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因素及干預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討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相關因素,并分析其干預對策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語言發育遲緩患兒,對其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然后對其采取有效的干預對策,分析干預前后患兒的語言發育情況。結果: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與性別、運動發育語言環境、母親孕期以及圍產期情況、非自然分娩存在密切關系(P<0.05);干預后患兒的社交行為、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精細動作、大運動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出生前后的不利因素與兒童語言發育有關,對語言發育遲緩的患兒采用早期干預措施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相關因素;干預對策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指的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兒童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較同齡正常兒童差,其具體表現為腦遲緩、語言表達障礙、聽力障礙、緘默癥、孤獨癥等,患此病的兒童不僅將會增大學習困難、注意缺陷等問題的發生率,同時將會對其社會行為以及社會能力產生不良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患兒發生自閉,危害其身心發育[1]。本文主要分析影響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相關因素,同時探討其干預對策,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為觀察對象,對其進行耳科常規檢查、聽性腦干反應測試、行為測聽等,所有患兒均符合語言發育遲緩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19~37個月,平均年齡(24.3±2.7)個月。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對86例患兒的母親孕期以及圍產期情況、家族史、遺傳史、生長發育史等進行詳細的統計記錄,同時與患兒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對其詞匯語句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其對于外界聲音的反應問題進行分析和記錄。對所有患兒進行耳科檢查,確認患兒是否存在外耳以及頜面部畸形。另外在患兒安靜睡眠的狀態下對其進行ABR測試,以波V為ABR反應閾值為辨別指標。
1.2.2干預方法:對所有患兒采取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手勢訓練。引導患兒在進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使用手勢來表達不同的意思,如再見、吃飯、睡覺、上廁所、擁抱等意思。(2)游戲引導。對每一個患兒的行為以及發育特征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為患兒制定不同的針對性干預方案。在患兒進行游戲的過程中,融入語言引導,進而使患兒的語言學習興趣可以增強,并且可以逐漸適應在游戲中與他人的語言交流。(3)詞匯訓練。訓練人員通過各種誘導,進而可以激發患兒記憶起相關的內容,對一些簡單的詞語進行表達和識別。在對患兒進行詞匯訓練初期,可以從患兒相對比較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如動物、交通工具、日常事物等,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逐漸擴大訓練的詞匯量。在對患兒進行詞匯訓練時,可以借助事物模式、圖畫模式以及多媒體模式等方式,引導患兒對語言的熟悉和掌握,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語言、聲音、文字、體態動作等方式激發患兒的語言學習興趣,可以從單個字表達發展為詞語、短句甚至長句表達。(4)反饋訓練。患兒的記憶反饋功能對其語言訓練意義重大,訓練人員可以使用行為、體態、聲音、圖像等來對患兒進行訓練,如訓練人員向患兒示意向人打招呼時,患兒可以根據這一示意準確的說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好”等語言。(5)家庭支持。在患兒出院前,訓練人員就干預訓練的技巧和方法向患兒家屬講解,同時定期向其詢問訓練情況,以保證家庭干預的效果。在對患兒進行家庭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每天在2次以上,同時每次的訓練時間不低于30min。
1.3觀察指標
使用Gesell發育量表語言發育商(DO)對患兒干預對策實施前后的語言發育情況進行評價,其項目包括語言、適應能力、社交行為、大運動、精細動作,患兒獲得分數越高,則說明患兒的這個項目發育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別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史、家族史、既往史、母親孕期、圍產期情況進行Logistic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兒語言發育遲緩與各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患兒語言發育遲緩問題與其母親孕期以及圍產期情況、性別、運動發育語言環境、非自然分娩存在密切關系(P<0.05),見表1。
2.2干預前后患兒發育情況比較
干預后患兒的社交行為、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精細動作、大運動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歲以下是兒童語言發育十分重要的階段,與此同時,在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腦功能發育不完全,而且其理解以及記憶能力不強,因此在3歲以下的這個階段是最容易發生語言發育遲緩的。如果兒童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不僅將會嚴重影響其社交能力、學習能力的發育,同時將不利于兒童的身心發育,是當前兒童保健科的棘手疾病之一[2]。導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因素除了有先天因素之外,后天環境也會對其語言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會進一步導致其神經心理發育異常[3]。本文結果顯示,與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有關的因素包括性別、運動發育語言環境、母親孕期以及圍產期情況、非自然分娩(剖腹產)。如果兒童發生語言發育遲緩問題,將會造成學習困難、語言障礙,增加其行為、精神、認知等方面發生問題的概率,因此需要對2歲以下幼兒做好觀察以及干預工作,確保可以盡早發現盡早干預。當前臨床上對兒童發育遲緩的干預手段十分多,但在實施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醫學領域干預和教育領域干預相互獨立,未有效融合為一個干預體系,因而致使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的語言發育水平不能得到穩定提高[4]。單純采用醫學領域的干預對策或者單純采用教育領域的干預對策效果均不夠理想,因此在對兒童發育遲緩患兒的干預中,將醫學以及教育領域的干預對策進行結合,對患兒語言發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5]。早期干預措施是對傳統干預方法的一種有益補充和完善,它不僅將醫學以及教育領域的干預方法進行有效的結合,而且可以根據每一個患兒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進一步明確采取干預措施所有實現的目標,進而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語言發育干預的質量[6]。與此同時,在對患兒進行早期干預的過程中,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融入手勢、語言等干預措施,并且對患兒家屬在家庭中的干預訓練進行指導,可以有效提高干預質量,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患兒的各項發育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由此可以看出,對語言發育遲緩的患兒采用早期干預措施具有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瑞芳,栗新燕,范果葉,等.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發育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7,25(3):287-289.
[2]張義賓,蔣忠心,張鴻啟,等.我國單純性語言發育遲緩/障礙兒童干預效果的元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6,(10):19-25.
[3]晉培鶴,馬文麗,李影.影響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調查及家庭養育環境對其預后的影響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4):12-13.
[4]劉麗,姚蕊,王恬,等.幼兒語言發育遲緩干預治療的臨床研究[J].寧夏醫學雜志,2017,39(10):930-931.
[5]葛海靜,黃敏輝,詹建英.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就診延遲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3):325-328.
[6]張璞.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8):1507-1508.
作者:徐玄玄 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