進行滅菌、干燥、無損檢查。且進出順序要以先進先出為基本原則,物品的存放位置要固定,由熟悉區域環境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每天還要對所有物品進行2次清點與濕式清掃、紫外線照射消毒,若發現有過期或是缺損的物品,不能供應發出,也不能供應發出落地包或是濕包,存放物品的室內環境溫度要控制在18~22℃,相對濕度要小于60%,每月做1次空氣培養,并做記錄。
作者:燕蓉 單位:重慶市酉陽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