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發揮合力作用擴展職教職能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服務”決定了職業學校與其他各級各類院校合作的方向與性質、“提升”決定了職業學校與其他各級各類院校合作的目的和意義。以兩者為職業學校與其他各級各類院校合作的核心決策依據。通過整合、銜接、滲透、輻射等手段來擴展職業學校間合作路徑,用院校合力作用,實現多重并舉的學校辦學職能。
關鍵詞:服務;提升;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模式
0引言
隨著職業學校所承擔的社會使命的不斷變革,職業學校的職能在職前教育基礎之上,已逐漸向職場教育、社會行為培養、終身學習能力鍛造等多重屬性轉變。只有通過職業學校多元合作辦學模式的發展完善,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集多重職能并舉的學校個體,并以學校個體的穩定輸出,促成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的需求之間的契合。而職業學校與各級各類院校間的合作模式的不斷擴展與創新便是諸類合作辦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1院校間合作的決策依據
1.1將“服務”作為決定職業學校與其他各級各類院校合作的方向與性質,發揮其核心屬性。服務于政府部門需求,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政府全局方針的統籌安排為指導,放眼大局,充分利用學校優勢,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服務。如主要開設汽車電氣技術應用、電子應用技術、導游與酒店等專業的民辦學校陽光外語學校,正值牡丹江城市大發展之際,校舍處于市政府棚戶區改造規劃區域,面臨重新安置教學場所和教學人員流失產生師資力量滑坡的問題與局面,為了服務于城市建設的順利實施,為了保障與支持民辦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我校接納陽光外國語學校各專業師生入校辦學,在滿足地方政府需求的基礎上,利用我校國家級示范校建設成果積聚的優勢,為陽光外國語學校這樣的民辦學校提供教學場所,技術培訓和實訓指導等幫扶合作,盡力利用學校職能,反哺社會民生、輔助民辦學校、提高學校社會聲譽。1.2將“提升”作為決定職業學校間合作的目的和意義,發揮其指引作用。形成上下銜接、普職滲透、學歷與非學歷并舉,與各級各類學校緊密合作的多功能辦學集合體,通過整合、銜接、滲透、輻射等方式和手段來擴展職業學校間合作路徑,著重實現學校的品牌形象、辦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升。
2院校間合作的規劃設計
學校要明確辦學定位、服務的方向,直面地區、自身等多極因素制約與影響,規劃學校發展質量、規模、品牌等基本要素的提升軌跡,重視建設學校辦學的核心要素,突出特色,凝聚成果。如我校考慮到學校地處我國東北經濟較落后地區,理念滯后等因素,學校辦學承載著國家復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教育傳播,利用學校職能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傳遞新觀念、新技術,努力縮近學校地因域差異形成的辦學質量的差距,帶動地區職業院校共同提升的社會職責、辦學使命和服務方向,整合學校內、外部綜合資源、制定了上接高職院校,提升我校辦學質量和規模;下輻區域職業學校,提升地區綜合辦學實力,提高我校辦學品牌;重視普職滲透,提升我校德育教育水平;開創同類院校交流,更新我校辦學理念;進行國際交流,豐富我校內涵建設的院校間合作方針,突出“三進一行”的院校合作辦學特色。
3“三進一行”合作模式
3.1進行中高職銜接,促學校辦學質量與規模的進步與高職院校合作辦學是學校提升辦學質量與規模的重要舉措和主要手段之一。我校與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實行“3+2”聯合辦學,進行對口重點專業的銜接合作,探索課程與教學內容銜接、教學標準、師資培訓等方面的合作辦學,借高職院校的“高等”,促中職學校的進步提升。2年來,我校招生人數提高了5個百分點,對口專業的和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得到顯著優化、專業辦學質量與規模明顯提升。3.2進行普職滲透,促學校德育教育水平進步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社會人才向學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兩方面需求的培養與轉變已經深入人心。普教體系是學術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職教體系則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教育的形式分工,可以造就人才培養與輸出的有效供給,同時又可能產生德、技、能等的不對等傳播。普職滲透,就是為了避免人才培養素質可能出現的單一割裂,用普教體系的學習氛圍、德教優勢,感染帶動職教體系相應薄弱環節的調配與運轉,相應的職教體系也是完善普教體系一專多能、理實同進的有益補充。我校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與地區重點高中———第一高級中學開展校際專題講座、職普生互換校園活動,讓一中優秀學生走入職高校園帶動職高學生行為規范修正熱潮、讓我校學生步入高中校園感受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與江南中心校開展“技能走入校園”文、體、技能節活動,利用兩校師生間文藝、體育、技能專長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學校德育教育水平提升。3.3進行多領域校際交流,促學校辦學內涵建設進步積極穩健的開創本地區、省內外、甚到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拓展學校辦學的理念、視野、范圍和能力,以專業的發展和建設為核心,考慮合作對象的適合度,豐富學校辦學的內涵建設,如我校分校與本地區寧安職教中心的實訓基地建設心得分享,與東寧職教中心的德育管理探討;與省內哈爾濱第二職業高中的示范校建設經驗交流;在省外,與臺灣、重慶九龍坡等職業教育開展更優質的院校進行管理模式、專業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探索;去德國借鑒其雙元辦學模式、行動導向和任務驅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等、目前我校執行的6S管理模式,省內一流的汽修實訓基地、數十個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建設,數十本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踐應用等,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都是對多領域校際交流經驗的致力提取和借鑒。3.4行使服務義務與職能,示范輻射地區職業學校進步與區域內職業學校的交流合作,帶動與引領,是學校發揮對外示范輻射功能的重要途徑。學校在幫扶與支援較薄弱的職業學校發展,提升區域內整體辦學水平的同時,也樹立了學校自身的辦學品牌,提升了辦學規模,學生人數和影響力。如我校定期承辦牡丹江地區教學模式改革研討會,舉行“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展示,努力推行區域中職學校教學模式改革,肩頭責任負重前行;定期承辦地區師生技能大賽,推動重點專業技能標準、規范、工作流程在區域內的受重,提高地區整體技能水平;與各兄弟院校分享教學平臺資源,幫助寧安職教中心建設實訓基地,現在一座凝聚了區域職教人合力智慧、設施布局一流的寧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已豪情萬丈的佇立在牡丹江東南部;此外對本地區中職汽修專業教師開展技術培訓和專題研討;對外市縣學生進行集中技能指導與培訓等,都有效的提升了我校辦學的形象,實踐了辦學義務與服務職能,提升了地區職業發展程度。
4結語
總之,具備與完成多重職能的學校個體,是離不開多方位,多角度、多平臺、多渠道、多層次的多元合作帶來的有效供給培育的,有生命力的、合格的學校個體其實質是與其合作的每一個學校個體,凝聚智慧合力作用下的共同體中的一分子。多方攜手、心力同行、共展所長,這便是扎建職教參天宏業技繁葉茂根實之初源。
參考文獻:
[1]胡秀錦,職業學校多元化合作辦學的模式與機制,www.docin.com,2011.10.20.
[2]李興梅,中職學校辦學多元化的對策思考,www.chinaqking.com,2013.6.19.
作者:陳令剛 王臣 單位: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