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播音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互融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育人的各個環節我們都要牢記思想政治引領是教育的關鍵,校內的課程教育和校外的實踐活動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具有傳播性廣、實踐性強、創新性快等特點,實踐中要結合傳統思政教學模式與播音專業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完美融合,并不斷進行創新,通過具體的專業實踐及志愿服務工作,實現專業學習與思政教育的互融互進,促進學生的思想提升及專業進步。
關鍵詞:專業教育;思政教育;互融互進;創新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特點
(一)傳播性廣
專業培養來看,該專業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大口語傳播”為核心理念,以“強基礎、寬口徑”為特色培養。面向的是全媒體領域下的各級廣播電視機構、媒體平臺及各類與口語傳播相關的行業系統,未來學生的就業方向為新媒體環境下各類傳播語境和市場需求的播音員、主持人、出鏡記者、配音工作者、形象代言人、新聞發言人及公共活動現場主持人等崗位。就業崗位來看,已經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作為鏡頭前的公眾人物,在未來將會成為社會的瞭望者、守望者,當好“把關人”。在專業教育上,傳播學也是專業學習的基礎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傳播觀、新聞觀,培養信息的敏銳性。在專業培養的要求下,從事信息傳播的工作,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傳媒人肩負著傳遞社會正能量、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擔。如此看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要認清專業特點,主動自我增強傳播理論、提升傳播技能已勢在必行。
(二)實踐性強
對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而言,專業理論學習是根本,更大的自我提升是在于實踐。根據實習、實踐要求基本分為:寒暑假認知實習、課程期間專業實習、校外實習實踐平臺專業實習、畢業就業實習。寒暑假認知實習是通過學院組織或者自我接觸,學生到相關實習單位參觀學習,了解行業現狀和發展動態,使學生對專業、行業、產業有初步的認識;課程期間專業實習則是在正常教學期間,教師帶領學生到廣播電臺、新媒體平臺、宣傳中心等地,進行現場指導及專業實踐分析;校外實習實踐平臺專業實習是針對學生專業水平已經達到一定要求進行的實踐活動,主要是鍛煉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播音主持、采訪、編輯、策劃和制作“五位一體”的專業能力,強化其“語言藝術”和“藝術語言”并重的表達能力;畢業就業實習是學生在畢業之前到實習崗位參與一定的實際工作,將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經驗進行融合,進一步熟悉工作環境、提升專業素養、獲得工作能力。
(三)創新性快
就南京傳媒學院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而言,發展中尋求創新,創新中尋求變革。從2004年建校建立專業以來,專業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由之前的傳統媒體的新聞主持、出鏡記者、娛樂主持等方向逐漸發展為新聞播音主持、社教綜藝主持、商務類型節目與現場活動主持、影視配音與解說、電競主播與解說、文化禮儀等十個專業方向。創新性發展的同時,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有更嚴格的規定。不但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還要具備相關法律政策的理解與執行能行,切實做到內外兼修以便更好地適應專業創新性發展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青年人的教育與價值引領關系著國家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在高校教育的課堂內外,在育人的各個環節我們都要牢記思想政治引領是教育的關鍵,校內的所有課程教育和校外的所有實踐活動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結合的幾點想法
(一)兩者結合的必要性
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必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習,這是專業要求也是制度規定。《播音與主持藝術基礎》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方向課》兩門課程分別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基礎課和方向提升課,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使其掌握備稿的方法及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情景再現、內在語、對象感、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的基礎知識。通過基礎能力的提升,能夠綜合運用有聲語言表達知識與技巧,運用所學知識闡釋和播讀各種類型稿件的能力,同時適應新媒體平臺下的電商主持、電競解說、社交禮儀、場館解說等能力要求,并兼備文學作品朗誦和影視劇演播、配音創作的能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時,調整播音主持與藝術專業現有教材內容。在思政教育的教材中選出具有代表性且可操作性的內容,融入到播音主持與藝術專業教學中,并結合傳統思政教學模式與播音專業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完美融合。比如,在進行朗誦課教學時,就可以引用“紅色詩歌朗誦”主題,從“劃分層次、概括主題、聯系背景、明確目的、找出重點、確定基調”六個步驟中,我們可以根據“情景再現”的教學方式,對每一個步驟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了解故事背景、學習黨史,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雙管齊下,并通過朗誦活動將黨史進行更大層面的傳播,讓更多的受眾聽到黨史、了解黨史。
(二)兩者結合的創新性
結合專業發展的創新性與課程思政的要求,教育引導學生通過專業知識,實現扶貧助貧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點領域。南京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引導學生通過專業知識做一些具體志愿服務實踐活動:1.互聯網+教育。2020年6月,南京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褚曉迪同學為北京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無償錄制普通話感知實驗語音樣本,再由該基地對口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中小學的127位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無償提供普通話感知實驗語音樣本,為漢語普通話在分享知識、傳承文化、發展經濟的重要作用上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這樣的語音樣本對于老師的培訓來說是“輸血式”文化扶貧,但對于當地整體的教育來說就是“造血式”文化扶貧,尋找到合適的“造血土壤”并進行培養,是實現“造血式”文化扶貧的核心內容。2.互聯網+帶貨。2020年5月初,南京傳媒學院黨委積極響應并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結合學校“時光路口、遇見南傳”520抖音直播活動,按照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扶貧直播團隊立足于活動本身,并結合貴州省榕江縣扶貧工作重點、難點,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當地制定了以資源推介為幫扶抓手,用直播賦能旅游及農產品產業的扶貧直播方案。扶貧直播團隊充分挖掘了村寨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切實利用好大利村“中國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兩張特色名片資源,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挖掘每一段風土人情背后的故事,同時團隊也實地走訪村民進行交流,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愿望。最終,扶貧直播團隊將鄉村旅游與教育、健康、養老、文化創意、文物保護等領域深度融合,用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直播手段,向廣大觀眾推介大利村,讓大家走進來,讓榕江文化走出去,助力榕江旅游扶貧事業的發展。3.互聯網+文旅推廣。為了響應國家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南京傳媒學院對口扶貧單位——貴州省榕江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南京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院組建暑期社會實踐“貴州支隊”志愿者團隊,于2020年8月13日抵達了貴州省榕江縣,開展為期數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同學參與到該支隊紀錄片的制作,擔任解說、配音工作,將自己的聲音貫穿整個紀錄片。
(三)兩者結合的重難點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一個比較大的局限性在于有些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難度比較大。以娛樂主持為例,娛樂主持的一個特點是趣味性、調侃性比較強,但是思政教育往往比較嚴肅,兩者在不同的語境下的結合帶來的效果可能不是特別好,兩者的平衡點也需要再進行打磨。此外,課程的發展對于老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教師需要不斷在課程創新的同時去挖掘可以結合的“思政元素”,并且對于“思政元素”的把握同樣是一個重要考量,如何確定元素的準確性、正確性,對于非思政專業的教師來說很有難度。最后,對于勇于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融合課程的老師如何評判也會是一個風向標,何種課程融合達標?何種課程融合需要改進?都將會對其他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老師產生影響,也會對于課程發展產生影響,課程體系評價及課程效果評價還需要盡早做出公布。
四、結語
南京傳媒學院播音主持學院在學生進入本科學習階段的自我生涯規劃時,就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深度挖掘課程自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國際視野、專業倫理、創新思維、工匠精神、人文情懷等內容自然融入教學。并通過校內外的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將自己的人生規劃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等相結合,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做一個有思想、有擔當、有奉獻的新時代有為青年。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編寫組.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馮剛,白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實踐總結和規律把握[J].教學與研究,2020(08).
[4]鞏茹敏,林鐵松.課程思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J].教學與研究,2019(06).
[5]馮剛.改革開放4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經驗與展望[J].中國高等教育,.2018(Z2).
作者:宋祺 程欣榮 單位:南京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