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醫院護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護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承擔著繁重的工作及重大責任。但近年來,隨著醫患矛盾的激化,護士這個群體在工作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由于護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更應得到重視,本文通過分析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對護士心理健康的科學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職業群體;心理壓力;護士
隨著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整體護理模式的建立,當今護士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質。護士是為患者提供健康服務的特殊職業群體,除了面對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壓力外還要面對長時間心理壓力所帶來的困擾。本文就近幾年來國內的此項研究進展情況做了綜合闡述。
1護士的心理健康
1.1心理健康的概念mentalhealth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1.2心理健康的研究測評工具
研究者常用的評定工具如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等20余種量表,通過對護士群體網絡以及現場調查,然后進行數據分析,從數據中可以客觀的反觀護士人員目前的心理問題。
1.3護士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醫護工作者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與醫生相比,護士與病人的接觸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但調查發現護士群體的軀體化、強迫、焦慮、精神病項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體。護士作為高風險職業群體,由于疾病復雜和不可預見性以及醫療技術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風險加大,又因為我國護士的需求量大,但實際在崗護士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護士工作壓力大,精神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這種狀態假如不能及時做到正確處理將會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
1.4特殊崗位護士心理健康的特點
1.4.1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急診科護士與內科護士相比較,通過評估表來看她的評分明顯高于內科護士,各種精神壓力表現篩選陽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隨著科學的迅速發展,各種高尖端手術開展和先進、復雜、精細儀器設備的使用等,手術室護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們工作節奏快、風險大、工作時間長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較封閉的工作環境,易造成護士身心緊張,疲勞、焦慮、抑郁、強迫等心理狀態。這些會影響著她們的身心健康,制約著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1.4.3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國內對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研究報道較多,結果有一定差異,多數表明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綜合科室護理人員。主要表現癥狀為:焦慮、強迫、恐懼;有報道還對精神科男女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較,結論是男護士的心理健康評分低于國內常規,在總體程度上要優于女護士,但男護士在人際關系、焦慮兩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1.4.4ICU(重癥監護室)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重癥監護室是對急性重癥患者進行集中治療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穩定,護士的護理工作任務繁重,因此ICU護士必須承受很強的工作壓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ICU護士評分明顯高于普通內科護士,外科護士。
2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時間分配狀況。首先,護士的工作性質特殊,護士實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個小時,執行醫生醫囑的同時還擔負著臨時的護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時候要保持準確無誤。護士是醫院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協助醫生治療以及護理的工作,這些都導致護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時間不規律。其次,我國現有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護理人員嚴重缺編。發達國家醫生與護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國2015年的數據卻僅僅是1:1.07。另外,一些醫院隨意加床導致護理人員更加不足。護理人員不在崗的現象也非常嚴重,有的護理人員已從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據編制,實際醫護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環境問題
與醫生相比,護士的工作環境更加惡劣,他們每天都要工作在擁擠的空間,忍受令人難過的氣味,接觸大量的病毒,面臨許多風險。與此同時,還要面臨應對病人的憤怒、悲傷的情緒。這些情緒都影響護士的精神狀況。這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工作環境,另外近些年來,現代醫學發展迅速,不斷變化的高科技醫療設備和知識,要求護士必須時刻提高自己的學習層次,不斷學習新型的醫療知識。競爭激烈的職稱晉升制度,這些在無形中增加了護理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從而影響護士的心理狀態。
2.3緊張的護患關系
對護理工作者而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就顯得相當重要。但現實是,近些年來醫患關系相當緊張,護患關系也是如此。護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與患者的接觸相當多,在患者住院階段所產生的矛盾也更多。護理工作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糾紛。護士與患者之間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狀態也造成溝通不暢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2.4社會認同度問題
長期以來的社會偏見,認為護士僅僅是醫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護士的工作被認為是服務性行業。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大家對護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卻并不了解護士的工作內容。護士工作長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經濟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統統這些都提升了護士心理的不平衡,影響護士的工作情緒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識缺乏
目前,在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尚沒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課程培訓,護士沒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訓。護士本身也沒有關注到自身心理知識的積累,長期繁重的工作帶來過重的壓力加之沒有科學排遣不良情緒的方法,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護士群體的心理健康。
3解決護士心理健康問題的幾點建議
3.1加強學校教育和崗前培訓
護士群體自身缺乏心理知識,主要是由于在大學教育階段沒有設立相關的心理課程,在進入醫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沒有時間接受心理健康知識。所以護理專業應該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課程的學習,心理衛生知識的內容需要EAP管理團隊進行合理編排,以幫助護士群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訓的方式不僅僅局限于集中上課的方式,通過情景學習、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學習,一方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實用性。還可以印發宣傳小手冊,在醫院的走道里可以張貼心理衛生小知識;定期邀請專家來進行知識講座等。
3.2關注和維持特殊科室護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護士是所有臨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個群體,要時刻警惕患者發生意外、攻擊行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據這一特殊因素盡量使用男護士。男護士既要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又要做好自護的工作,所以,作為管理應合理安排人員,及時做好心理輔導、減壓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及時、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項工作。
3.3增強專業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護士心理健康可以通過組織培訓,讓護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采取科學的放松法,讓護士進行自我調適來減輕、消除心理壓力。
3.4增強醫院管理者整體意識
作為醫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體活動,如野外郊游、文藝表演等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才能幫助護理工作人員保持良好的心態來完成全面的護理工作。
4討論
綜上所述,護士群體作為醫護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種種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長期受到忽視,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重視有關護士心理的研究,這些將對全面提高護理質量是起決定性作用。只有護士這一特殊群體全方位都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況,才能為我國的護理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玲.工作應激對軍隊護理人員情緒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1996,13(1):1-3.
[2]徐亞金.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管理對策探討[J].國際中華神經精神醫學雜志,2004,5(4):253-254.
[3]任顯峰.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與應付方式的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精神醫學,2004,17(2):98-99.
[4]洪瑞喬.手術室護士與普通外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4-5.
作者:曹璐 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醫療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