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媒體傳播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傳播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媒體傳播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

    摘要:本篇文章以新媒體傳播為宏觀背景,立足于英語跨文化交流,分析英語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新媒體在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中所發揮的作用,闡述具體的調整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高校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英語;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

    近些年來,社會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和進步,在這一態勢的引導下,信息的市場化需求也逐漸增大。信息傳播交流方式的更新,給人們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也給人們的交往和溝通帶來了更多新奇的體驗。其中,新媒體所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在不同的領域都凸顯出了自身的優勢。例如網絡新聞、公眾號文章、抖音短視頻等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獲得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而人們在互聯網這一平臺上,也越來越依賴于這些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例如微博、QQ、微信及抖音等現代化的社交平臺。以上這些也足以說明,信息傳播和應用已然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作為支撐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礎,也在新媒體傳播的帶動下,實現了多元文化的匯集,人們獲得的知識變得更加廣泛。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上網搜集全新的教學資料,聆聽著名學府的名師教誨。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的傳播也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明顯的沖擊,傳統教學的弊端和不足在新時期也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在更為復雜的信息中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以此來完善自身的跨文化交際素養。

    二、新媒體傳播下的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養的必要性

    (一)順應時展趨勢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指的是以不同文化環境為背景,以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為主的現代化信息傳遞形式。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強調的是適應能力的提升,這里所說的適應能力涉及個體的情感,個體的社會行為,個體的思想認知等多個層面,只有具備足夠的跨文化知識,才能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準確理解對方的意思與思想,打破溝通的壁壘和障礙。正因為如此,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結合才顯得更加必要。英語知識積累的主要目的本身就是以實踐中的交流為導向的,如果教師忽略了跨文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那么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完全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會大大降低交流的效率和質量。再者,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一帶一路建設的日益推進,也讓我國與世界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因此,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是順應時展趨勢的必然選擇[1]。

    (二)符合教學改革要求在素質化教育和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在宏觀上對課堂建設的要求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學習為本位,而是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徑。英語作為培養學生文化能力與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應當受到高度的重視和關注,尤其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拓展自身的視野,了解來自世界各國的多樣文化,讓學生的人格變得更加健全和完善,向著更加復合型與實踐型的方向發展。因此,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順應素質化教育的基本需求[2]。

    (三)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英語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識的實踐運用,而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改革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把握英文知識的內涵和本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優化學生的實踐技能。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師往往更強調讓學生掌握特定的語法或詞組,卻忽略了對英語語言交流的引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即便學生掌握了某一方面的英文知識,但卻無法將其與實際生活真正聯系到一起,這就無法凸顯出英文的實用性價值。與此同時,部分學生在英文交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詞匯十分貧乏,無法完全應對多樣化的國際交流和溝通。正因為如此,教師才更應當在課堂上滲透跨文化交流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拓展自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尤其國內的學生從小缺乏系統的語言環境,所以知識的積累并不夠系統,具有十分明顯的零碎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學生在英漢互譯的時候往往會按照漢語搭配的結構去表達英語句子,這種習慣不僅會讓學生陷入中式英語的怪圈,同時也會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遇到更多的阻礙和挑戰,學生無法真正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也無法進行比較和辨析。

    三、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脫離當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舊沒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并沒有充分了解英語跨文化交流的內涵和意義,長時間受到傳統思想的限制和束縛,所以也沒有提高對這一領域的重視和關注,他們認為只要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做到全面性教育即可,至于能否靈活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則是學生自己需要考慮的問題。正是在這種思想的限制下,許多教師也沒有重視跨文化交際教學,沒有針對這一領域做出合理的課堂設計和規劃,導致學生缺乏有效的英語交際環境,打擊了學生跨文化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最終使得學生英語運用水平十分有限。除此之外,即便是教師在課堂上引入了跨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學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與課本相關的內容上,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應對考試上。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參與英語交流學習的機會有限,所以學到的知識得不到實踐應用。同時,部分教師開展跨文化教學,具有十分明顯的形式主義色彩,沒有把跨文化知識與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深度結合到一起,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離。

    (二)教學方法單一盡管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積累相當程度的經驗和技巧,也會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教師在課堂上所發揮的作用是突出且無可替代的,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教學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被有效調動起來。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許多教師沒有注重對方法的改革與完善,過于依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即便是在面對跨文化知識的時候,也是以灌輸式方法為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積累,讓學生在重復性的訓練中產生審美疲勞和抵觸心理。這種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只會讓跨文化知識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換句話講,如果教師采取的方法過于保守且落后,那么學生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去死記知識點,他們會自覺忽略對這些理論的實際應用,也不會主動對概念進行練習。另外,部分教師仍舊把自己當作課堂建設的支配者和掌控者,忽略了對學情的考量,沒有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也沒有注重挖掘學生的反饋意見,只是憑借自身的主觀臆斷和以往經驗來設計教學內容。

    四、在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培養英語跨文化 交流能力的措施

    (一)考慮主客觀情景交際能力在本質上是信息交流技巧的鮮明體現,強調的是雙方都能夠在溝通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彼此的意思,理解彼此想要表達的內涵。但不可否認的是,無障礙的完美交流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是極少存在的。對此,個體就應當充分考慮到交流中的主客觀場景,盡可能體會對方的意思。例如,在與西方友人溝通的時候就要從換位思考的角度分成人為與客觀兩種類型。以歐洲人為例,德國人更加注重時間,具有較為嚴謹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交流的時候也應當充分尊重對方的文化習慣,要保證守時赴約,彰顯出自己的禮貌和修養。就意大利人來講,他們的時間觀念就相對較弱,所以在部分非正式場合下,如果事先了解了有關的背景,對方也不會感到被冒犯。

    (二)注重對話交流這里所說的對話交流,也是雙方交流模式的又一稱謂,雙方能夠在這一模式的引導下直接展開對話,并且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彼此的不同之處,然后接受這些文化中的差異。也就是說,在對話交流的環境下,雙方的地位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也能夠在交往的過程中保留自身的性格與特點。采用這種交流方式,無論是對話的哪一方都能夠針對彼此所處的交際環境和文化氛圍作出思考,彰顯出雙方的道德修養。另外,對話的交流方式能夠調節雙方的差異性,調節固有的文化偏見和民族優越感,讓整個溝通能夠符合自身的需求和期待[3]。在新媒體的引導下,對話這種交流方式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讓個體從自我立場出發,承認對方文化和對方的存在。例如,在國際性交流論壇上,來自不同國家的網友,也會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評論,針對某一社會現象或者是熱點話題闡述意見和看法。而網友在瀏覽的過程中也會發現更多新奇有趣的觀點來增長自己的見識。

    (三)注重移情和換位思考學會移情才能更好地開展跨文化交流,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礎所在。只有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才能夠充分了解雙方的意思和思想,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質量。通過移情,個體能夠充分感受到對方的情緒,這也是發揚自身優良品德的鮮明體現,只有真心實意換位思考,才能夠有效化解沖突和矛盾,盡可能減少溝通中出現的障礙或誤解。并且,當面對對方特定的行為或者語言的時候,個體也應當懂得辯證思考和看待,要從對方的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這樣才能夠做出更加全面且客觀的判斷。除此之外,個體也應當懂得用冷靜的思維去對待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種挑戰,用更加積極的態度與他人展開交流和對話,要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避免讓自己的刻板印象和消極情感影響感情的升溫。再者,對話雙方要充分理解彼此的邏輯和思維方法,確保對話的進行能夠建立在平等且坦誠的基礎上,這樣不僅可以消除文化間的隔閡,同時也能夠打破思維定式和固有印象。

    五、新媒體傳播對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帶來的啟示

    (一)在實踐中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從多個層面吸收跨文化知識。除此之外,學校也應當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和優化,要讓教師充分了解國際英語交流的前沿成果,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和教訓。同時,學校也應當利用多種現代化的途徑多向學生普及跨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要把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作為切入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跨文化知識并有效運用。

    (二)利用新媒體資源調整教學方法在新媒體的引導下,英語教學的形式已經實現了新一輪的拓展和延伸,教學手段也凸顯出了多樣化的特征,對此,教師也需要在實踐的時候推動自身跨文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發展,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開放的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為學生設定多樣化的場景,讓他們的思想和情緒都能夠得到感染,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不同類型的文化場景,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沖擊和體驗,讓學生形象感受國內外文化發展的差異和區別。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形式把跨文化的知識制作成短視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把握好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突破瓶頸。

    六、結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順應新媒體國際化傳播趨勢的應有之策,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本篇文章通過對話式交流方式、主客觀情景的考量和移情與換位思考這三個角度論述了新媒體傳播下跨文化交流能力發展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結合了英語知識實踐運用的必要性,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相關學習者的參考依據。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如何抉擇,仍舊需要個體根據實際情況科學決策。

    參考文獻

    [1]秦婉如,韓麗娟.基于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分析[J].中外交流,2019(38):39.

    [2]陳穎.新媒體傳播環境下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評《新媒體傳播學概論》[J].新聞與寫作,2020(06):115-115.

    [3]匡文波,武曉立.跨文化視角下在華留學生微信使用行為分析——基于文化適應理論的實證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3):116-127.

    作者:王婷婷 單位:鄭州商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成人在线综合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青青草成人影视|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大臿蕉香蕉大视频成人|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网页|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67194成人手机在线|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