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應用型會計學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會計學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應用型會計學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淺析

    摘要:1+X證書制度能夠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供給。全面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高校會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面臨師資力量不足、實訓課程體系與教學不匹配等問題。為緩解我國的人才供需矛盾,文章基于1+X證書制度,研究通過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具體從加強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以及優化課程體系等方面為高校會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路徑的不斷優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1+X證書制度;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結構的升級調整以及產業的迭代更新,高等教育的結構性矛盾逐漸加深,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之間仍然存在“兩張皮”的問題,迫切需要高校對教育模式及培養制度進行創新,提升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與整體實力。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伴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實,產教融合逐漸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表面融合向全局深入融合轉變。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以下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為產教融合的深化、變革提供了條件,對經濟高速發展新常態下提升教育質量、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培育復合型實踐人才具有重大意義[1]。會計學專業對后續繼續教育的要求較高,相關可選擇的執業證書較多,因此本文基于1+X證書制度,對高校會計類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困境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優化路徑。

    11+X證書制度的內涵及實施背景

    1.11+X證書制度的內涵

    在1+X證書制度中,“1”指學歷證書,是學習者在高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通過系統學習后取得的文憑,能夠反映高校培育出的人才質量;“X”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習者在完成高校學習的同時獲得的相關專業等級證書,主要反映學習者的職業技術能力水平。“1”和“X”雖然隸屬于不同的系統,但在人才培養中,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2]。“1”是基礎,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X”是對“1”的鞏固與拓展,在進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培訓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1”和“X”的相互融合,不僅能夠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且能夠培養出滿足國家需要、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實現國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21+X證書制度的實施背景

    1.2.1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急需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三大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產業結構總體改善、產業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高校人才培養難以跟上經濟發展的形勢,存在人才培養質量不佳的情況。《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技能型勞動數量在全國勞動人口中僅占26%,其中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型人才的28%,并不能滿足產業結構進一步轉型的需要。而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為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結合找到了可行性模式,為高校人才培養改革指明了方向,可以更好地促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1.2.21+X證書制度符合學習者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學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很少考慮未來的職業規劃及自身發展方向。然而現代社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比如,會計專業學生不能僅限于會計知識的學習,還應加強財務出納、財務分析等專業技能的提升,而財務共享、智能會計、大數據會計的發展又要求會計人才具有學習新技術的基礎[3]。因此,會計專業學生要想實現多元化發展,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必須學習相關的職業技能,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2.31+X證書制度能夠滿足國家職業資格框架構建的需要國家進行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構建合理的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促進教育和勞動力市場的協調發展。為避免構建的職業資格框架無法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就需要動員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到職業資格框架的構建中,從企業需求出發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試與頒發辦法。1+X證書制度明確提出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以社會化機制招募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開發若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這就為社會力量參與到職業資格框架的構建提供了可行路徑。

    21+X證書制度下會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困境

    2.1“雙師型”師資能力不足

    “雙師型”教師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基礎。目前,各高校在招聘時更多地向擁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求職者伸出橄欖枝,高校的“雙師型”教師逐漸增多,但部分教師是通過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而獲得“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的,這類教師仍不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要,無法及時將會計行業的新知識、新趨勢介紹給學生,難以勝任實訓教學任務。另外,教師在獲得“雙師型”教師的資格認定后,并沒有參加后續的技術技能教育培訓,也沒有專業部門對其進行技術應用能力的后續考評,導致“雙師型”教師徒有其名,從而影響到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使產教融合無法深入開展。

    2.2產教融合保障機制不健全

    產教融合不僅是一種資源分配的過程,也是一種教學制度的重構。[4]產教融合保障機制具體包括利益驅動機制、政策驅動機制以及人才驅動機制等。目前我國大多數開設會計學專業的高校,其保障產教融合的各項機制并未緊密相連,導致產教融合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相關發展模式也停滯不前。實際上,就會計學專業的產教融合而言,目前尚未出臺明確界定產教融合方式以及校企雙方義務與責任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對其進行評價與監督,缺少產教融合保障機制,導致校企雙方參與興趣不大,產教融合質量難以衡量,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2.3實訓課程體系與實訓教學不匹配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既掌握理論專業知識,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術能力,能夠在各行各業中從事應用技術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高校的課程開設不盡合理,主要以理論課為主,實踐與實訓課程較少。實訓課程大都安排在專業課結束后的小學期進行,實訓內容也以模擬實踐為主,課程往往沿用幾個學年。由于實訓課程體系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課程體系中的職業技能知識分散、關聯程度不高,實訓的針對性不強。盡管教師會布置相關的小組作業,但是學生往往為了完成任務而機械性地進行小組合作,難以使學生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此外,大部分高校由于經費有限,加之“X”的種類較多,暫時無法有效建設實訓基地,只能將實訓地點設在教室等教學型場所,導致實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4校企合作未得到深化

    校企合作是學校進行產教融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及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5]。企業作為人才的需求方,應該積極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1+X證書制度不僅鼓勵學生考取更多的職業技能證書,還需要企業提供實訓場地與資源,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真正提升,培養出真正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然而目前高校與企業的運行體制機制存在差異,在校企合作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且參與度不夠深入,更多地考慮自身的利益,只看重學生帶來的經濟效益,而不重視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使教學和實踐訓練相脫節,校企合作項目或培養的學生對企業的反哺有限,大多數企業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視為額外負擔。因此,校企合作無法真正支撐學校的高品質育人,也無法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31+X證書制度下會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路徑的優化策略

    3.1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校是進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想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關鍵。隨著1+X證書制度的出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實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確保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訓有效銜接,應著重培養既精通理論又具備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6]。一方面,高校應搭建教師學習成長平臺,持續培育和提升教師的實訓能力,從而確保高校教師的實訓能力、技術能力及操作能力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同時,為了避免教師將注意力都集中于學術研究上,可適當優化教師晉升機制,構建注重技術提升的教師晉升制度,分層次、分批次地組織教師到其他高水平職業院校或企業進行學習或掛職鍛煉。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拓寬招聘范圍,變革招考機制。在教師招聘的過程中制定并嚴格執行“雙師型”教師的選拔標準,不僅注重應聘者的企業實踐經歷,同時在招聘考試過程中加入相應的實訓、實踐能力測試,以此保證新入職教師的技術技能能夠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此外,可以適當放寬學歷要求,面向社會招聘高技能特殊人才,從而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3.2完善人才培養保障制度

    在1+X證書制度下,依托高校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逐漸提高了自身的實踐技能。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高校學生技能培訓的相關配套政策,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相關部門應嚴格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和激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與高校進行合作,幫助高校對會計學專業學生或教師進行培訓。此外,還應出臺明確界定校企雙方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法律法規,在保護校企雙方基本利益的基礎上激發其參與產教融合的興趣。相關部門須制定并完善相應的人才培養保障制度,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從而使培養出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真正為企業所用。

    3.3構建與1+X證書相融合的課程體系與實訓基地

    1+X證書制度的推行,對產教融合模式下課程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深刻理解“1”與“X”的內涵,重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首先,應該深入企業調研,正確把握目前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結合高校的教學理念、專業定位及辦學特色,制定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其次,以理論課程為基礎建設實踐課程、實訓課程,將崗位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不斷優化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分工合作的積極性。再次,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應提供多元化與深層次相結合的選課模式,使會計學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選課。最后,基于大數據、財務智能、財務共享等技術的發展趨勢,選取實用性強、專業性強的軟件為學生構建技能訓練平臺,使學生在學校便可以真正體驗到崗位實踐,同時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臺,由校企雙方共同組建實訓基地,根據企業所需培養相關技能,提升培養人才反哺企業的能力,以促進高校產教融合的順利開展。

    3.4加強校企深度合作

    深化產教融合,不僅可以為企業自身帶來長遠利益,還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效果,能夠實現校企雙方的共贏[7]。因此,為了確保會計學專業產教融合更順利地開展,高校和企業都應積極探尋合作路徑。首先,企業應該增強參與校企合作的意識,轉變更看重短期經濟效益的觀念,通過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助力高校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的高質量人才,從而找到穩定的人才供應平臺,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其次,在現有人才供給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的情況下,企業更應該增強全局意識,積極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通過參與校企合作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最后,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可以嘗試把學生的實訓地點從教室搬到企業,選擇優秀的學生勤工助崗,使學生親身感受的企業的文化氛圍和生產經營環境,明確會計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政.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背景、定位與試點策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解讀[J].職教通訊,2019(3):30-35.

    [2]劉陽,高樹平.新時代1+X證書制度的價值意蘊、理論基礎與實現條件[J].教育與職業,2019(23):12-17.

    [3]王小紅,徐煥章.大數據時代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21(16):119-125.

    [4]周方舒,施平.高校審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財務與會計,2019(24):68-70.

    [5]沈黎勇,齊書宇,費蘭蘭.高校產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育困境化解:基于MIT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146-151.

    [6]肖福流.基于1+X證書制度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J].教育與職業,2021(5):27-32.

    [7]朱小軍.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美國社區學院辦學經驗、典型模式的啟示[J].職教論壇,2020,36(10):123-129.

    作者:桑明慧 袁冬夢 單位:山東管理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2021成人国产精品|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日本成人在线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欧美成人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