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專中醫教學結合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舉事創新,我國醫專中醫教學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全方位角度強化醫學教學改革的教育理念,推進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革新,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和改革教學內容系統,從而激勵醫專中醫教學工作者成為醫學改革的先行者,在醫專中醫教學實踐中,亟需解決的教學模式是利用PBL等團體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自學和討論互動學習來完成中醫教學知識的學習,從這一問題源頭出發,醫專中醫教學的老師應摒棄傳統的掛圖填鴨式教學方式,通過PBL教學優勢進行醫學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模式是現代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方法的主要改革方向,在實踐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優點,結合TBL的教學模式已成為目前最新的醫專中醫教學的新模式并在實踐教學和運用中得到很好的效果。
一、醫專中醫教學結合現代高等醫學教學發展趨勢
在醫專中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中醫理論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用中醫的理論知識解決現代人類的健康問題。中醫理論觀念就是整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在醫專教學實踐中,可以運用掛圖或PPT講解。例如:講授中醫概念時,初步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首先,在醫專教授中醫學中所謂“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此癥狀更能全方面、更深刻準確地揭示出疾病的發展過程和本質。其次,在教學陳述中解釋所謂“辯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辯清疾病的起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從而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證候的過程;又說“論治”又叫施治,則是根據辯證分析的結果來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辯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辯證論治的過程,實質上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升華過程。再次,辨病與辨證的關系。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的,而證則是疾病過程中典型的反應狀態。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是既辯病又辯證,并通過辯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的初斷。可以運用CAD彩色分解掛圖可視觀看講解病理,也可利用PBL教學模式,組織學生自學和討論互動學習來完成中醫教學的內容,例如:感冒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癥狀,病屬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又常表現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不同的證。只有辨別清楚是風寒還是風熱,才能確定選用辛溫解表還是辛涼解表方法,給予恰當有效的治療,而不是單純的“見熱退熱”、“頭痛醫頭”的局部對癥方法。
二、現代高等醫學教育中教學改革的實踐改革
現代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實踐理念是是取象比類、象數學、取數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思維方法,運用帶有感性、形象、直觀的概念、符號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提高中醫教師的教學質量。主要通過對中醫教學方法的特征加以PBL與LBL教學方法分析,并進一步就中醫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加以探討,培育好中醫專業人才,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在醫專中醫教學中結合"PBL+LBL"教學模式,并進行初步實踐,為推進我國中醫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三、PBL等教學模式在中醫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中醫推廣越來越被認可,各大醫院的中醫發展事業均是良好。醫專院校的中醫是最難學的學科,大多學生對其缺乏感性認識。傳統的醫專中醫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灌輸式的被動接受理論知識,自從使用PBL等教學模式后,既改變填鴨式教學舊理念,解放了學生對中醫的陳舊思想,釋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被動變主動自發主動去學習中醫理論和實踐學習,以教師設定情景教學,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從始至終教師就是起著疏導作用,關鍵是讓學生自己挖掘問題、思考討論問題、解決處理問題,通過師生課上交流學習為主,打破教師自己一個人的“一言堂”式教學,使教學更加輕松、更有樂趣、更被學生喜歡和接受。醫專教師可在課前做好準備充分設計好中醫教學的PBL教案,要結合教學內容緊扣教學大綱,明確學習目標。將班級分成4組,每組10人,每組選出1名組長牽頭組織組員到圖書館和或網上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課上配合老師的引導,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思考問題、辯論問題、解決問題。結合課上的情況教師作出正確的評論,上課期間教師發現課堂上如有錯誤理解的同學,可以針對同學提出的問題做出最及時的正確解答。對于PBL等這樣的教學效果做出合理評價并總結出有效的建議,進而督促學生和教師在PBL教學模式下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四、“LBL與PBL教學模式”對接
目前PBL與PBL教學模式結合在國內外還沒有廣泛流傳,這一課程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現成的課本教學資源,就需要醫專院校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通過總結中醫教學的經驗撰寫醫專院校校本教材,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是廣大醫學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積極探索實踐的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結合PBL+LBL教學模式引入到醫專院校中醫教學中,將這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則能優勢互補,極大地提高中醫教學課程的教學質量。采用模塊化課程分環節進行教學的,采用經典的“七步法”和“雙階段形式”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培養團隊學習和協調等能力的全面訓練。目前PBL與PBL教學結合模式還存在很多實施問題不足:師資不足,沒有定期進行PBL教學的創新培訓;教學條件不足,為了更好地試行和推廣PBL教學模式應擴充圖書館藏書量,添置購進高配置的的實驗設備、教學儀器以及電子檢測儀器,從而提高教學環境及教學設施等;無現成的教材,國內外醫專院校大都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系列教材,要盡快撰寫PBL與PBL教學結合模式的校本教材。
參考文獻:
[1]李曉丹,張少林.PBL:一種新型的醫學教育模式[J].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2004,27(1):88~90.
[2]文艷平,秦國杰,侯秀琴等.PBL對學生學習興趣影響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5):15.
[3]李海洋,胡新民.淺析醫高專中醫學教學方法[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5,(4):287-287,289
[4]李爽.中醫教學實踐探索[J].飲食保健,2016,17[5]曹世福,張星.中醫教學的實踐與探索,2016,5
[6]潘興壽,黃照河,藍景生.現代高等醫學教育中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2011,(23):115-116
作者:彭曉松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