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會計學專業創業教育提升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同時2020年12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建設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廣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最重要的工作任務。高校以往所展開的會計學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與企業對多層次、復合型與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創新創業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經濟保持活力的內在因素,因此國家近些年逐步加大了對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社會與企業的需求,也迫使高校逐步進行人才教育改革,加強對應用型與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從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2017年,政府明確了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改革方向,所謂供給側改革,本質是基于提升供給側產品與服務質量,來為人們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多樣化產品與服務。各地區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與輸送人才的關鍵性任務,因此在國家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本地高校也應順應時代的潮流,在人才培養方面迎合供給側改革。2019年2月,鹿心社在全區教育大會上尤為強調要“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著力構建高等教育發展新格局”。2020年12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實行《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建設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已成為廣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同時廣西依照9張創新名片,積極打造創新型城市,因此創新型經濟要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就要先行。地方高校必須大膽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會計學專業教育建設領域,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建立基于會計學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能力深入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體系,不斷優化教學方案與評估系統,進而能夠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1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發展需求的高校創新創業教
育人才培養目標廣西位于中國華南地區,和其他經濟發達的省份相比,創業氛圍相對薄弱,而且家長與教師也在學生創業方面缺少科學認識。他們認為,創業存在較大風險、不穩定,所以從主觀意志上就不鼓勵學生進行創業,甚至言語間會打消學生創業的念頭。所以,當前我們應通過樹立創業先進人才模范的方式,來提升教師、家長、學生對創業的正確認識,提升教師與家長引導學生進行初創業的意識?;趶V西地區的區域熱點及其本地的特色產業,拓展學生的創業視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積極地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去創新,進而切實為本地培養出一批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以為本地發展奠定人才優勢。
2構建服務自貿區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2.1有助于轉變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服務自貿區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旨在滿足自貿區對新一代會計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對傳統自貿區會計人才進行的變革與升級。傳統的自貿區會計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模式與當前自貿區的變化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同步,培養適應時展需求的自貿區會計人才勢在必行。在當前的自貿區發展中,就專業技能方面,人才應具備本領域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理論與實操能力,二者也是對本領域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是入行的門檻;而且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市場環境,會計工作者也應具備超強的國際視野與預判能力,并具有基于社會發展趨勢而形成的靈活的創新能力與商業嗅覺。因此,傳統會計人才培養理念已難以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對自貿區會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應轉變會計人才培養理念,優化自貿區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主動迎合互聯網背景下自貿區發展需要以及就業多元化的要求,不斷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行業適應能力,提高自貿區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2.2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和重要性
隨著我國各方面改革的繼續深化,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當前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各學科間的界限逐步變得模糊,多學科交叉是當前高校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所以要想構建起綜合性大學,就應該構建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應加強“跨學科協同創新能力”,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重點突出的方向之一。所以,高校必須加強跨學科協同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以滿足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
2.3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自貿區經濟迅速發展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了要求。用人單位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應用能力要求提高,倒逼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內涵、要求等方面發生轉變。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是會計院校的重要任務,強化學生理實應用能力是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文科會計教育中,實踐教學軟硬件條件受師資、設施、經費等限制,導致會計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實踐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不能高度契合,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不能在實踐場合得到有效檢驗。因此,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基本崗位能力的培養、管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教育的融合模式
3.1教育理念的融合
在高校會計專業開設課程及具體教學實踐方面,應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而這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在針對會計專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應清楚認識到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間的聯系,摒棄傳統僅進行理論教學的觀念,并建立將專業知識教育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起來的教育理念,切實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深入地融入到專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在進行創業實踐中,其所涉及項目應與本專業相關,進而提升其創業成功率。
3.2人才培養目標的融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所采取的傳統人才培養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及企業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而這也將是高校未來培養人才的關鍵性方向?,F代化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應重視對學生專業的應用能力,而這也是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保持統一的。因而,當前高校所開展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培養出符合社會與企業發展所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4會計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建設路徑
高校在進行會計學專業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應基于“教、賽、學”的理念來開展?!敖獭?,即高校老師的主觀教學所產生的作用;“學”,即學生主動進行相關知識與理論的學習;“賽”是將“教”與“學”進行連接的橋梁,不僅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彼此切磋,同時也體現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討論。
4.1“教、賽、學”一體化的會計學專業目標體系建設
當前高校會計專業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其課程設置與培養方向與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當前高校應堅持“教、賽、學”的理念來構建起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創新創業體系。首先,應建立“教”主導下的學生教育機制?!敖獭笔菍I教育過程中的關鍵性一環,而教學目標的設定則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限定。具體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任務是主動地接收知識,是根據專業教材與相關案例而進行總結與吸收的過程,摒棄了自我摸索、走彎路的不足。所以,在會計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其教育目標的設定應是基于“教”主導下的認知目標體系。以往高校在進行會計學專業教學過程中,認知目標體系是基于會計理論的應用而展開的,而融入創新創業體系的會計學專業教育認知目標,應在“教”環節中融入創新創業認知目標,其中就包含基于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創業相關政策、創業一般途徑等知識。其次,建立“學”主導下的情感目標體系?!皩W”與“教”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即學生主觀性接受理論知識的過程。因為“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要調動其真實情感。在“學”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中,應構建起情感目標教學體系。詳細來說,會計學專業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包含熱愛與專注于本專業,并勇于創新的情感。其一,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入當前創新創業成功的正面素材,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其二,通過創設創業困境氛圍來激發缺少主動思考問題解決方案的創新性情感。就理論層面而言,會計決策與預算可以達到利益最高,然而就人性管理實踐層面而言,利益最高并非能夠實現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二者并非是保持統一的。通過創設兩難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構建“賽”主導下的行為目標體系。行為目標體系建設應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切實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而“賽”則能夠實現這個目標,主要是因為“賽”通過在群體中進行對比,來促進學生對自身水平進行真實的了解,以激發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良性循環?!百悺辈粌H可體現在課堂即興比賽,也體現在專業方面的正式性比賽。通過在具體教育實踐中加入“賽”能夠提升教學的目標性與靈活性,進而促進學生的主觀參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4.2“教、賽、學”一體化的會計學專創融合教學設計
對于當前會計學專業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的各種實踐層面的不足,在現代化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切實地將“教、賽、學”教育理念深入地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首先,對于低年級的教育過程,應將“教、賽、學”教學理念融入到每一個學年的教育內容之中。其一,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單科教育環節,可加入會計學專業要求的速算比賽、專業咨詢獲取等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可在這一環節,采取分組教學與情景教學法,按照積分制度在這個環節結束之后選取其中得分最高的團隊及個人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進而形成創新思維,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落入傳統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情境中。其二,在教學內容設定方面,應對教學案例進行實時更新,將最近貼合時代特色的創新創業案例拿到課堂上進行講解,并通過生動靈活的講解激發學生聽講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在進行會計管理創新點的講解過程中,不但可以專業理論層面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采取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也應重視會計學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式教學,以培養學生成為滿足社會與企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其次,對于高年級而言,“教、賽、學”教育體系應重視和社會的結合,以形成符合時展特色的創新創業成果。其一,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崗位。在這一過程中,應采取“雙師型”教學模式,并利用實習周報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指導,并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二,積極開拓社會渠道來為學生籌集創新基金,鼓勵學生積極地采取創新會計模式來進行新興產業的創業。比如,可設置企業獎學金來為學生的創新創業競賽提供支持,以促進優良的創新項目能夠落地;也可采取與銀行合作建立“以工代償”的模式,為銀行持續輸送大量會計人才,而銀行也可為創業人才提供相應的創業貸款。
4.3多主體、多元化的籌措創新創業教育資金
創業資金是剛走出校門進行創業學生面臨的首要難題,剛走出校門或者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大部分情況下都需要家長的支持,而對無法得到家長支持的學生而言,應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措施,確保為學生創業解決后顧之憂。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及其具體實踐是緊密相聯的,需要依賴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僅依賴于學生的經費是難以支撐的,因此應采取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籌集措施。政府方面應建立創新創業支持基金,以為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比賽提供資金資助;高校也應聯合銀行、企業等各種社會力量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基金,以保證優良的創業項目能夠落地。在創新創業的初始階段,資金主要依賴于個人與家庭;而在項目成長期,則主要依賴于社會資本,而且也需要政府加大對創新創業項目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為學生創新創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而如今,仍舊存在較多優良的創業項目因為資金短缺而失敗,應該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作者:盧雯君 單位:南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