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迅速發展,醫學院校人才培養備受關注,特別是社會對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立足地方高校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從明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結構與教學考試方式、搭建臨床實踐基地及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高質量的醫學師資隊伍等四個方面展開分析與思考,為地方高校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地方高校;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院校與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等民生問題密切相關,擔負著向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精技能、重人文的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1]。目前國內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重學術教育、輕實踐教育的傳統教育理念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學生的理論基礎扎實,但實踐水平不足,醫學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令人擔憂。為此,地方高校必須立足社會需要,緊跟時代潮流與國際醫學教育前沿思想,完善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拓展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發展空間,不僅要塑造學生良好的品德,夯實理論基礎,還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提升學生實踐水平與能力,搭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讓應用型醫學人才教育緊跟時代步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長足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1拓寬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舉措
1.1明晰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亦是地方本科醫學院校、高等衛生職業院校等教育機構辦學定位的基礎。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首先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特別是凸顯“應用型”培養目標。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引進先進教學理念,將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必修課、實踐課等學習模塊進行整合,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2]。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以培育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強化和保證醫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強化其專業技能與基礎知識訓練,鍛煉其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拓寬其醫學口徑,注重實踐教學,增設人際交往、科學管理等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方面課程,從多個渠道出發,強化醫學生的整體水平,為醫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地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更順利地掌握理論知識并提升學習能力,為日后從事醫療衛生事業夯實基礎。
1.2強化人文素質教育
在醫學生教育培養過程中,首先要結合醫學教育發展模式,在注重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還需要注重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德育思想,朝著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目標發展。全面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的關鍵點之一。人文素質教育體現在課程體系中,可以通過增加音樂鑒賞、文學賞析等課程,以多樣的藝術形式豐富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醫護人員的重要性,體會生命的美好。明確醫學的重要性,堅定學生的醫學使命,提升學生道德素養[3]。其次,高校還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開設多種專題活動,例如醫患關系探討講座、生命倫理講座等,與當下百姓關注的熱點緊密聯系,幫助學生明確醫生職責,正視醫患矛盾,引導學生掌握更多與病患溝通的技巧,提升醫學生人文關懷的內生動力與救死扶傷的責任意識,強化學生對生命的敬畏與重視。第三,地方高校要在育人過程中加入創新學分,對學生的個人素養、專業技能、綜合素質進行客觀評價,發揮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3完善臨床實習醫師導師制
地方醫學高校為了快速發展,要盡可能地聘請優秀人才,諸如要碩士以上學歷的醫師,擔任實習生導師一職。導師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需要了解醫學生的學習狀況、生活現狀、心理動向等,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我,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導師可以結合學生現狀,定期開展交流活動,與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努力,早日完成學習目標,順利畢業。導師還需要發揮與強化“導”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更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導向”教育,便于學生未來職業道路的發展;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引導”,從醫學實踐出發,圍繞應用型人才特征,盡力為醫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渠道,注重實驗訓練以及實習過程,有效鍛煉醫學生的實踐水平與動手能力,從而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
2改革課程結構與教學考試方式
2.1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是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需要各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銜接。地方高校在學科建設與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要對當前醫學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一方面強化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另一方面增加學生自主選課比例,增設臨床實踐與社會實踐課程等,實現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的有效融合,保證課程結構比例的科學性,發揮實踐課程的重要性。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建設雙語課程教學。要打破學科壁壘與邊界,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與有效整合,根據高校醫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持續更新課程體系,推進醫工融合、醫理融合、醫文融合及醫醫之間的學科融合。要加快醫學教材建設,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編寫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應用型這一重要特點,集學、教、考、訓、賽等多種內容,以多元化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啟發和引導醫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的實驗,加強自主探索,提升其實踐水平[4],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日后的醫療職業之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2優化教學方式
地方高校要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醫學人才,就必須要摒棄陳舊的教育理念,借鑒業內的先進教育思想并優化教學模式。首先要結合不同的醫學專業,探究相應的教學方式??梢酝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更新,進一步強化知識的聯系和整體性。比如教學中采用問題教學法、病例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在教學過程之中,還可增設研討活動、觀摩活動、競賽活動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便于高效吸收醫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其次,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育資源。要善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的優勢等豐富教育資源,搭建學生線上實踐平臺,借助光盤、視頻、教學課件、案例分析、測試等系列方法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延伸其學習空間,助力學生不斷成長。
2.3推進考試改革
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與檢測,通過考試,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了解和掌握的情況,查缺補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首先要從思想上更新教師與學生的考試觀:教師要正確認知考試,明確其功能性與價值;學生要正確認識考試,理解考試是為了強化學習效果。其次要科學調整考試結構,縮減考試成績比例,增加其他考核成績比重,如課堂討論、論文寫作、實踐活動、實驗設計、學習態度、師生合作等,從過程考核的角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要對考試內容進行改革,摒棄較多的機械記憶和死記硬背內容,既要圍繞著醫學基本教學素材開展,還要適當引進先進的科研理論,在試題上加入更多的主觀題和病例的討論、案例分析等綜合性題目,使學生通過試題認識到,醫學知識不能生搬硬套,或是在考試前臨陣磨槍,只有真正在課堂中深入思考與探究,才能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3搭建臨床實踐基地及實踐教學平臺
3.1重視臨床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臨床教學實踐是提高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要多方舉措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以完善的規章制度做支撐,保證教學實踐基地工作的順利開展。可通過與當地多個醫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實現互惠互利,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景,為醫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還要結合臨床基地教學實情,制定檢查制度。通過定期檢查與隨機檢查,融入試講、課后評教等檢查手段,從各個階段評估師生的整體素養,及時了解基地教師教學現狀,提升其教學主動性。要充分發揮臨床教學實踐基地的作用,結合地方高校的發展實際,制定相應的實踐基地教學機制,從多個渠道做好基地開發建設工作,使教學基地集生產、科研、教學、培訓等多種功能,培養全能型醫學創新人才。
3.2構建多元化實踐平臺
為學生創設科學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更為自主地接受醫學知識的熏陶,強化醫學生整體素養,需要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平臺。首先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專業技能,并針對不同科室的日常需求,有計劃性地培訓學生,在實踐活動結束后,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綜合表現情況進行考核,提升其實踐能力。要將醫學生畢業考試和醫師資格考試接軌,強化考試質量,檢驗學生整體能力,做好最后的把關工作;還可融入競賽機制,鞏固學生實訓基礎。要拓寬學生實踐學習渠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實踐活動與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及創新能力,鍛煉學生思維水平。還要在校園內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實踐創新活動,如文學交流會、傳統文化欣賞、品書會等,陶冶學生情操和審美能力,在拓寬學生眼界,提升文化素養的同時,保證了醫學生在活動中完善知識結構,這不僅能陶冶美好情操,開啟智慧思維,更重要的是愛國情懷與綜合素養也會得到質的升華。
4建設高質量的醫學師資隊伍
4.1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尤其是教師教學能力密切相關。如何提高醫學師資隊伍水平,首先是要保證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與道德素養,強化師風建設,為高校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夯實基礎。其次針對醫學院校特別是青年教師多數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導致授課不能做到理論結合實踐的情況,定期展開培訓活動,邀請優秀的臨床專家前來授課,將創新性的理念與規范性的教學相結合,增加培訓力度,強化培訓質量,在豐富多樣的學術交流中,打開教師的眼界,豐富其理論知識,強化其實踐能力。還需努力為教師提供出國交流、外派學習和深造機會,鼓勵其不斷學習,提升學歷。在教學環節融入競賽活動,設置獎勵機制,邀請教師積極參與,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提升其教學質量與專業技能。同時邀請業內專業培訓師對醫學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通過這種內培外引的方式為高校培養一批高學歷、高能力、高水平、高素養的教師團隊。
4.2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督導機制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時代,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新時期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之一[5]。首先,地方高校根據自身辦學特點、條件及教學情況,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并提升其運行實效。對于教學質量監控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并進行相應指導。各個院系成立二級監督小組,用以監督日常的教學設計、課堂授課環節等。其次,重視和發揮教學督導的作用,完善教學督導工作機制,在督導理念、督導方式方面不斷改進與提升,進一步規范教學的日常行為,對學院教師備課制度、試講制度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督教督學,全面提升教師的授課質量,促進醫學教學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國內外醫學教育發展新形勢及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新需求,地方高校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要應時而動,在堅持醫學教育優化內涵、守正創新的基礎上,遵循醫學教育規律,深化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并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及發展目標,制定人才培育計劃與方案,一方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輸出,確保學生理論體系的扎實性;另一方面要拓寬實踐渠道,為學生帶來更為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同時,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消化理論知識,提升專業素養,不斷成長,鍛煉發展為卓越的應用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汪亞男,王小許.醫學院?!暗诙n堂”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構———以安徽省醫學院校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8):116-118.
[2]孫明艷.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醫學人才培養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20:6.
[3]宋文文.“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師職業精神培養里程碑標準的構建與初步應用[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20:8.
[4]謝合日扎提·阿不都黑力.新疆某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前后對比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9:3.
[5]朱惠延,王莉芬,張新華.新時期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成效———以南華大學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9),11-13.
作者:溫亮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