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影響與優化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筆者收集了W市1000位居民在2019年關于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情況,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的調查問卷,并構建了回歸分析模型結合問卷調查的相關數據,探討了居民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也分析了影響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態度的因素。通過研究統計分析結論,探討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影響因素與優化路徑。
【關鍵詞】基本醫療保險;居民特征;社會特征;制度特征;Logistic模型
目前學術界主要從醫療服務滿意度、醫療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效果等層面出發探討了居民對醫療制度的滿意度情況,但不少研究還存在忽視了個人特質、社會特質和制度等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正是因為目前學術界關于醫療制度公眾滿意度的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本文設計了一份問卷,專門就北京市1000份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評價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探討了居民主觀層面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評價,也全面分析了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情況產生影響的因素。
一、數據來源、變量設定與模型選擇
(一)數據來源本次回歸分析主要采用了筆者所設計的問卷,于2019年底在W市完成了問卷調查。在本次問卷調查過程中,通過隨機抽樣等問卷調查方法,總計發放了1080份調查問卷,回收了1000份有效問卷,經計算可知,本次問卷調查的有效回收率為92.59%,說明本文統計結果有效。
(二)變量設定1.因變量。回歸模型中,因變量為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問卷總計25道題目。包括選擇題、主觀題。選擇題各個問項中,每個問項提供了“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太滿意”“很不滿意”這5個選項。筆者在設計問卷時,考慮到要適當的轉換和處理因變量的各個選項。因此,基于研究目的,在進行問卷結果的分析時,將前三個選項合并為“滿意”,將后兩個選項合并為“不滿意”。2.自變量。回歸模型中,自變量為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產生影響的因素。在借鑒學者們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發放問卷年度國家頒布的有關社保政策,本文主要從個人特質、社會特質和制度實踐這三個層面設計了調查問卷中的自變量,本文的調查問卷主要有13個自變量。(1)居民的個體特質。本文所設計的調查問卷中,關于居民個體特質的調查主要被劃分為5個變量,分別是:①性別;②年齡;③民族;④婚姻狀況和⑤受教育水平。(2)居民的社會特質。本文所設計的問卷調查中,關于居民社會特質的調查主要被劃分為4個變量,這4個變量分別是:①戶口類型;②職業類型;③人均月收入;④所在區位。(3)制度特征。本文所設計的問卷調查中,關于制度實踐的調查主要被劃分為4個變量,這4個變量分別是:①醫保繳費水平;②報銷比例;③減負能力;④看病收費水平。
(三)模型選擇本文主要研究了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產生影響的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從居民的個人特質、社會特質和制度實踐這三個層面出發設計了13個自變量,通過這13個自變量,對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產生的影響的回歸分析,能夠為我國相關部門的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調整提供參考。本文回歸分析中的因變量為滿意和不滿意,而這兩個因變量屬于二分類變量,因此,在本文的回歸分析中,不適用線性回歸分析法,因此,本文不適用需要對多元狀態分布進行整體評價的Probit模型,而選擇不需要服從正態分布的logistic模型,該模型的適用范圍也更廣。假設:y-因變量,其中,y=1時,表明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較高滿意度;y=0時,表明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感到十分不滿。x-自變量,本文總計有13個自變量,分別記為x1,x2,......xm,(1≤m≤13)。p-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滿意態度的概率。i-居民。因此:事件發生比主要指的是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滿意態度和不滿意態度的概率之比,因此,本文的事件發生比可以簡寫為Odds,Odds均大于0。通過對事件發生比進行對數變換,即可得本文回歸分析模型的線性表達式:βi-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方向和程度產生影響的自變量系數。
二、基本醫保制度居民滿意度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一)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的總體滿意度根據問卷的統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81%的居民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持滿意,只有19%的居民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感到不滿,從該數據也可以看出,我國新醫療保險制度自2009年改革以來,居民已經對該項制度的效果給出了肯定態度。從不同的險種來看,85.6%的居民對公費醫療制度保持高度滿意,82.9%的居民對新農合制度保持高度滿意,77.4%的居民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保持高度滿意,76.7%的居民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保持高度滿意。不同保險制度的籌資方式、報銷比例、待遇給付制度等都存在一定差異性,也是用于不同職業類型和文化程度的參保者,因此,不同類型的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中不同類型險種的滿意度也存在一定差異性。
(二)回歸模型檢驗結果為了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回歸檢驗,本文主要采用了正向逐步篩選策略,對13個自變量對居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產生的影響及其影響程度進行了定量研究,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中逐步加入了篩選出來的自變量,可以得到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即:其中,X1,X2,X3,X4,X7,X8,X10,X13,在經過回歸分析模型的顯著性檢驗后,其檢驗結果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在回歸分析模型中剔除這8個因素。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模型中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也可以表明本文選擇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具備合理性。此外,本文所構建的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的預測正確率達到84.3%,這足可以證明本模型在回歸分析方面具備較高的可靠性。偏回歸系數方程中,可以看出X5,X6,X9,X11,X12等5個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存在十分顯著的線性關系。回歸結果顯示:1.農民個體特征因素的影響。從前文的分析來看,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會受到受教育水平的影響,當參保人員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時,就越容易對醫療保險制度產生較高的滿意度。從回歸分析的描述性統計結果來看,參保人員受教育水平和參保人員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74.25%的中專文化程度的參保人員對制度保持滿意,83.98%的碩士文化程度的參保人員對制度保持滿意,這一研究成果與李志健(2012)提出的研究成果保持高度一致。2.農民社會層面因素的影響。從前文的分析來看,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會受到戶口類型、所在區位這兩大要素的影響,尤其是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類不同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看法和滿意度存在較大差異。經過計算可知,農業戶口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較高,從前文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83.22%的農業戶口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表示滿意,只有73.58%的非農業戶口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表示滿意,這也間接驗證了回歸分析的結果。3.制度層面因素的影響。從本文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92.8%的參保人群覺得我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報銷比例比較高,68.5%的參保人群認為我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報銷比例比較低,只有33.2%的參保人群認為我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報銷比例很低。由此可見,我國適當提高醫療保險制度的報銷比例,居民就必然能夠對我國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持較高的滿意度,但此方法治標不治本,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仍未得到緩解。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含義
(一)研究結論從調研對象個體特性看,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態度會受本身受教育水平的影響較大,當受教育水平越高時,就能夠高度接受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從社會特征視角來看,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程度,會受到戶口類型、居民所在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此外,與城鎮戶口相比,農業戶口居民更容易接受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制度視角來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報銷比例越高,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所持滿意度將越高。
(二)政策含義首先,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情況會受到受教育水平的影響。當參保人員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時,能夠更好的理解醫療保險制度中的內容,并具備較強的信息接收能力,更注重身體健康和加強鍛煉,這將更好的發揮醫療保險制度的預期效果。其次,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業戶口的公眾更容易接受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由此可見,未來我國相關部門還需要從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全面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效協調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第三,在醫療保險制度的推廣與普及過程中,政府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因農業戶口更滿意醫療保險制度,這將是非農業戶口和農業戶口的居民會從主觀層面產生不平等的想法,政府有必要承擔起消除不平等的責任。一方面,政府需要加速城鄉融合,全面整合醫療保險制度,從客觀上減少醫療保險制度的不平等。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根據改革目標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動態調整,避免人們對醫療保險制度產生強烈落差或不滿意感,達到人人享有健康的“全民醫保”階段。
參考文獻:
[1]國家醫保局,財政部,人社部等.關于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Z].2018-07-11.
[2]仇雨臨,王昭茜.城鄉醫療保障制度整合的理論思考[J].中國社會保障,2017,(10):80-81.
[3]朱坤,張小娟,朱大偉.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籌資政策分析—基于公平性視角[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9,11(3):46-50.
[4]熊先軍.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意在公平[J].中國醫療保險,2016,(10):36.
[5]譚中和.如何建立公平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系—以推進城鄉醫保整合為契機[J].中國醫療保險,2018,(8):6-9.
作者:安雅 單位: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