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的編導意識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針對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編導面對的挑戰,提出其應具備的編導意識,主要包括新聞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策劃意識等,并提出促進編導意識創新的有效措施,力求通過積極引入新媒體技術、提高編導職業素養等方式,將更多時尚元素融入新聞節目中,從而獲得更多受眾喜愛,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編導面對的挑戰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日益加劇,使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面臨嚴峻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媒體傳播渠道較窄,傳播方式單一,與新媒體相比,傳播的內容相對滯后,缺乏時效性,導致受眾逐漸流失;二是傳統媒體的內容較為正統,編導過于循規蹈矩,工作機制固化缺乏創新,使節目效果難以滿足受眾現實需求,阻礙節目收視率的提高;三是人員創新意識淡薄,電視編導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對新媒體接受度、融合度較低,從而抑制節目市場競爭力的提升[1]。
2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專題編導應具備的意識
2.1新聞與法律意識
新聞是對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時效性十分重要,尤其對于電視新聞節目來說,在報道新聞時更應注重時效性、深刻性、事件性等特征,為廣大受眾傳遞真實可靠的信息,正確的引導輿論,發現問題并反饋訴求,這將需要電視編導具有較強的新聞意識,例如,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多個方面,對各領域重大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以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中心引導輿論,成為觀眾了解國家大事的官方渠道,具有較強的公信力與權威性,這與編導的新聞意識有分不開的關系。在新媒體背景下,編導還應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將一些新鮮的媒體元素加入其中,如流行話語等,使新聞傳播方式得以創新,跟隨時展潮流,吸引觀眾眼球。新媒體時代下,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為了滿足人們追求刺激的心理需求,一些虛假新聞應運而生,雖然滿足了人們一時好奇,但真實性有待考量。網絡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雖然能夠以最快速度傳播信息,但也無法避免的使一些虛假信息摻雜其中,干擾人們視聽。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官方傳播途徑,要求編導在選材時堅守法律底線,樹立堅定的法律意識,對一些與法律犯罪、法律空白相關的新聞,應利用法律意識進行選擇,在法治精神的保障下傳播和普及新聞。例如,在《一線》《天網》等節目中,要求節目編導具有較強的法律素養,對法律問題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在傳播法的同時遵循法的意志;再如《庭審現場》《懺悔錄》等,要求編導在報道新聞的基礎上,深入揭示問題的本質,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2]。
2.2責任與服務意識
電視新聞節目作為信息傳播的官方渠道,具有引導輿論的社會責任,不但可影響國家政策的順利進行,還可保障民眾知情權。作為新聞編導,應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例如,在《環球視野》節目中,編導將目光放置全球,對全球范圍內的重大事件進行搜集,對國際上的關鍵新聞進行跟蹤報道。站在中國土地看世界,同時也讓世界關注中國、了解中國,可見責任意識是編導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必備素質之一。在新聞節目采編、制作過程中,編導作為全過程的核心人物,不但具備前期策劃選題的權力,而且對后期編輯、剪輯等具有結構安排的權力,可見編導工作量十分龐大。例如,在《一線》節目中,編導首先要對本期節目內容進行策劃,關注該節目的播出為受眾傳遞怎樣的信息,在后續音響、剪輯、燈光、采訪等一系列工作中,都需要編導的指導和協調,這將要求編導具備較強的服務意識,并樹立全局觀念和細節意識,如若無法將各個細節落到實處,則勢必會影響最終的節目效果,只有編導具有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才能夠提高節目影響力,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應。
2.3策劃與節奏意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任何事情開始之前都要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在新聞節目錄播方面也不例外,這將要求編導具有較強的策劃意識,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同時,將一些具有時代性、娛樂性的元素加入其中,使新聞形式得以創新。節目策劃并不代表著編導人員可以隨意編造,而是要嚴格遵循基本準則的基礎上,對新聞進行“生活化”策劃,即透過生活現場選取有價值的信息,在此基礎上與節目制作技巧相結合,完成新聞節目的策劃。編導在節目策劃過程中應遵循一定流程:首先,對新聞進行大致定位,明確新聞的聚焦點,但不可草率做決定,而是要另辟蹊徑,尋找獨特的策劃亮點;其次,把握整體節目節奏,如若節奏過快,則會讓觀眾看不懂;如若節奏較慢,會讓觀眾感到乏味無趣。對此,在實際策劃時可以參考一些選秀節目,例如《中國新歌聲》等,可使新聞節目在節奏方面有所提升。
3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專題編導意識的創新方法
3.1提高編導創新意識
在新媒體背景下,編導應積極轉變傳統思想,根據時展潮流,樹立創新意識與思維,以嶄新的視角進行節目編導,只有這樣才能夠制作出被受眾喜愛的新聞節目。對此,編導應根據新形勢調整自身定位,全面深入的了解當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造成的沖擊,與廣電新聞節目特點相結合,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使節目編導與電視媒體發展需求充分符合;編導還要創新思維,憑借新穎的思維模式提高電視節目內涵,提高受眾的關注度,使節目收視率、收聽率得到顯著提升;為了激發創作靈感,編導還應深入基層,用心體驗生活,還可發動市民提供新聞素材,例如《新聞60分》欄目中杭州市民通過手機用戶端將拍攝到的有價值視頻傳到該欄目的網絡平臺上,不但提高新聞的時效性,還充分調動了廣大市民的新聞采編熱情,提高群眾對該節目的認可度。
3.2積極引入新媒體技術
信息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競爭優勢十分顯著,成為受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實際工作中,新聞編導應積極引入新媒體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優勢,促進電視新聞節目創新,推動電視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對此,電視編導可根據新聞傳播的實際情況,構建網絡新平臺,將電視媒體推上新的發展高峰。例如,印度一檔揭露社會問題的新聞訪談節目《真相戰勝一切》,通過視頻網站、Facebook和移動終端等進行播出,受眾數量已經超過12億,成為2018年全球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之一,編導借助網絡平臺與受眾展開互動,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擴大信息普及度與節目影響力,從而使更多的受眾知曉最新信息,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受眾也可親身參與到信息傳播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3]。
3.3提高編導職業素養
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和傳播中,編導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編導應積極順應時展潮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堅持思維與方式的創新,順應時展潮流,制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節目。在節目二次創作過程中,如若單純采用傳統思維,則難以提高節目吸引力,電視編導應立足實際情況,開闊眼界,將“腦洞”放大,找準節目定位,順應受眾喜好,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引發受眾對節目的共鳴,進而提高節目的傳播實效[4]。
4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背景下,不但使受眾信息獲取渠道得以拓寬,還為電視編導帶來諸多挑戰。對此,作為編導人員應具備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新聞意識、法律意識等,還要積極創新思維,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使電視節目更具吸引力,促進電視編導工作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焦小燕.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的編導意識探討[J].科技傳播,2015(1):38-39.
[2]李巖.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的編導意識探討[J].新聞傳播,2015(8):52.
[3]高世龍.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的編導意識分析[J].科技傳播,2015,7(21):182-183.
[4]邢琳開.淺談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的編導意識[J].戲劇之家,2015(5x):138.
作者:苗巍 單位:吉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