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技術的應用(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
【摘要】數字音頻技術是在數字音頻信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不僅能夠分析和整理一些模塊類信號類型,而且還可以采用數字化方式對其進行處理。在廣播電視中后期制作過程中數字音頻技術應用十分廣泛,不僅有效的保證了節目的質量,而且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聽覺需求。本文分析了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的優勢,并進一步對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數字音頻技術;廣播電視工程;優勢;應用
數字音頻技術在當前廣播電視工程中最常采用的一種處理方式,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全程的監控,而且能夠保留以往的模擬音頻信號,有利于節目品質和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使用戶獲得良好的體驗感覺。當前廣播電視工程發展過程中加快了向數字化方向的延伸,通過應用數字音頻技術,在滿足廣播電視節目對音頻技術的各項要求的基礎上,也進一步提高了廣播電視現代化的管理水平,為廣播電視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廣播電視工程應用數字音頻技術的優勢
1.1能夠進一步對音頻軌道進行拓展
節目管理音頻、數字播出音頻及錄制音頻是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中的三種主要類型。其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有效地保證了語言和音樂類節目的音效和音質,更好的滿足廣播電視節目對音頻技術的要求。在具體應用時,可以借助64軌數字硬盤進行錄音和補錄,能夠有效的滿足用戶對音頻軌道拓展的要求,對保障電視節目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利用數字化來對信息進行管理和儲存
由于數字音頻技術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托,有效的彌補了傳統音頻技術中存在的弊端,而且在管理過程中,能夠保留大量的音頻資源,有利于音頻資源共享的實現。同時對于使用者而言,通過數字化音頻技術的應用,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查詢到所需要的信息,對提高音頻信息的管理水平起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廣播電視管理的質量,為廣播電視行業數字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3精準進行音頻剪輯
音頻剪輯中應用數字化音頻技術,實現了精密的編輯操作高數字音頻,而且能夠直接將相關文件中的聲音轉化為波形,并在相應的屏幕中展現出來,這為音頻剪輯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為了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為廣大視聽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利用波形來進行音頻剪輯,能夠更準確表現音頻。
1.4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相較于其他音頻技術,數字音頻技術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主要是由于數字音頻技術依托于數字技術改善了傳統音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能夠直接實現信息資源的存儲和共享,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分類整理相關音頻資料,全面提升了廣播電視工程的管理效率。而且在應用數字音頻過程中,利用容錯和備份設計有效的保證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2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
2.1數字音頻嵌入技術
當前數字化電視節目制作系統普遍都是針對節目實施傳輸、制作以及處理中時采取數字分量串行接口和嵌入技術。實施數字化電視節目制作設計、構想以及直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就是必須要深入了解數字分量串行接口和數字音頻嵌入技術。
2.2廣播電臺數字調音臺
在廣播電臺系統當中數字調音臺起到了對調音臺的有效處理作用,和以往傳統的調音臺相比,數字調音臺具備了更加完善的功能。這些功能具體包含了串音、失真噪音等,可直接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來實施全局控制,解決多種不同類型的問題,促使工作人員即便是處在不同環境當中也能采取多種處理方式,使得編輯和制作的過程簡便化。
2.3“云端”廣播電視技術
當前廣播電視中應用數字音頻技術,并充分的利用數字音頻技術中的云存儲功能,可以將大量的音頻信息在云端進行存儲,因此用戶只需要在聯網的情況下,就能夠利用任何終端與云平臺進行連接,從而隨時隨時收聽云廣播。而且在云計算和數據庫功能下,存儲在云端的音頻資料也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服務。當前收聽廣播節目不僅實現了跨地域、跨平臺和跨終端,而且云端廣播也將發展成為大眾化的廣播平臺,保存在云端的數據資源將會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精準的視聽服務。
2.4社交廣播電視技術
擁有社交屬性的媒體更能夠激發用戶的主動傳播性和主動連接性,用戶也更樂衷于內容自創自產。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音頻技術豐富了廣播電視傳播渠道,使傳播過程中充滿無限變數和新奇,它改變了傳統“你說我聽”的單向傳播路線,更多的是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多元化傳授模式進行廣播服務,它讓互聯網時代的廣播電視媒體具有強大的交互式社交功能,強化內容提供者的相互關聯度,有效加強了用戶之間的社交聯系。
3結束語
將數字音頻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建設中來,不僅有效的提高前期聲音錄制和后期聲音制作的質量,而且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確保了節目播出的效果,為我國廣播電視工程現代化和數字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文麗.現代廣播電視工程建設中的數字音頻技術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2).
[2]廖毅.解析廣播電視工程領域中數字音頻技術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4(02).
[3]王文惠.廣播電視工程中數字音頻技術的優勢與應用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4,08.
作者:于海泉 單位:哈爾濱廣播器材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篇:安全播出時廣播電視技術的應用策略
摘要廣播電視處于一個不斷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播電視的改革給廣播電視的播出帶來了更多的安全風險。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根據廣播電視技術的現狀做出分析總結,提出安全播出時的應用策略,以確保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
關鍵詞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技術分析;應用策略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廣播電視對網絡的依賴性日益壯大。節目是否能安全播出是所有工作人員最重視的問題,如何保障廣播電視節目準確無誤的播出,使大眾適時了解社會和時局的變化,網絡和信息安全是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所要面對的新挑戰。
1廣電行業網絡信息安全的現狀
廣電系統的各相關部門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日常保護工作相對完善,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采用了行業技術安全的要求和政府相關的規章制度。為了保障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各部門相對做出了技術措施,將所屬的信息系統備案采取相應的保護,并對可移動介質進行監控。雖然對于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系統保護工作特別的重視,相應的工作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是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問題不可小覷。
1.1網絡及設備防護能力較弱
相關部門將信息系統與互聯網進行了充分的隔離,在網絡邊界設置防火墻等,但還有部分單位沒有根據系統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防護手段來保護信息系統。有些單位雖然采取了相應的防護措施,可設備不夠先進滿足不了技術的要求,無法實現入侵檢測、安全審計等檢驗的要求。系統和數據庫的服務器、安全口令、網絡設備過于簡易,更換時間較長。有些單位不重視審計功能,網絡設備、操作系統、應用系統都沒有審計功能,沒有定期分析,沒有對系統進行不定時的檢測升級,對訪問和操作異常的情況置之不理。
1.2網絡安全應急準備不足
部分單位指定的應急預案可操作性低,沒有根據網絡和系統的變化進行修改升級。從未演練過黑客入侵、病毒植入等應急措施,沒有應急支援隊伍,沒有必須的應急物質保障,對突發狀況完全沒有全面保障,存在著致命的威脅。
1.3資金保障不穩定
信息系統安全維護工作是一項需要雙防的工作,即人防、技防。當然,安全工作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只有保障資金的充足才能確保技術的質量,許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沒有充分考慮預算費用,致使資金保障不足,技術系統因沒有資金更換過時老化,有限的資金在防入侵、攻擊、篡改方面的投入甚微,致使系統安全的保障能力較弱。
1.4專業人員不足
因編制和經費的限制,網絡系統防護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現有的相關技術人員知識老化,沒有相關的技術培訓,沒認識到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技術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突發狀況無法應對,是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隱患。
2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應用策略
2.1廣播電視內容的安全播出
2.1.1網絡傳輸系統的安全傳輸機構有效的防范、抗擊非法信號的侵入,安全設備進行安全檢測,重要的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排除一切破壞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干擾,這不僅需要廣播電視單位自身有效的維護網絡安全,還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1.2設備和人身安全廣播電視節目作為國家和人民言論的重要途徑,廣播電視節目承載著傳播先進文化、引導社會輿論等很多不同的任務,必須要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生產順利。為優質的播出做好物質基礎,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因為廣播電視播出設備容易磨損腐蝕,所以做好日常維護工作是必要的。設備及網絡作為保障廣播電視的正常運作播出重要工具,要保證所有節目在制作、播出的全過程是安全的,要保證設備長期有效的運轉,確保廣播電視用戶能夠獲取所需的廣播電視的內容。
2.2廣播電視系統技術維護
2.2.1傳輸和播控系統隨著信息化新型廣播電視技術的普及,節目播出的頻道、時間日益增加,面向群眾更加的專業,細化。播出不斷地多樣化,綜合性播控系統已經出現,使調度更加的靈活;傳輸手段的多樣化,數字壓縮、衛星傳輸等傳輸手段層出不窮,這些系統和傳輸手段解決了容量不足和覆蓋面不夠的問題,使廣播電視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2.2.2科技化的系統科技的發展促使系統的發展迅猛,系統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多功能化,系統的發展使電視廣播在功能和質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改善。這更說明了網絡信息系統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對信息系統進行統一的運行監測,審計管理,及時對存在的風險作出預案,做好萬全的準備,加強日常管理提高防范意識。
2.3做好廣播電視安全維護工作
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工作大致分兩類:例行維護、應急維護。例行維護和應急維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以確保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
2.3.1廣播電視的技術維護制度1)職責分配:健全管理機制,設立廣播電視信息系統技術維護的管理機構,分配專業人員,分工負責,機構與職責分配明確,制度體系完善,嚴格執行監督。2)管理提升:維護管理的技術人員必須滲透到每個環節,嚴格執行管理制度與操作規定,違章處理也必不可少,使維護管理做到科學化,規范化,提高效率和保障。3)監督體系:工作過程中,相關人員制作業務報表,監督運行情況,建立技術檔案,以便于分析和管理。
2.3.2技術人員的思想建設工作要對技術人員經常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及認知水平,讓廣播電視節目跟上時代的腳步;要經常對技術人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工作中,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廣播電視的技術維護工作,使廣播電視節目安全播出。
2.3.3深入了解設備及工作原理設備是否能夠長期有效的工作,保持安全優質的狀態,和平時的維護是否合理緊密相關,機器出廠時的驗收報告是最可靠的參考資料,應予以重視。此外維護工作的過程應有詳盡的記錄,以便日后核查。設備出現故障要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及設備的工作原理,及時判斷設備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好能推斷出具體位置與原因。廣播電視系統的設備線路十分復雜,出現故障,必須從設備及電路工作原理上進行分析,推斷,并使用檢測儀器進行檢測,科學、綜合的判斷,用最快的速度使設備回復正常的工作狀態,因此對維護系統的技術人員有著極高的要求。
2.3.4維護設備應注意的問題1)維護設備切忌主觀臆斷。維護設備時,應以定期的檢修為主,對易損壞、腐蝕、運作頻繁的元件的檢修要更加的細致,檢修的次數也應增加。維護設備切忌主觀臆斷,不能單憑經驗判斷就下定結論,應冷靜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未確定故障之前不可隨意維修設備,否則會擾亂檢修,掩蓋真正的原因,要根據事實,具體分析,提前預測,將一切可預測的故障扼殺在搖籃中。2)維護后必須總結學習。維護設備后要及時做記錄總結學習,必要時應就某個問題進行研討,深刻剖析問題的原因,解決措施和維護技巧,提高技術維修人員的能力,為以后的系統技術維護打下堅固的基石,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維護工作,防患于未然。3)養成良好的習慣。技術人員要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正確的使用測量儀器,按期檢查維修,要熟練地掌握技能操作。要了解設備所需要的環境,設備維護要做到溫度和濕度適中,無灰塵等,還要注重日常的清潔。工作中要有安全意識,要保證自己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4)合理的降低成本。合理的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注重日常的維修中使設備延長壽命,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增強節約意識,完善檢修防護措施,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保障系統的安全,確保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
3結論
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保障了政令暢通,為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安定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廣播電視的安全可以說和國家的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創新,加強技術監管,健全技術維護管理體系,做好技術人員的思想建設和技術培訓工作,確保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
參考文獻
[1]郭東軍.安全播出中廣播電視技術的應用對策[J].數字通信世界,2016(1):134.
[2]劉建忠.淺析新時代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工作的特點及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3(4):240-241.
作者:李芳 單位:青田縣廣播電視臺
第三篇: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方式及技術應用
【摘要】我國目前廣播電視仍是主要的媒體傳播形式,在新形勢下的觀眾對電視畫面、音效都有了新的需求。而提升畫面質量以及音效質量則會直接導致廣播電視信號的數據增多,所以通過優化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形式能夠妥善的解決這類問題,并且在對數據展開進一步的技術改進也十分必要,綜合傳輸方式和技術的優化能夠推動廣播電視信號的升級,滿足當前的觀眾需求。
【關鍵詞】廣播電視信號;網絡傳輸;編碼
廣播電視是當前的一種主流媒體形式,并且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下,廣播電視的受眾對于廣播電視傳播的內容有了新的要求。當前為了滿足觀眾在新時代的新要求,提高信號傳輸以及電視節目的播放技術手段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對于廣播電視的傳輸而言,節目信號的加強是基礎性的改進,主要方式是借助微波、衛星、光纖等多種信號傳輸形式協同工作,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信號通過互聯網傳輸成為了當前的主流信號運輸形式,不僅能夠提高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可靠性,也改善了廣播電視的播放質量。
1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方式
廣播電視節目所使用的傳輸系統主要是將電視廣播信號的數字編碼進行壓縮,壓縮成數據流并將數據流信號通過微波、光纜、衛星以及網絡等形式輸送出去。為提高傳輸系統的效率,技術需求傳輸介質能夠被高效的使用,并且能夠同時攜帶多個信號,所以豐富信號傳輸的技術體系、實現多路復用具有積極意義。
1.1衛星傳輸
通過微波通信這一基礎原理將廣播電視信號通過衛星進行傳輸,并且每顆通信用同步衛星都能夠觀測到地表40%的面積,實現全球通信的基礎需要每隔120°布置一顆同步通信衛星。數字衛星廣播技術目前已經逐漸的走向成熟,并且數字壓縮的形式、技術也日趨多樣化,能夠借助衛星傳輸大量的廣播電視信號,將電視節目推廣到千家萬戶。除了作為無線電視信號的傳播媒介,衛星廣播電視還能夠為轉播臺、無線發射臺、有線電視系統提供信號源。衛星當前關于頻段的選擇已經發展到了Ku波段,數字化壓縮技術并以數字技術對衛星信號傳輸提供了里程碑式的技術支持。通過衛星傳輸技術能夠保證電波在傳輸過程中不受其他干擾信號影響,對比其他通信設備的成本來看,衛星通信具有優勢,并且衛星通信的容量、覆蓋面積都更廣。衛星通信所能夠承擔的通信線路也很多,覆蓋面積上具有全面性,可見衛星傳輸對于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重要作用。
1.2光纖傳輸
通過光來實現通信已經成為了目前常用的通信形式,光纖通信技術已經成熟。光通信的波長能夠購達到微米級,并且頻率也能夠達到Hz數量級,已經遠超了常用微波頻率的數倍,當前使用光纖來傳播廣播電視信號受到了多方的重視。對比衛星通信以及微波通信,將光波作為通信載波能夠實現通信容量的最大化。光波通信在技術上的復用方式主要為光波復用、光信號復用以及副載波復用。以光波復用技術為例,光波復用技術中的波分復用已經能夠將40~80多個通道以2.5Gbit/s的速度傳達出去,并且能夠滿足多套電視臺以及多路廣播信號的傳輸數據流,還能夠實現1310/1550nm兩個通信窗口光信號光波的分合,這就使得光纖傳輸廣播電視數據的容量大幅增加。光信號雖然能夠使傳輸容量倍增,并且具有極強的扛干擾能力,保密性很強;即時傳輸的距離很遠也不會出現信號的衰減,線路耐腐蝕并且鋪設方式簡單,便于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光纖線路質地非常脆,一但受彎到一定程度就會中斷信號,光纖線路的斷切與熔接在操作上非常復雜,周邊一但進行施工作業極易將其挖斷。
1.3網絡傳輸
互聯網在當前我國的覆蓋面積極廣,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6月我國網民已達6.68億,并且互聯網的普及率已高達48.8%。對廣播電視節目的信號進行數字化轉變并進行數據壓縮處理后,能夠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在網絡中傳播,互聯網是一種復用了多種傳播形式的傳播媒介,不僅具有極大的容載量,傳播時效、傳播質量、傳播形式上都具有優越性,并且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在互聯網這一平臺的基礎上傳播廣播電視信號具有開放性,同樣也是新型媒體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國對于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以及計算機網絡提出了“三網融合”的要求,在政策上重視相關領域的發展,也為廣播電視信號傳播的網絡化提供了幫助。當前“三網融合”能夠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減少重復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廣播電視行業需要積極相應,并充分的發揮這一優勢。互聯網絡的形成使用了光纖等多種數據傳輸形式,已經將復用傳輸加以應用。在此基礎上應用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能夠省去基礎建設環節,并且互聯網能夠解決廣播電視信號的空間限制,使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進一步降低成本,多種形式的信息交換還能夠提高信息的即時性,受眾能夠參與互動,在移動網絡的幫助下能夠為用戶提供自由移動的觀看服務。但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就導致了廣播電視信號的保密性不足,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攻擊、入侵。
2廣播電視信號的技術應用
AVS編碼其技術標準包含了系統、視頻、數字版權管理以及音頻等多個方面,而AVS編碼的支撐標準則由統一的實驗確立。這一編碼技術是我國自主設計并且與國際上數字音視頻編解碼一流標準在同一技術水平上,在數字電視以及網絡電視設備上具有廣泛的應用,能夠在H.264標準的基礎上提高可實現性。我國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中,AVS視頻編碼能夠起到重要推動作用。AVS技術能夠將分辨率極高的視頻圖像進行簡化處理,AVS的64級量化處理,對于當前常用的應用需求均能夠滿足,并且還滿足了多項業務在進行編碼中在質量、效率上的要求。AVS的幀內預估方式很少,這就減少了復雜性,對整體方案具有簡化作用。幀間運動補償編碼是混合編碼技術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并且AVS標準的應用能夠通過運動補償模塊將物體運動理想的刻畫出來。并且這一標準能夠搞笑的提高數據壓縮效率,減少運動矢量以及塊模式在傳送過程中的損耗,這就簡化了編碼工作。無論是H.264或者AVS,這兩種都在運動補償上選取了1/4像素精度,并且AVS還選用了4抽頭濾波器來實現半像素插值的操作,對于1/4像素的差值工作則是通過雙線性濾波器完成的,這就保證了性能上的基本要求,并進一步的減少了插值對應的借鑒像素點,對數據存儲取用占據的帶寬標準也有優化。
3總結
廣播電視節目所使用的傳輸系統壓縮數據,并將壓縮后的數據流通過微波、光纜、衛星以及網絡等形式輸送出去。提高傳輸系統的效率的技術改進措施,需要提高傳輸介質的使用效率以及數據容量。在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數字電視是當前的發展主力,同樣也是當前廣電發展的核心。網絡技術和數字化發展對廣播電視的傳播推廣具有深遠幫助,為求長遠發展,豐富信號傳輸的技術體系、實現多路復用具有積極意義。并且,針對編碼技術展開深入研究,在這一技術領域提高信息的容量和質量能夠為廣播電視事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楊廣義.淺談新疆廣電局數字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方式與實現[J].廣播電視信息,2013,07:72~74.
[2]李錦,張聯.淺談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中光纖傳輸技術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06:49.
[3]梁曉楠.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中數字微波技術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1:89.
[4]譚方芳.試析光纖傳輸技術的特點以及在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02:237+239.
[5]何新華.策論SDH技術及其在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中的作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12:70.
作者:蒲方 劉勇 單位:重慶市廣播電視衛星地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