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處于信息時代的高職學生,每天被各種信息所包圍,這嚴重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價值觀,高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其價值觀若是不正確將直接影響其工作心態,以至于無法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不能在社會上獲得認可。學校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正向的價值關懷,將其應用到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極好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學生;心理健康
如今高等院校學子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為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但效果并不理想。傳統文化傳承著民族精神,高職學校利用傳統文化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促進其建立正確價值觀的辦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能力。高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課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學生形成正向積極的的三觀,讓他們可在將來的生活中實現個人價值。
1傳統文化精神對高職學習者的積極影響
1.1促進作用
因為高職學生受教育程度相對不高,且年齡較小,正是培養其思想的最好時期,借助傳統文化精神培養其文化意識,讓他們可以在學習中逐步形成優秀品德和較好的價值觀。傳統文化的先進思想給高職學子的心理健康課供應了理論支持,同時完善了教育辦法。另外中華文化有助于他們理解古代思想,讓其在跟教師與同學溝通時,使自身的交際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增強其民族榮譽感。
1.2為學生提供豐富資源
中華文明歷經多個朝代,融匯了多種思想,經過不斷的傳承發展,形成了獨特的中華精神。人的心理現象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經過大腦活動而反映于外界,實際上是由自然界、社會和自己構成。因而人的心理狀況是社會化的產物。心理在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塑造中,會呈現出獨有的色彩和光芒,即文化對人的心理有一定的塑造作用。而生活在有差異的文化中的人所擁有的心理性狀和行為方式也有差別。高職院?!?0”后逐漸成為了學生的主體,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極快,精力充沛,同時也承擔著很大的壓力,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同,體現在人際關系、環境不適應、學業負擔重、感情脆弱、生活壓力大等各個方面[1]。中華傳統文明歷經千百年沉淀,有很多先進積極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學說之中蘊含著鞭策人向上和勇敢面對挫折的理論,給高職學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供應了豐富的土壤。
2儒家思想再塑造學生康健心理品行
儒家思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從里面汲取先進思想對現代人的身心調理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2.1以和為貴處理人際糾紛的準則
心理學將是否能夠協調好人際關系作為判斷一個人心理康健水平的標準。在儒家思想體系中“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每個人都要潔身自愛,人跟人之間既要互相親善、支撐和幫襯,又要互相體量謙讓和克制。“仁”是人我關系的準則,要求人和人互相理解和相容。儒家的主張也是改良大學生心理認識的一個重要方面[2]。
2.2“禮”約束言行的重要準則
儒家認為禮可規范行為,是人際溝通中不能缺少的行為要求?!岸Y”體現在尊重他人的態度和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如果說“仁”是社會行為的思想內核,那么“禮”就是“仁”的外部顯露方式。經由“禮”讓自身嚴守一定的文化規則保持和善,跟社會保持一致;另外,讓自己在踐行“禮”中達到“明禮知養性”的境界[3]。
2.3“中庸”處理心理平衡的關鍵依據
儒家主張中庸之道,否決“過”而“不及”,《中庸•章句》中便提出:喜、怒、哀、樂是人的四種情感,情感沒有出現前無所謂偏移,稱為謂中。出現適度,稱為謂和。若是達到中和的程度最好,一切都可以正常進展[4]。而過于強烈的情感便會對人的身體帶來傷害,情緒穩定、有度才能讓心理保持健康。
2.4儒家思想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
在一個人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哲學家提出的答案是“自我認識”??鬃佑醒裕骸拔崛杖∥嵘怼痹趯W生的成長中,存有自身認知偏差的情況,而以儒家理論為引導,聯合自身情況,讓他們不斷反思,更全面更理性地認識自己,積極進行自我調節,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2.5養成樂觀的人生態度
好的人格的主要表現在具有進取的人生姿態?!爸鼧诽臁笔侨寮宜钚械娜松?,而很多儒家思想都引人積極進取[5]。儒家看重樂觀和自得不僅僅體現在物質方面,還體現在心理與精神中的幸福和喜悅。儒家的這種思想,對如今當代社會下人的心理調整具有重要啟示。
3道家思想豐富高職生心理的調理辦法
道家主張修身養性,關注思辨精神,尊重人的個性,挑戰權威。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學與儒家思想相輔相成。
3.1認識自己,擺脫物欲
在今天物欲爆炸的社會,爭名奪利、金錢至上的不良風氣已在部分大學校園中出現,少數學生也有這種思想并且體現在了學習和人際交流過程中。市場經濟利益至上的功利化思想對大學生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大影響,而很多同學畢業后就失業,使其壓力很大,在價值選擇上容易傾向于功利主義。而道家天人合一、無為不爭的人性教育,認為人是形神具備、身心統一的整體?!盁o為不爭”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人若想進步,應該少點私自的欲望,知道榮辱。而“順其自然”的思想即自覺調整個體行為,達成自身的協調統一,跟外界的環境和諧,進而更好地保持身心的和諧?!爸遣粻帯弊屓藗償[脫追求金錢、權利、享樂等,而去追求精神的富足,實現人生的完整。這一思想調整了人的認知,有利于身心健康,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可以克服自卑和自傲心理。對于將要走到工作崗位的高職生來說是很有效的心理調節辦法。
3.2“天人合一”思想跟現代身心健康觀念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在身體、精神、社會適應上處于良好的狀態,而非單單指沒有疾病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道家以為,人的心和身、性與命、形與神,兩者相互作用、不能分離才是理想的狀態,這與現代醫學健康的概念一致。他們主張人要達到與自己的和諧、與環境和社會的和諧,才能保將健康的身心狀態。
4傳統文化在建立大學生情緒上的用處
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分析,道德修養可以促成個體內心跟世界外部的一致性?!吨芤?#8226;系辭上》說:“樂天知命,故不憂”。莊子也有言:“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币虼私】档娜烁裥璞砝锶缫?,不虛偽做作。在情緒發展上,傳統文化用其思想內涵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對青年學子的指導意義可以從下述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4.1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尋找平衡
情緒穩定對于現代人來說異常重要,大學生亦是如此,但當今很多大學生只關注自身,對外部世界的關注不夠。道家思想中推崇自然主義,把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主張天人合一,應該遵守自然法則去為人做事,從而讓他們從以往的看待問題的方式中跳出,達到情緒穩定。
4.2利用辯證思想看待問題
道家講求辯證統一,而儒家推崇中庸之道,在這樣互相轉化的過程中,心理可以找到一種不唯一,讓他們看待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
4.3在自靜修中尋求穩定
高職學子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很難做到平心靜氣,因而,傳統文化中的自我靜修對他們而言是種彌補,讓他們的心理發展設定在這樣互補的過程中漸漸穩定。
5結語
我國傳統文化匯聚了很多先賢的智慧,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高職院校應該建立適合的心理講課教育體系,設置科學實用的心理課程,并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全方位開展心理講課教育。需要教師發掘文化中的有益元素,應用到課堂健康中去,積極開導,幫助他們改善心理結構,調節心理狀態,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唐甜甜.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8,373(25):23-24.
[2]廖桂蘭,羅紅金.班級團體輔導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研究及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2016(2):107-109.
[3]陳顯捷.OnFitinTarzanCultureandMentalHealth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淺析泰山文化與駐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44-45.
[4]劉慧敏,顏吾芟,趙武.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19):145-146.
作者:張運萍 單位: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