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對外投資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對外投資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對外投資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

    摘要:在首次提出“新常態”這個概念時,明確指出對于我國現階段所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不斷加強信心,轉變觀念,把握新常態下的轉型與發展。新常態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相對穩定的狀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動力都在經歷著一系列轉型和升級。為了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在新常態下,中國的經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經濟新常態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對外投資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重要方式,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新常態;轉型;對外投資

    一、引言

    計劃經濟階段的產品短缺時期,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經濟增長標準上十分強調量的迅速擴張;而到了市場經濟階段的產品過剩時期,人們不僅關注社會財富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還關注其生活的品味和質量,關注其所生活的環境問題,在經濟增長標準上就不只是有量的標準,更有質的要求,如要求有好的社會環境、好的生態環境等。馬克思揭示了一定時期內社會總產品的構成,即W=C+V+M。C代表不變資本轉移到新產品中的價值,可以理解為折舊,這部分的比例相對固定;v代表勞動者的工資和福利,M代表剩余價值,在現實中分為政府稅收和企業利潤兩個部分。從現實情況來看,相比于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福利等的增長速度,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會更快,這即意味著,在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的情況下,勞動者的收入總體上不僅不會降低,可能還有所提高。根據上述分析,只能從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上來。政府要節約支出,提高行政效率,進行結構性減稅,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為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支持。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統計分析,在2004年~2014年間,我國企業參與到全球化的并購交易的規模不斷提高,在這十年間的并購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5%,交易數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5%,2015年對外并購的規模為1115億美元,在2016年1月份~6月份,由中國企業發起的海外并購交易總金額達1210億美元。由此看來,中國參與海外并購的熱情持續升溫,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面臨經濟轉型和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參與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方式。

    二、中國經濟的問題分析

    1.經濟結構面臨的轉型升級。(1)農業方面。對于農業現代化來說,其核心內容主要是市場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目前我國在農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城鄉收入差距巨大;二是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巨大;三是農業發展嚴重滯后,根據中科院2008年的研究報告,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與英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著超過100年的巨大差距;四是代表和維護農民權益的組織還普遍缺乏和不足。(2)工業方面。一方面是產能嚴重過剩。我國的產能過剩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80年代,而當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時,則是達到了較為全面的過剩局面,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出口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從而也就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再一方面是我國的技術基礎底子比較薄弱,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都不高,專利技術和創新水平有待進一步增加和提高。(3)服務業方面。與世界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相比,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則顯得相對滯后,并且這種滯后的狀態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與世界水平相比,無論是從產值結構還是就業結構來衡量,中國的服務業發展都長期滯后于世界產業結構的平均水平。中國的就業結構為34.8:29.5:35.7,而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為13.8:22.7:63.5,中國就業結構明顯滯后于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2.發展動力面臨的優化組合。中國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十分突出,但長期依靠高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的做法已經積累了許多問題和矛盾,諸如經濟增長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水分、高浪費等,還有地方政府的高負債,許多地方政府已經是“資不抵債”了。這些問題和矛盾需要一段時期的消化吸收,再依靠擴張投資加速經濟增長將得不償失。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決定了我國以前依靠勞動力數量取得發展的優勢正在逐步減弱,人口紅利正逐漸喪失。數據分析顯示,如果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不做適當調整,未來中國的青少年占比將越來越少,老年人占比將越來越多,中國的養老問題將會日益突出。勞動力的質量迫切需要改善。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我國的經濟增長過程當中,人力資本在促進經濟增長依然存在著以下的不利條件:人力資本質量不高、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匹配度不足、人力資本的技能或知識結構和現實經濟發展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這些都會制約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3.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經濟體制也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完善,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需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對于其中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是經濟發展過程所不可避免的,是受到了世界經濟變革的影響。在全球經濟經歷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我國經濟依舊保持著平穩快速的增長,為穩定全球經濟起到了拉動的作用,不論在經濟發展質量,還是在經濟效益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是我國持續進行經濟結構改革和優化的結果。不可否認,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和政府債務問題,這些問題也反映出我國目前經濟結構中的總體性矛盾,但這些問題只是長期性問題的短期表象,是階段性的一種表現方式。為了認清這種短期表象,就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結構性問題,要發現問題的本質,避免被短期表象所困擾,要堅持持續不斷發展的長期理念,堅定不移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以包容的心態實施對外開放,堅信挑戰與機遇共存,穩中求進,不斷發現機遇,在前行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實現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與發展,肩負起大國應有的使命。

    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1.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三個轉變”。新常態下,我國需要轉變自身的經濟發展方式,以轉變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第一,由目前的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三種方式協調拉動的方向轉變;第二,由目前的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依靠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協調拉動的方向轉變;第三,由目前的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索質提高和管理創新的方向轉變。2.實施“走出去”戰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設立的旨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間的在亞洲范圍內的多邊開發機構。一定程度上其可以滿足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同時也可以有效發揮中國的生產能力優勢。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在基礎設施裝備制造方面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基礎設施建造的各個方面具備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和能力,在公路、橋梁、隧道、鐵路等領域已具備比較先進的工程建造能力。與此同時,我國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倡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我國在順應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所提出的,是中國加強區域合作、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新構想。3.實現政府職能的轉型。政府要明確自己的職能定位,實現從GDP崇拜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這一轉向的前提和關鍵是改革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不再把GDP作為考核政績的主要指標,而代之以改善“公共服務”,要把就業、教育、衛生、治安、環境以及居民收入、消費差距等作為政府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在收入分配方面,總體的原則是要不斷增加我國的GDP,從而提高我國的人均GDP水平,而且還要考慮到微觀的個體,要不斷增加個人的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收入的公平分配。雇傭者和被雇傭者作為市場上的交易雙方,看作身份平等的買賣兩方進行交易,因此雙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政府要提高財政資金利用效率,實現財政轉型。要由片面的“經濟建設型財政”“工業投資型財政”和“出口加工投資型財政”,轉變為“公共財政”“民生財政”。政府通過合理規劃和使用財政資金,將財政資金用在提高公共服務和民生設施的項目之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采取PPP、BOT等模式,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參與到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過程當中,要加大對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比重,從而增加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資力度和規模。4.加快企業的全面轉型。經濟轉型最終要落實到企業轉型上,如果企業不轉型,經濟轉型就是一句空話。企業轉型既要重視企業組織結構、生產模式、生產技術、管理方式的轉型,更要重視“人”在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對于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通過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市場調查發現,在2446位參加調查的企業家當中,一半以上的被采訪企業家覺得在制約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的眾多因素當中,“創新人才缺乏”是首要的制約因素,排在所有9個選項的第一位。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其轉型的適應能力就強,轉型相對容易一些;相反,技術創新能力弱的企業,其轉型的適應能力就弱,轉型就十分困難。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要從理念、文化、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全面加強對創新人才的激勵和培養。5.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以科技進步和發展帶動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當代許多國家都把建立以促進形成科技成果為核心的國家創新體系,作為提高本國科技創新能力,應對國際競爭的一大法寶。將培養科技創新能力,構筑科技創新體系作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和發展的必經途徑,是我國順應經濟新常態和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促使的,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科技創新的發展和競爭,是我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不變主題。當面我國在國家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但我們依然需要注重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從而可以看出,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國生產力的先進與否。所以,我國要在當今激烈的全球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首要任務就是要完成自身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利用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推進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進而提高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國家競爭力和話語權,這是大勢所趨和客觀規律使然。6.實現產業的技術升級與創新。產業要實現轉型與升級,技術創新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不管是從國外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或者是我國之前的歷次產業升級,都必然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技術的創新過程就是產業升級的變遷歷程。從我國現階段所處的歷史時期來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因素正在面臨著重大的轉變,以往我們走的是以要素驅動來帶動經濟的持續發展,但隨著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以往靠消耗資源換取經濟的發展道路已經行不通,取而代之的是以創新驅動來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我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需要向創新的政策轉變。以往我國的產業政策,主要是一種傳統型的政策,是以低成本的要素來換取競爭優勢,在新形勢下,這種傳統的產業驅動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的發展,因此,首先是要推動勞動力要素和資本要素的完全升級,支持創新活動的開展;其次是要推動勞動力要素和資本要素的優化配置,合理引導創新要素向最優的領域進行配置;最后是要通過加快改革和強化制度建設來不斷優化創新環境,消除壟斷現象的存在,以此保證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的統一,從而為技術創新創造公平的市場土壤。另一方面,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良性互動。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在具體層面,通過產業鏈來引導創新鏈的構建,以制定全局性的產業發展規劃和科技創新規劃來推進技術創新戰略的實施和落實。另外以創新鏈來支撐產業鏈的發展,進而實現資源的整合,產業和創新兩者之間良性互動,實現聯動式的發展模式。再一方面,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機制,實現產學研的有效結合。為了保障技術創新,促進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技術創新法律框架和體系。除此之外,需要加強在政策層面的積極引導,如果經濟發展政策可以客觀的反映當前經濟的特征和要求,那么這種政策就能實現推動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從而促使技術創新以市場為導向,真正實現技術創新的制度化引導。

    四、新常態下的中國對外投資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加快實現轉型和升級的同時,為了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尋找和挖掘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尋找對外投資的機會,以此擴大企業規模,以更廉價的生產要素降低企業成本,并在海外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提升企業知名度和市場地位。在我國的內部來看,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社會中充裕的流動性也為中國企業向海外實施擴張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國內企業向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學習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從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來看,中國日漸在全球經濟和實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從而也就提高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另外,歐洲的債務危機也給我國企業提供了低價收購歐洲企業的機會,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的對外投資,而且國外也需要我國企業到當地進行投資,以此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時期,中國企業進行對外投資也正在面臨著新的形勢和經歷著新的變化。首先,我國主導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了我國海外并購的步伐。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國家層面鼓勵我國的國有企業和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積極的加入到海外投資和并購的浪潮中。這一戰略的實施,將有助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進一步走出國門,不同行業借助并購沿線相關的企業,以此實現快速進行海外擴張的目的。其次,從以往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來看,主要是以資源為驅動背景,而在全球化浪潮不斷加深的影響之下,現階段的海外并購逐漸向以市場和核心能力作為驅動力的方向轉變。這是因為在現階段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為了自身未來的持續發展和長久經營,意識到需要成為行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領軍者,需要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創新,擁有核心競爭力,因此就需要借助海外投資和并購,快速達到這一目標。最后,根據ThomsonONEBanker的數據,不同行業在海外并購中的占比也在發生著變化和替代,消費、金融和科技等行業逐漸取代資源和能源等行業,逐漸成為主要的海外并購領域,因此可以看出,中國企業越來越多的行業參與到海外投資并購的行列當中,以此來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并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轉變。綜上,在面對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中國企業實施對外投資,已經不是基于以往的單純性的目的,而更多的是基于戰略和理念的考慮,通過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在引入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升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吸引人才,學習國外優秀企業的經營理念,以技術學習帶動技術創新,深度參與在全球范圍內國際分工,以此提升我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獲取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和國際話語權,從而最終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并更好的服務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實現在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劉月姣.市場化、品牌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內涵———訪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J].農村工作通訊,2015,(6).

    [2]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報告稱中國農業經濟水平比美國落后100年[N].新京報,2012-05-14.

    [3]陳波.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中的“錯配”問題[J].武漢金融,2017,(2).

    [4]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李蘭.完善企業創新環境推動企業轉型升級[J].中國經濟報告,2015,(3).

    [6]杜人淮.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和可持續發展問題[J].經濟研究參考,2013,(15):3-12.

    作者:張曉慧 單位:清華大學社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成人精品视频| 成成人看片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青青草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三级k8经典网|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日本免费成人网| 成人韩免费网站| 成人性生话视频|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免费的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