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平面設計中美術字設計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民族化設計是中國設計發展的突破點,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而漢字設計和書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文章闡述了書法和字體設計結合的必要性,分析了設計師運用書法進行設計的思路和條件,總結了書法在字體設計中的若干運用方法,對設計的民族化發展有一定理論和實踐參考價值。
1書法與字體設計結合的必要性
文字是平面設計的視覺要素之一,因此設計文字或字體成為了平面設計不可或缺的環節,它的運用十分廣泛,如廣告、海報、包裝中的美術字,品牌形象設計中的標準字,其重要性決定了我們研究漢字的必要性。而書法藝術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財富,書法與字體設計關系密切,二者都是表達漢字的方式,其形式是互通的。“書法是書法家以審美為出發點的藝術活動[1]。”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更側重于個人表達,同時它又受強大的歷史傳統的約束,而現代設計則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一種商業委托行為和應用形式,字體設計在本質上是作為平面設計系統內的要素而存在的,而且字體設計的多元性、互滲性和變動性是書法相對固定的屬性不可比擬的,設計開放的要素空間,可以從各種藝術中汲取靈感,而不拘泥于書法的形式邊界。在印刷技術出現前,漢字的表達主要是通過書寫完成的,而書法就是指書寫的法度和藝術,現代漢字的形式是唐人所書唐楷確立的,最常用的漢字字體,如黑體、宋體、楷體等印刷字體形式都是從唐楷演變而來,其中黑體雖然沒有筆畫的裝飾部分,但它的結構依然是唐楷的結構。其次,現代美術字設計的不少處理方式就出自對古代書法的形式結構的間接運用,如顏楷外拓飽滿的字形構架,在美術字中點的筆畫處理成短橫也從隸書找到形式出處,而缺省一些筆畫的設計則借鑒了宋體筆畫中粗細虛實的形式,類似的情形不無少見。20世紀末,中國設計界也開始了這種借鑒的探索實踐,以靳埭強先生為代表,他的《漢字系列海報》開創了中國設計的民族化設計的新路線,進而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潮流,近二十多年來,中國設計界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書法文字設計,發掘利用書法字體資源應用于現代設計,已經成為設計創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和路徑。在現代設計中,書法和字體設計結合是必然的。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當代大背景下,民族性和個性化的設計正在受到廣泛的應用和認可,它反映了歷史傳統與現代思潮在傳承與創新上的開放性融合,它們兩者之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從傳統藝術形式中去尋找和再創造成為一種重要的設計思路。用書法來進行設計有行業的傾向性,以餐飲、旅游、藝術文化等最為突出,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傳統文化的內涵,并以此作為賣點,如餐飲業之飲食文化,旅游業之人文歷史,在這些領域的設計中使用書法更容易喚起受眾對傳統文化的聯系與共鳴,這是書法與傳統文化二者天然的親近關系所決定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一些不良的設計現象,由于設計師或委托方審美水平的限制和書法知識的缺失,造成在書法與字體設計中的程式化和一些違反美學規律的誤用。對比同樣以書法為國民傳統文化的日本,我們在傳統書法領域是遠遠超越日本的,但在平面設計中將書法和字體設計結合起來的案例數量和水平上都有較大差距,究其根源還是我們在創新性結合上存在短板和不足。中國設計要做出特色,一定要從民族性入手,借鑒東亞文化圈各國家地區對書法元素的運用先例,書法作為漢字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新時代的設計中進行傳承與融合創意,是中國現代設計重要的創新實踐課題。
2作為平面視覺系統要素存在的書法元素
平面設計和書法是兩個互有交集卻又彼此獨立的體系,作為字體設計的書法應明確它作為平面設計視覺體系要素的定位,它服從于平面設計的整體,具有文字表意和形態的雙重功能。平面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傳播信息,而設計是為了通過用各種視覺手段達到裝飾和美化的作用,促使觀者產生視覺愉悅,增強傳播的效率,書法的創新也應以此為前提。其次,設計師和受眾具備共同文化和審美素質是交流信息的前提,設計的受眾主體是普通人,他們對書法是感性的,只有模糊的認識,而作為設計師在求學階段接受的是現代設計教育,設計師對書法的理解也是現代人的理解,因此整個過程是非書法家之間的對話。同時,書法在設計中的結合創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融合了現代藝術和設計的審美觀,受到中國書法傳統的影響和現代書法的沖擊。
3對書法的運用要建立
在對傳統書法的認識基礎上書法與設計的結合創新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認識書法的傳統,書法自身就是古人對漢字的形式美的總結,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當今的設計教育中這方面是有缺失的,以致很多設計師面對書法字體設計無從下手。因此,我們在運用之前應先了解各時期有哪些書體,它們藝術特征的共性,設計師應像書法的學習者一樣從筆畫、結體、章法三個層面去認識。筆畫可解構為線條和點畫,點畫可歸納為如方、圓、三角,線條有粗細、提按、曲直,在書法中寫出筆畫的方法稱為筆法。例如小篆具有點劃瘦細均勻,圓筆藏鋒,結構上瘦長端莊,轉折部分圓轉等特點,現在的圓體字正是把這種圓形起收筆的特征結合到了黑體字中。結體指漢字書寫的間架結構,即字之“形”,具體指字中各筆畫的安排與形勢的布置,以及它們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元代趙孟頫《蘭亭跋》:“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明確了研究結體的重要性。結體“因時而傳”,同一個字在不同歷史時期結構不同,作為現代人我們都很熟悉唐楷和它的現代衍生字體的結構,但對其他書體的結構則比較陌生。章法在書法中指謀篇布局,包括整個作品、行與行、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系,而美術字的設計在數量上通常就幾個字,因此我們主要的方向是字與字之間。
4書法與字體設計結合的運用方法
4.1集字集字是書法創作中的術語,如王羲之的《圣教序》便是后人集字,意指將散落文字湊到一起成章。集字對當下的設計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古人之字避免了版權問題,而且能獲得比直接使用字庫更具風格的效果,集字不屬于創作,是一種再運用,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務實和低成本的做法,但筆者認為設計并不是每個環節都需要創新,設計師最重要的工作是將諸多的要素統一于整體的合宜性,這是更具優先級的問題。過去我們只能從歷代碑帖的出版物中集取所需之字,網絡時代書法集字網站字庫的興起則給設計師增加了一個更便捷的選擇。集字應集完整之單字,而集多個字時應集同人之作,當遇到無法集到所需字的情況,可以采取集偏旁、部首和筆畫將其重組的方式,這也是一種創作的思路,集字是設計構思階段的參考對象。集字也不是下載即用,也需要對其進行一番組織和改造,涉及筆畫的調整,字與字的位置、間距、大小、字勢,所集文字群化的形態及構圖關系。
4.2同構異質:用現代設計的形式表現書法的內涵
將書法中的文字形態進行提煉,通過現代美術字的設計方法表現出來,并進行創新。《治字百方》提到“用鋼筆寫隸書,而重新定義隸書的形式…[2]”用鋼筆去寫隸書,然后再導入軟件進行矢量繪制,這一種對書法的現代表達和同質異構,在設計上不拘泥古法,將隸書和楷書的點畫特征進行重構結合,使兩種書體的點畫特征同時出現,結合現代字體設計對形式的理解,并加以適度的夸張,這是把傳統書法中的形式和審美運用于現代美術字設計的例證,這種方法避開了設計師書法實踐的短板,但也缺少了書寫性。
4.3具有書寫性的書法字體設計
所謂書寫性,是指給人以寫出來的感受,而不是“做”出來的,并以毛筆、墨汁和宣紙結合產生的書法特殊的筆觸肌理為特征,通過墨的枯濕濃淡、筆的輕重緩急進一步豐富筆觸。需要明確的是書法字體不等同于傳統書法,而是現代書法的一種設計運用,是將書法作為視覺表現的手段,因此不必完全按書法的標準和法度去看待,而應該納入設計作品中去分析:是否能與其他元素形成畫面的統一和諧,能不能傳達作品背后的精神,有沒有美感,有沒有創新性和趣味性,如果達到這種標準應該是一件成功的書法設計作品。設計過程可按照現代設計的流程進行,形成設計概念,用硬筆試作草圖,研究字形結構、筆畫和點畫,確定好樣式再用毛筆去表現。使用毛筆講究一氣呵成從而更能體現其書寫性,也可反復書寫,從多個結果中擇優導入軟件進行調整和編輯,納入到平面視覺要素系統中,體現手寫與數字化結合的優勢。
4.4字形結合
字形結合在現代字體設計中有諸多運用,其方式有象形、雙關、共生形等,也可以借鑒到書法的字體設計中,例如2008北京奧運會標志。象形本身就是漢字的一大結構特征,很多漢字仍然保留了象形的偏旁,將這些象形的偏旁結構和筆畫圖形化,仿照自然界中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形態,也可以將部首偏旁替換為圖形,用畫的方式去表達,其圖形內容可以通過提取設計主題關鍵要素獲取,或從該字的象形意義來解讀。這種設計手法,使字體的圖形感增強、抽象感減弱,在設計上有較高的自由度,即便是無法寫傳統書法的設計師也能駕馭,但使用不當的圖形化可能降低文字的識別性。
4.5濾鏡特效
濾鏡是圖形軟件中的修圖功能,用來實現圖像的各種特殊效果。特效濾鏡可以幫助書法字體設計作品,從二維平面的、單一的質感實現立體的、豐富的材質效果的轉變,給人絢麗新穎之感。濾鏡特效還幫助我們實現將書法字體與各種素材結合在一起的功能,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
5結語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要做出具有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字體設計,將書法和字體設計結合起來是很有必要的,這要求設計師既要掌握現代平面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技術,還需要對書法有所認識和實踐,通過這種途徑拓寬設計風格、提升設計水平,在設計實踐中進一步深化中國設計的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劉鑫.書法字體設計技巧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15.
[2]左佐.治字百方[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53.
作者:陶海凡 單位: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