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任務之一是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培養其反思性學習能力。在培養反思性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關鍵。英語教師通過改革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注重同伴合作學習,結合閱讀與寫作教學;改革評估方式等手段,不僅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敢于挑戰、解決問題的反思性能力。
關鍵詞:反思能力;大學英語;教師;培養
一、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反思的意義
傳統的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切以分數為評價標準,側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思辨能力的培養。在外語教授的過程中,經常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法,片面強調詞匯與語法記憶、機械模仿,忽視了對學生分析問題、創新求異以及對問題提出獨立見解等思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了因循守舊的性格,形成被動、全盤接受的思維定式;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缺乏辯論意識,不具備對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日益關注到對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首先,反思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俗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一門學科的信息內容有了明顯的增長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學習更多的信息,而是學會如何獲得、理解和評價這些信息以及那些現在還未知曉而以后一定會接踵而來的信息。在英語教學中,講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習者的反思能力,學會針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反省思維活動,進而為自主學習奠定基礎,會終身受益。其次,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習者對信息的選擇能力。當代社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不得不面對以前從未有過的信息選擇和管理的困境,對知識的選擇和利用需要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理性。反思的培養,使學習者在面臨問題時進行周密反省和思考,進而謹慎選擇。面對紛繁復雜的多樣化事物,通過反駁、質疑,自己辨別,分析利弊,形成獨立意見。學生在反思性選擇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和成長。
二、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的培養方法
在有效地英語學習中,反思主要體現為有高效的思辨能力,反思性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夠獨立提出自己的見解、想法,批評性地、有創新性地使用英語進行工作與交流,最終適應不同工作發展需要。作為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大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學會反省、評價、調節、分析、推論、總結、實踐,最終形成反思能力。
(一)改革教學模式,教師的引導作用,發展反思能力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有序、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高職高專的學生入學時成績較弱,對英語的興趣缺乏。教師應該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消除緊張、焦慮、害怕出錯被嘲笑的心理;引導學生勇于思考,并敢于在課堂以英語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中。鼓勵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經驗、對事物的看法和所學的知識有效地整合,不要顧忌自己的錯誤和別人的看法,自由的發表個人觀點和看法;與同學們和老師交流,了解各自看待事物和問題的不同角度,取長補短,進而以更加客觀而科學的角度,分析、判斷、辨別事情的本質,進行準確的判斷和表達。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起課堂主人的信心和能力,改變語言學習本身枯燥無味的現狀,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的形成。轉變教師傳統角色。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講”,而是“導”。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鑒別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的發展。灰姑娘的故事,好的老師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思辨的看待問題。“你們喜歡故事里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為什么?”“辛黛瑞拉的后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么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參加舞會,就是她的后媽沒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沒有用的,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這位老師的成功在于脫離了傳統的授課方式,沒有糾結于作者生平、段落劃分、詞語替換等等,避免剝奪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扼殺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老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權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理解文中角色的想法和做法。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慢慢引出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的多元思想和發散性思維,潛移默化中提高其語言學習的自主性和反思能力。
(二)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注重同伴
合作學習,結合閱讀與寫作教學只有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獨立思考,多角度分析,才能真正促進反思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與教材的互動。高職高專學生的教材選取注重簡單、實用和交流。教師可以開發教材,設計環節,引導學生與教材的積極互動。在高科技、大數據化的今天,許多知識都是學生可以自己借助工具書和網絡資源獲得的,教師可以省去在這些知識上的講授時間,轉而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課前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題目,設計自己的寫作思路,對照作者的構思成果,找出相似和不同,繼而思考哪個更具特色,自己為什么沒有這么想或者自己比作者好在哪里,總結成文,與老師和同學分享。或者學習完教材文章后,要求學生依據題目,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聯系中外國情,自行發揮選擇角度,制成PPT文件,與老師同學們分享互動。鼓勵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首先,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明白課堂的發言重在參與,不關注對錯,不要害怕錯誤被嘲笑。為學生創造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其次,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設計中。選取部分課程內容,分組討論、作為助教,與老師共同設計課堂。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小組的意見,研究學生的分析、思考和辨別能力,設計出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和反思能力的課堂。教師可以就教學效果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定量的封閉性問答和定性的開放性問答,根據學生的反饋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同伴合作學習,關注學生間的互動。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或者辯論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教師將學生分組,在分析完教材后,小組討論,隨機選取小組成員對本小組成員的觀點進行總結和評價。隨后歡迎其他小組的成員對此小組代表的發言進行提問和解答。最后,讓發言和解答的小組代表對提問的小組做出評價。學生沉浸在反思的環境下,通過解釋、分析、推斷、評估和自我反省,鍛煉了思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設置辯論題目,正方與反方陳述觀點,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正反方相互辯論。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辯論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小組成員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組合,就各自觀點進行分享、討論和發散性思考。對辯論做出分析和評判,闡述對各種觀點和推理的客觀性、邏輯嚴密性、合理性的觀點,整個過程有助于學生的反思能力的鍛煉。教師必須避免對討論、辯論等話題給出終極結論,從而保證課堂上反思能力訓練的效果。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匯報的形式多樣,如PPT演示、口頭報告、角色扮演、英語演講等。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中相結合,從讀到寫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平衡語言輸入與輸出間的矛盾,而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高職高專學生寫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沒有素材。教師可以基于閱讀材料,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寫作任務,同時輔助學生選取素材、仔細分析、梳理思路、闡述成文。教師可以根據同一篇閱讀,從不同角度設計寫作任務,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和反思能力,又避免了就同一篇文章反復修改而產生的不良影響。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對閱讀材料提出質疑,促進學生對材料的深層次的思考,形成批判性的閱讀氛圍。教師輔導學生將閱讀中的所思所得整理思路,形成文章,鍛煉寫作能力。老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綜述性文章,對所學習和討論的內容進行梳理。通過這種學生—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老師之間的交流,保證學生是真正的學習主體,是積極參與者,而非消極的旁觀者。學生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相互交流,獲得新的學習方法,其反思能力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斷地增強。
(三)改革評估方式
倡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考試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過分注重考試的形式會使考試評估僵化,難以全面反應學生的動態學習情況,成為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阻力。教師在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時,不能把課程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終結性評估”考核體系,采取“過程性評估”考核體系。改變過去“一張試卷定終身”的模式,教師可以將評估方式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期末卷面成績,一部分是平時表現成績。教師會注重學生多方面的表現,爭取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平時成績的分數可以由老師、自主打分和學生互評組成。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課堂問答的積極性、在小組中合作中的表現、課堂及課外作業的展示情況以及學生的考勤給出平時成績。自主打分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和表現進行評價。教師輔助學生通過這種自我評價方式,依據自身的能力水平缺陷進一步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互評是指教師安排學生對別的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分。老師應該起到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可以細化打分的評價標準,增加打分標準的選項,減少標準各項的分值,盡量保證學生打分的公平公正性。打分前,教師應該解釋清楚打分的標準和分值,同時做好思想工作,讓學生意識到互評的嚴肅認真性,要認真對待,不能“因情費公”。在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學習的態度、思辨的眼光看待其他同學的表現。學生互評的方式,發展了學生反思能力,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和相互合作,共同進步。
三、結語
反思是一種思維技能,是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品質,以及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的影響和引導是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所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先發揮自己的反思能力,為學生做出好的表率。在教學上,通過設計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啟發性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善于思辨的學習習慣,不僅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敢于挑戰、解決問題的反思能力。
【參考文獻】
[1]樂瑤.師范生反思能力培養的行動研究[D].武漢:湖北師范大學,2018.
[2]徐玲.大學英語課程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5):167-169.
[3]葉秀山.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張亞敏,楊玉琢.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5):329.
作者:李尚一 單位:山東外事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