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肺炎疫情防控醫學科護理排班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及排班模式。[方法]在實施6h工作制4班次倒班模式(6h工作制)、4h工作制6班次倒班模式(4h工作制)、(5+5+5+5+4)h制5班次倒班模式(現行模式)后,采用護理排班模式滿意度調查表和自覺疲勞癥狀調查表,對65名重癥醫學科一線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結果]6h工作制下滿意度為58.46%,4h工作制滿意度為81.54%,現行模式滿意度為96.92%,三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現行排班模式護士自覺疲勞癥狀比較明顯改善。[結論]重癥醫學科一線護理人員對現行模式滿意度較高,自覺疲勞癥狀有所改善,護理管理者應根據科室收治病人情況采取相應排班對策,提高一線護士身心健康水平。
關鍵詞:病毒感染肺炎;重癥監護;護理管理;排班模式;滿意度;疲勞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出現多例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病人,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武漢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是最早定點收治COVID⁃19病人的醫院,其中重癥醫學科最早開放床位16張,用于收治COVID⁃19危重病人,面對不斷增多的危重病人與全國各地支援團隊的到來,金銀潭醫院重癥醫學科及時調整人力資源的配置及護理排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癥醫學科工作的護士65人(含哺乳期護士2人),其中金銀潭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32人,外院支援重癥醫學科護士20人,非重癥醫學科護士13人;年齡23~46歲;職稱:護士12人,護師25人,主管護師27人,副主任護師1人;工作年限:3~26年;學歷:專科6人,本科58人,碩士研究生1人;ICU專科護士52人,非ICU專科護士13人。納入標準:護士均為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身體健康的注冊護士;經歷了3種排班模式。
1.2方法
1.2.1排班模式第1種:6h工作制4班次倒班模式(簡稱6h工作制),連續4d每天工作6h后休息2d;第2種:4h工作制6班次倒班模式(簡稱4h工作制),連續6d每天工作4h后休息1d;第3種:現行的(5+5+5+5+4)h制5班次倒班模式(簡稱現行模式),連續5d工作后休息1d。
1.2.2調查方法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統一指導語,以問卷星方式進行調查。1.2.2.1自覺疲勞癥狀調查采用日本產業衛生學會產業疲勞研究會制定的自覺疲勞癥狀調查表,將疲勞按精神因子、身體因子、感覺因子分類,共30個癥狀[2],調查對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有或無。1.2.2.2排班模式滿意度調查3種排班模式均運行兩套班次之后,采用自制護理排班模式滿意度調查表對65名護士進行排班模式滿意度調查,調查表由多名經驗豐富的臨床專家研究制定,前期發放10份調查表進行預調查。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數據。分類資料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3種排班模式護士自覺身體疲勞癥狀比較(見表1)
2.2現行模式下護士自覺身體因子疲勞情況
(見表2)2.33種排班模式滿意度比較(見表3)
3討論
COVID⁃19疫情下重癥醫學科與以往不同,面對防護要求不同、病房格局不同、醫護各班次職責制度不同、工作流程不同、醫護人員彼此工作習慣不同等各種挑戰,要提高重癥醫學科一線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身心疲勞,首先需要達到同質化管理目標。
3.1全面加強崗前培訓
金銀潭醫院本院職工及外院支援人員在本院區醫院感染職能部門及護理部的統一部署下,對各梯隊護理人員分批、分組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強化訓練,培訓內容主要為隔離衣、防護服等防護用具的使用、病區消毒隔離方法等。進入病區后,持續更新知識。
3.2制定統一標準
根據重癥醫學科臨床實際工作情況,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各區域劃分標識清楚,制定操作性強的工作制度、各班工作職責、流程及標準,如將穿脫防護用具的順序及方法,消毒液配制方法,防護注意事項等制作成掛圖,掛在醒目處,方便醫護人員學習和操作,并有專人監督各項標準實施情況。
3.3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減輕一線護士工作疲勞
3.3.1隔離區護士排班模式自2019年12月底重癥醫學科開始收治COVID⁃19危重病人以來,由于隔離要求的變化等原因,重癥醫學科一線護士對工作時長的耐受程度與以往不同,尤其是穿脫防護裝備以及工作過程中對防護裝備的耐受情況,同時還要考慮對防護裝備的最大化利用,減少浪費。重癥醫學科從最初的6h工作制,到4h工作制,直至現行模式,需根據病房人力、物力等實際情況調整排班模式。調查結果顯示,現行模式下,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較前提高,自覺疲勞癥狀發生次數較前減少。
3.3.2輔助班設置及排班模式除隔離區護士外,輔助班除常規班次(如主班、治療班)外,另外設置護理班、消毒班、督導班、外圍班、領物班等,按日常工作模式排班(08:00~12:00,13:30~17:00)。因隔離要求,病房內外溝通主要依靠對講機交流,動態安排排班,以保障病房一線工作的正常運行;實行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三區督導,以最大限度保障醫務工作者自身健康安全。
3.4給予護士人文關懷及心理疏導,減輕精神疲勞
在突發疫情的襲擊下,重癥監護病房具有傳染性的危重病人急劇增加,且工作強度大,無疑給臨床一線護士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3]。金銀潭本院區護士與外院支援護士團結協作,護士長在分管區域組建“金銀潭ICU白衣天使”微信群,通過建群建立密切聯系,每日在微信群里抗疫先進事跡、醫院抗疫動態等激勵一線護士;醫院為一線護士安排了酒店住宿,解決一線護士的吃、住問題。表3顯示,重癥醫學科一線護士自覺疲勞癥狀中頻次較高的因子包括想躺下休息、腰痛、口干,通過彈性排班,結合所有一線護士的意愿及要求,每日工作時長盡可能在一線護士身體能承受的負荷之內,同時減少頻繁交接班帶來的人力及物資浪費,最大限度地保障一線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
4小結
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癥醫學科是武漢市最早接收COVID⁃19危重癥病人,護理管理者在疫情發生后應做出快速反應,保障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結合臨床實際情況為重癥醫學科一線護理人員制定最佳排班模式,保障一線護士的身心健康。在排班時,執行本院區護士與外院支援護士相結合、老護士與新護士相結合、ICU專科護士與非ICU專科護士相結合的三大原則;加大對護士應急處理能力的培訓,特別加強急危重癥護理方面的培訓,完善護士的知識結構,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秋香,楊海紅,戴莉.基層醫院應對2019病毒感染的護理人力資源管理[J].護理研究,2020,34(3):374-375.
[2]葉愛琴,韓祿祿,石楠,等.APN排班模式下護理工作滿意度與護士疲勞度相關性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49-51.
[3]王玲,彭小春,康樂,等.應對病毒肺炎疫情中護理部的職能及部署[J].護理研究,2020,34(4):571-572.
作者:郭春玲 瞿昭暉 劉偉權 鄧娟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