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融合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二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致性。校園文化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和平臺,創新創業教育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成為新常態下高校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校園文化;融合發展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內涵
(一)創新創業教育
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主要體現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把素質教育引入深入的一種新形式。高等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的培育提高為目的,以創新的精神、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對教育觀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與創新。傳統的高等教育強調人才對現實社會的被動適應,教育的目標比較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較少考慮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和創造潛能。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以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心理品質和社會知識,塑造其開創性個性,教會其自主擇業和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和技能。
(二)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種獨具特色的亞文化形態,是一所學校特定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的集中體現。它是全校師生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共識的價值觀念、辦學理念、育人方針、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一系列的價值體系。校園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行為文化、物質文化三個層面構成。它是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教育環境,具有教育人、引導人、充實人、影響人的作用,它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心理品質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校園文化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把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是必然趨勢。二者對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關聯和契合,二者的目標與耦合人才培養之間有著與生俱來的強度關聯和較高的契合。新常態經濟發展的今天,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文化的重要陣地。深入研究校園文化現象和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律,實現與創新創業教育聯動發展,不僅可以實現人才的培養目標,而且可以使學校走向品牌發展之路。
二、校園文化對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促進作用
(一)校園精神文化——啟發引領功能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靈魂,先進的校園文化可以促進大學生形成穩定健康的思想意識。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是精神文化,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和感染力,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巨大的教育力量。校園精神文化通過價值觀念、知識體系、行為準則等精神要素不斷傳承和發展,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目前很多高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更加注意校園精神文化的創新發展。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是一個沒有完善的學科體系,但實踐性很強的新興事物。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更多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大學生正處自我意識覺醒時期,校園精神文化能夠強化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等;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自覺地轉化為內心的信念和行動的準則,增強對學校創新創業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愉悅感,喚起他們的創新人格,
(二)校園物質文化——隱性育人功能
校園物質文化是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體驗、感受的客觀存在。它是校園的物質環境,包括學校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比如教學大樓、圖書館、體育館、標志雕塑、綠化,各類傳播設施等都是物質文化的載體。校園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質基礎和外在體現。創新創業素質不是幾門課程和幾個活動就形成的顯性教育,需要在整個教育活動進行滲透性的教育。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不可缺乏的物質載體,也是全校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營造健康、和諧、有內涵的校園物質環境氛圍,對師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獨特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美化的校園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人身心愉悅,內化于心,激發人的創新的思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隱形教育功能。
(三)校園制度行為文化——培育塑造功能。
校園制度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內在管理文化,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它用于規范協調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文化,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和行為準則。它具有很強的調適性,通過制度約束、調節,形成創新合力,為創新創業工作的推進打開局面。隨著高校制度文化建設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廣泛實踐,校園制度文化更具有人性化,精細化,對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與自我塑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和持久性。校園文化活動是自發的,在校園活動的組織設計中學生是主要的參與者,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培育學生自尊、自律、自勵、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正是學生提高創新能力所需要的品質。在校園文化開展各種創新創業典型榜樣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自我設計,自我塑造的激情和動力,從而提升抉擇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識素質和心理素質,為創新能力的培育與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創業教育對校園文化的推動作用
(一)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品質
創新創業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高校是創新創業的主陣地。人才是第一資源,當代大學生既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資源,更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創新創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其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核心要素,是學生全面成長和成才的必備素質。隨著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已逐漸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亮點,不僅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提升其品質,而且能夠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學生應對挫折的永不氣餒的信心以及面對困難的敢于擔當的勇氣,促進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
高校作為社會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主體,其自身也承擔著學校文化創新的重大使命。校園文化創新是在汲取優秀的傳統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學校實際構建特色文化,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既是知識的創新,也是文化的創新。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從思想創新、內容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對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創新創業的新元素,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有助于大學生提升文化自豪感、提高文化認同感、增強文化創新感,堅定文化自信感,這正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所在。
(三)凸顯校園文化的精神
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使創新意識、創業精神成為校園文化及校園精神的重要內容。從文化的視角看,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對創新創業價值的認同和導向,是營造和發展創新創業文化的過程。創新創業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新導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支點、社會文化建設的新內容。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新”融入校園精神中,使得校園文化更具感染力和號召力。創新創業文化所塑造的積極進取的事業心和意志力、勇于拼搏的冒險與創新精神正是當代青年學子應當具有寶貴的品質。創新創業教育和校園文化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同一性,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把創新創業教育融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對學生思想行為可以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也可以使創新創業教育開花結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題,使“雙創”觀念深入人心,形成培育科技創新、自主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
作者:鄧書基 吳高莉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