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農產品營銷管理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現代化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對各個領域均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對農產品營銷發揮了推動作用。基于“互聯網+”,國內農產品銷售管理取得實質性進展,但仍存在較多問題。根據“互聯網+”下營銷管理的缺陷,必須真正的了解認識“互聯網+”,強化企業參與程度,完善保障制度,培養新型人才,從而推動農產品市場良性發展,帶動農業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營銷管理
“互聯網+”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項成果,利用信息化科技技術,對不同領域產生較大影響。我國對農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大力打造并發展新的營銷模式,但是在“互聯網+”下,各方面仍存在較多缺陷,抑制農產品市場發展。為促使農產品營銷可以順利進行,帶動農業健康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地位,文章將針對“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問題展開探究。
1“互聯網+”對農產品營銷意義
1.1提高營銷效率
國內農產品銷售管理按照傳統模式實行,主要利用線下推廣開展宣傳,農產品相關廣告開展宣傳推廣活動,這種情況,不僅浪費較多資源,還達不到預期效果,致使營銷管理效率較低。而“互聯網+”,能夠發揮其作為網絡營銷的獨特優勢,并且市場范圍得到擴大,針對農產品銷售實施幫助,可以防止出現大量消耗資源的問題,并且可縮減中間程序,銷售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互聯網+”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營銷效率,還可以為我國國內的農產品營銷構建打下一定的基礎。
1.2節約營銷成本
營銷管理針對成本提出較高的要求,相較線下影響力,線上影響力比較深刻。基于“互聯網+”的營銷模式,為購買方與農戶提出便捷的交易平臺,農戶可與消費者直接聯系,減少中間商的參與,降低談判的成本和管理費用支出。除此之外,農戶還可購買生產的材料,從而減少采購成本。合理運用互聯網,農戶可將銷售的農產品相關信息至網站中,為銷售產品提供機會,從而真正的實現規模化。另外,利用網絡還可實施在線服務,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時間的需求,只要存在訂單,便可實施交易,具備高效化和快捷性的特點。
2“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存在的缺陷
2.1未深入認知
“互聯網+”農業經濟在國內經濟發展階段處于短板位置,并且不具備發展意識,基于“互聯網+”,農產品銷售管理仍存在較多問題,其根本在于沒有充分的認識“互聯網+”。農戶和生產企業,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沒有正確了解現代化信息技術,同時農產品銷售管理階段,沒有正確的認識到“互聯網+”重要性。農產品銷售管理階段,受到傳統經濟思想與思維模式的嚴重制約,沒有學習產品營銷相關知識,出現故步自封的情況,導致農產品銷售管理仍處于底層階段,導致農產品銷售管理所具備的價值比較低。
2.2保障制度缺乏
國家對農業給予大力支持,并且出臺了與農業發展相關的保障制度。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仍缺少農產品銷售管理的制度。“互聯網+”與各個領域發展存在較強聯系,并且對農產品銷售管理產生較大的影響,這在較大程度上并不能促進農產品行業更好地發展,致使農產品銷售管理難度提升。此外,當前頒布的制度措施,并沒有緊跟農產品銷售管理發展的速度,現有制度措施對農產品銷售管理保障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2.3缺少專業團隊
“互聯網+”背景下,應該構建相對專業的隊伍,但在農產品銷售管理階段,仍缺少專業化人才隊伍。現階段,銷售人員并沒有充分地認識“互聯網+”,嚴重缺少互聯網技能和理念,導致銷售人員在銷售管理過程中,并不能有效應用“互聯網+”。大部分銷售企業與生產企業并不重視“互聯網+”培訓,導致銷售人員理念與技能并不能更好地順應農產品銷售管理和發展需求。另外,不重視引進先進的人才,導致農產品銷售管理的系列工作仍停留在表面階段。當不重視引進先進的人才,便可抑制農產品銷售工作順利開展。并且相關人員并沒有認識到引進先進人才的重要性。適當引進人才,可以結合發展戰略,將專業需求作為基本導向,拓展引進人才的渠道,創新引進人才的方式。引進人才,可與當地高校達成共識,引導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這樣可促使專業學生利用自身掌握的專業化知識實行農產品銷售工作。
3“互聯網+”農產品銷售和管理策略
3.1發揮“互聯網+”優勢,打造品牌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銷售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合理運用互聯網所具備的獨特優勢,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農業電商相關企業應該有效解決市場信息和生產信息不對稱的缺陷,并有效化解大市場和小生產之間的矛盾,從而有效把控市場信息,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各種需求,發揮引導消費作用。通過“互聯網+”所具備的優勢,為農產品賦予文化內涵,促使客戶在信息影響下,可以選擇具備品牌保障和品牌信賴的農產品。各個地區政府還需打造特色化農業品牌,利用新興媒體力量開展宣傳活動,從而提升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推動農產品發揮社會效益,并提升農民經濟效益。
3.2建立監督體系
當農產品擁有了良好的口碑后,便可保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穩定地位。農產品生產為“勞動密集型”農業,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管理生產過程,并且不能全面了解消費者信息。故此,國內農業發展階段,可建立追溯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利用建立加工和生產等全方面的數據庫,確保電商企業可以建立分享信息數據的機制,從而保證消費者可以追溯并監督農產品的質量。利用互聯網構建追溯質量的監督體系,當農產品在質量方面出現問題,則必須在短時間內確定問題,實施有效的追責,防止在這個環節再出現質量問題,保證農產品由生產至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可實現透明化。利用互聯網建立完整的監督體系,嚴格把控農產品的整體品質,為消費者提供安心放心的產品,從而帶動農業良性發展。
3.3利用互聯網,提高流通效率
農產品本身消費市場較大,利用互聯網和營銷網的流通模式,既可為農產品傳遞通暢的運輸功能,又可為農產品帶來倉儲和分類的支持。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國內物流行業迅猛崛起,運輸車輛向冷藏車方向發展,可以更好地滿足農產品對運輸的需求。農產品在流通的過程中,物流企業還可利用互聯網針對物流信息實施分類,確保運輸物流的整個過程具備簡單化和規范化,將物流服務和互聯網有效地整合,既可大大節省物流企業的成本,又可保證物流行業的信息化管理及標準化建設,有效保證物流行業為農產品銷售管理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另外,物流企業的運輸經驗比較豐富,在流通的過程中,可利用自身優勢,保證農產品流通的效率。
3.4利用大數據,實施精準化營銷
“互聯網+”的時代快速發展,大數據為各個行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傳統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合理運用客戶信息,將其作為個性化、針對性服務的關鍵。農產品銷售管理是傳統行業的重要構成,想要保證農產品行業健康發展,便需要發揮互聯網的獨特優勢,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信息,保證賣家做出準確的決策,確保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另外,通過大數據開展訂單方式,可以降低生產風險,保證消費者享受到高品質的農產品,從而帶動農業良性發展。
4結論
綜上所述,農產品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農產品管理重要性逐漸凸顯。在科學技術背景下,“互聯網+”成為國內農產品管理重要趨勢。上述從未深入了解“互聯網+”、缺少保障制度等指出缺陷,同時從發揮互聯網優勢、打造品牌、建立監督體系、利用互聯網、提高流通效率角度提出具體的管理對策,對推動農產品市場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肖琴,饒欽節.“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營銷管理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3):142.
[2]曹素云,于維剛.“互聯網+”下的農產品營銷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商業,2018(19):25-26.
[3]陳相坤.“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營銷管理問題研究[J].納稅,2018(16):192.
[4]謝敏.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優化研究[J].農業經濟,2017(7):135-137.
[5]龐婷.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營銷管理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6(8):92-93.
[6]易嬌艷.“互聯網+”背景下的農產品營銷初探[J].中國市場,2016(48).
作者:陳昭宇 單位: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