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院管理醫院數據分析系統意義及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社會不斷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并形成一些財務、CRM、ERP等IT系統和相關子系統。不僅實現數字化經營目標,企業數據庫規模也不斷拓展,醫療行業同樣如此。我國醫療行業在不斷建設與優化過程中,形成初步醫療服務機制。現階段,國家在醫療產業方面的要求不斷增加,希望能夠全面實現數字化。對此,本文通過分析數據分析系統意義與特征,簡單介紹分析系統的架構及其運用情況。
關鍵詞:醫院管理;數據分析系統;運用
引言
在當前社會日益發展與數字化時代,各個行業均采用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系統,來輔助各項工作的開展。例如,采用ERP系統。在實現經營流程數字化時,各個行業中企業數據庫日漸龐大。2015年,國家人社部、財政部、中醫藥管理局、發改委、衛生計生委聯合國衛體改發[2015]第89號文件,強調應該深入構建完善的醫療費用公開體系與監控體系[1]。另外,中國醫院協會于2015年出臺《全國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規范(試行)》,為醫保管理提供依據保障,促使服務行為以及業務流程更加規范。
1數據分析系統概述
1.1數據分析系統
數據分析指的是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所收集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分析與消化,以此來最大化的開發數據的功能,讓數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數據分析屬于為了提取有用信息與形成結論,對數據記性詳細分析與概括的整個過程。數據分析系統則是實現數據分析的軟件系統,這一系統能對大量數據記性分析,主要是采用數學數理統計分析法,將有效的數據與信息提取出來,同構細致研究與概括總結的方式,得出客觀的結論。由于數據分析系統比較龐大,在設計方面通常會耗費較多的精力,但是對于應用而言,能輔助更多企業的或者機構在重要的事項上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
1.2數據分析系統意義
當前,醫療行業在醫學教育、醫療服務、醫學科研以及衛生管理等方面均實現數字化發展。各級醫療機構均開始引進信息系統。另外,信息部門已經開始強調對大規模數據進行科學處理,采集、統計分析醫療數據與信息資源,同時提煉針對性數據,促使醫療機構能夠穩定、有序運行,并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保障。促使數據分析體系在醫療領域中的地位逐漸提高,并被各醫療機構深入關注。該系統可以在醫療組織、機構的各數據庫業務數據以及信息系統數據整合方面進行應用。其數據報表、數據分析以及發送等功能較為突出,可以對各個來源診斷數據進行整合,對數據編碼,促使流程更加規范,并提供分析應用、數據報表與圖表等形式服務。該系統僅需要在服務器中保存數據即能夠讓低級、中級、高級用戶通過同一個入口檢索自身所需信息,其是各醫療機構中最佳分析數據的系統[2]。
1.3系統特征
(1)信息多層次。①動態原始數據,比如,新入院患者與危重患者等對業務原始數據直接提取,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管理人員借助原始數據即能夠掌握醫院動態。②提倡報表。屬于分析系統重要內容,人們可以借助報表對醫院運行情況進行了解,對比歷史數據,預測發展趨勢。以時間角度分析,涵蓋月報、周報與日報等報表;以內容角度分析涵蓋成本統計、醫療質量以及收入統計等報表,體現醫院主要運行情況。報表具有固定性特點,格式、統計方法、統計項目等均較為固定,便于管理人員了解相關內容,并和歷史數據比較(2)信息多維性。對于醫院統計,主要集中在指標和相關因素統計方面。比如,醫療效率以及醫療收入等在時間變化過程中也出現變化,則其影響變量與相關因素即統計方面的準確性。醫院統計對于費用分類、時間、科室以及患者費別等維度較為關注,也是以此為基礎開展工作。例如,收入統計,其涵蓋患者費別、時間與科室等相關因素,不同收入事實由特定時間、科室以及病人費別構成。相關人員可以按照需要,對三者和收入的關系進行分別統計。報表為兩維結構,通常橫向表示統計指標,縱向表示變量。
2系統架構
2.1數據采集
以醫院信息系統統計為基礎,不需要通過用戶進行信息采集,從業務系統中即能夠采集所需數據。信息系統的業務系統屬于分析系統采集前端,保證業務系統安全工作,是保證分析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主要涵蓋病案管理、耗材管理、門診與住院收費、掛號、病房、住院管理以及藥品管理等。統計信息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數據采集工作,對統計分析效果與質量等有著直接影響,要求工作人員準確采集、錄入業務數據[3]。
2.2數據處理
數據加工就是根據統計主題以及粒度大小對業務數據展開統計運算。根據相關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信息生成以及儲存等處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單一數據求和運算。對單一數據進行累加處理獲得統計數據,大粒度統計數據則能夠根據其自身小粒度數據求和獲得。比如,一個月的出院人數能夠借助本院每日出院人數累加獲得。借助該運算方法所獲的數據信息,若是不對查詢速度加以考慮,僅需要保存小粒度數據即可。②多數據計算。此種方法主要用于2項及以上數據運算中,比如,醫療效率的住院日數均值涉及到住院總日數與出院人數信息。此種方法所花的小粒度數據與大粒度數據并不存在函數關系,即無法通過小粒度數據進行大粒度數據推算操作,所以需要分別進行保存。
2.3數據
完成數據處理后,應該采用合理形式向用戶傳輸,一般采用WEB技術進行,用戶可以借助瀏覽器查看數據信息。不需要將應用程序安裝在客戶端,系統培訓與維護工作量較少。工作人員把報表轉化成HTML格式,可以采用靜態網頁手段在醫院網站中放置,用戶能夠借助瀏覽器翻閱。主要優點就是系統構建便捷,不需要設置服務程序,要求工作人員掌握網頁編寫技術,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工作人員需要對各個數據進行注釋處理,即能夠讓用戶便捷查詢。主要缺點在于工作人員需要完成大量工作,需要重復勞動,并且系統靈活性不足,不便于用戶查詢歷史數據。
2.4數據儲存
選擇星型儲存形式,采用“事實表”主表,其中涵蓋相關主題事實數據與數量數據。還采用“維表”小數據量表,涵蓋各維分層所描述數據以及多維模型中各個系統,并沒有將“維表”和所有維層進行關聯,而是在編碼方面展開分層處理,四位是科室,兩位是部門。此種處理方式能夠降低各個表的聯接,提高處理效率。
3數據分析系統應用
3.1數據統計
(1)醫療統計。①效率統計,該數據主要針對業務系統數據與科室工作量統計計算獲得,涵蓋一些百分比值以及平均值。對于門診統計,是指手術例數以及診療人數等。對于住院統計,是指術前住院日均值、住院日均值、入院與出院人次、手術例數以及床位使用率等[4]。②質量統計,其通知指標主要在統計、醫療管理以及病案管理等部門錄入等方面獲取。涵蓋好轉、治愈出院人次,入院診斷和初診符合數,感染人次,患者住院總日數等。(2)收入統計。主要涵蓋費用類別、患者費別、執行科室以及時間等方面。費用類別涵蓋檢查費、西藥費等收據費用分類以及會計賬目科目。患者費別為患者自費與公費等付費方式。(3)成本統計。①藥品統計,醫院運營中,藥品消耗成本所占比重較大。統計系統主要為院級管理人員提供信息,涵蓋藥品庫存、科室藥品用量、藥庫藥品領用量與儲存量等方面統計。其中,一般借助藥品金額對藥品使用量與庫存量進行反映,而非是藥品數量,主要原因就是包裝規格與藥品規格繁多,統計工作量較多,數據可比性不足。②耗材統計。醫院運行過程中,醫用耗材占用資金比重較大、使用量較多,涵蓋科室耗材、庫存以及出入庫量等方面統計。
3.2數據分析
對于統計報表,僅能以表面角度分析醫院運營情況。用戶一些查詢要求較為特殊,比如,在某個時間段哪些科室出現患者重復住院問題。需要保證用戶特殊查詢要求得到充分滿足,因此,需要對數據隱藏問題展開深入數據分析,構建分析環境,此過程需要大量數據提供支撐,若是在數據庫中直接儲存歷史數據,同時展開數據分析,則會占用服務器中大量CPU資源與硬盤資源,對業務系統工作效率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應該構建專用數據服務器,以提高數據分析質量[5]。第一,歷史數據服務器特點。具有數據量大、查詢操作便捷以及用戶少等特點。第二,歷史數據加載。加載歷史數據時的人機交互處理分析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系統數據向歷史服務器傳輸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主要缺點在于服務器與客戶機之間需要進行大量數據交換,所以執行過程較為緩慢[6]。第三,分析工具。BusinessObjects系統集中了OLAP技術、報表與查詢功能,可支持擴展,并且支持Internet,能夠借助WWW展開分析決策、查詢等操作[7]。
3.3主要成效
通過對相關醫院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再造流程,構建院長決策支持系統,同時借助該系統,對相關醫院醫療資源進行科學配置,提高數據分析以及決策活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在多年運行中,已經實現設計目標,成效明顯。辦公體系與臨床管理體系實現融合,達到數據共享、互通、共用目的。摸索、總結一套數據分析運行體系,提高工作人員數字化思想,有效規范日常行為,保證數據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實現數字化管理目標[8]。第一,充分了解醫院的資源狀況,尤其是病種與患者的分析,便于圍繞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管理與服務方式。以病案首頁分析系統為例,這一系統當中會承載以信息為核心的內容,部分醫療機構統計病案管理系統已經構建起來,在實際應用中數據來源于已出院的病人,信息在上傳方面主要是按照月份進行更新過于滯后,需要部分來源醫療機構HIS系統,這樣能彌補病案系統相對滯后存在的不足,以此來實現數據能夠實現實時更新,在分析時主要的內容包含了病案信息相關的自定義模型承載的信息內容,其中在醫療機構每日或者師每月的儀表盤中都存在病人的基本信息,同時包含了手術分析以及日常自動化報表與專題分析等,這樣便使得病案分析更為便捷,便于患者再次就診進行病理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診病時間,提升醫院資源利用率。第二,充分了解醫院的基本狀況,更好地審視醫院的市場定位,并提供一定的決策支持。在醫院數據分析系統當中,通過對患者病癥記錄和財務數據,能分析出醫院在特定區域中,就診患者最多的科室,以及就醫消費的記錄,這樣就能幫助醫院分析出在本醫院當中,哪個科室的患者就診最多,便可以了解,在區域范圍內,患者對其認可的程度,這樣對于醫院了解自身在區域市場定位狀況起到一定輔助性作用,也能幫助醫院分析在經營中存在的不足,對制定優化建議也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第三,消除醫院的信息孤島,便于決策者能夠在一個平臺中了解全部數據,并得到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揭示互為因果,便于全局化的信息監控。在傳統的醫院業務運行時,由于各個部門和科室之間存在信息孤島,不利于整個醫院的管理,但是應用數據分析系統之后,能夠讓醫院的管理層人員了解整個醫院運行的具體狀況,能夠讓各個科室可以信息共享,并且在信息共享方面可以實現時效性,這樣對于各個科室工作開展,以及管理工作都提供了最新信息,讓決策和管理制定更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第四,構建醫院綜合評價系統,客觀公正的實現科室與人員的績效考核,從而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果,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關于績效考核方面一直屬于醫院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以往的績效考核會耗費較多的時間,但是應用數據分析系統之后,只要將各項指標輸入,便可以得到績效考核的結果,這樣不僅能夠保障所有人員的績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公平性,也能夠輔助人力資源工作開展,不僅能夠減少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量,也能夠讓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開展能將注意力放在管理方式優化上。因此,通過這樣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通過構建醫院綜合評價系統,借助數據分析的能力,可以輔助醫院提升自身綜合管理能力和競爭力。第五,提升醫療水平,并有助于加強監督,在某種意義上還可以提升醫院的口碑與知名度,并為做好其他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應用數據分析系統之后,每天或者是每周各科室的醫生以及其他醫護人員,都會將工作內容與完成的工作任務上報到系統當中,這樣有助于醫院管理層對各個科室和醫務人員的綜合管理。在全面性的監督之下,醫院的各項工作必然會越來越規范化,對于樹立良好醫院的形象意義重大。
結論
綜上所述,在醫院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過程中,應用系統日益增多,醫生的臨床研究需求也隨之增加。臨床醫療研究不僅局限在系統數據研究方面,還需要結合不同系統展開數據分析。所以,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發揮系統中數據采集工作作用,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客觀公正地了解醫院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為醫院管理提供決策輔助,與此同時為后續統計分析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劉琛璽,彭傳薇,周民偉,等.醫院信息系統垃圾數據分析及處理[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09):38.
[2]馬少鋒,溫明鋒,陳健超.基于數據倉庫的醫院數據分析平臺建設與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7,38(07):18.
[3]吳南,魏巍.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18,41(21):41.
[4]黃憲芳.醫院信息系統下基礎統計數據質量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08):66.
[5]王佳明.基于大數據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分析[J].通訊世界,2017(06):274.
[6]鄭秋石.大數據時代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路徑分析[J].數碼世界,2018,10(13):60.
[7]李波,周晟劼.基于SPD數據的醫院材料管理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醫療設備,2019,34(05):108.
[8]車瀅霞,張鋒.基于大數據分析以工作量核算為基礎的醫院績效管理系統[J].科學與信息化,2019,10(010):162.
作者:姜雪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