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設計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在我國行業發展中的廣泛應用,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也逐漸進入了2.0時代,智慧課堂建設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在高校范圍內廣泛應用能夠充分強化和提升學科建設,推動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藝術設計類專業是一門基于藝術與設計兩個方面的創新型學科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歷史特征,將智慧課堂建設與這一專業進行融合創新發展,能夠從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兩個方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本文中,筆者從“互聯網+”背景出發,全面分析了相關的概念內涵,并結合智慧課堂的教學特征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從智慧課堂、教師以及專業發展三個層面提出了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路徑,旨在通過信息化指導實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創新的不斷提升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設計;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一、內涵解讀及特征分析
(一)內涵解讀
“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設是由教育信息化、藝術設計以及智慧課堂這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對這三要素的基礎組成以及發展方向進行準確合理的內涵分析是推動和提升創新實踐研究的重要基礎。藝術設計是高校發展建設中一門具有獨立設計意義和發展理念的學科,具有平面、產品以及環境和動畫等多個設計方面,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綜合性發展特征。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支撐,通過對數據分析以及平臺計算等現代化手段創造性的設計出的具有個性化和智能化的線上教育平臺。其作用路徑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動態學習情況的大數據分析,將計算機學習平臺與學生學習設備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深度整合,從而進一步幫助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智慧課堂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指導,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發展思路。
(二)特征分析
智慧課堂在高校中的應用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特征,首先,是教學決策的數據化特征。一些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智慧課堂都能將其轉變為定量的數據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在智慧課堂的動態學習數據進行有效的針對化分析,從而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向與進度,成功把握課堂教學的發展情況。數據化需要以云平臺和互聯網作為支撐,以有效的數據收集以及分析整理作為途徑,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效果的交互傳遞與分析,充分指導教學決策。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具有較高的針對性與發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不同的學生展開細致化的設計指導與創新理念融入,因此,智慧課堂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充分分析不同學生在設計方面的發展優勢與劣勢,并結合數據情況展開針對化指導;其次,教育資源的推送智能化。智慧課堂建設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學生的學習資源進行智能化的推送,不僅能夠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數據分析結果下充分剖析自身學習存在的漏洞,并及時展開針對性的補充,這種互動式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能夠將聲音、圖像以及動畫等現實教學融為一體在平臺進行展示,能夠為學生創設較為形象的課堂,幫助學生便捷、準確的獲取知識,藝術設計類專業強調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構圖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培養,不同學生在相應的能力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智慧課堂的融入能夠對學生展開某方面能力的針對性強化,通過教學資源的智能化傳輸可以實現這一途徑;最后,對學習情況的反饋及時化,智慧課堂是以云平臺建設作為支撐來實現的,因此,可以說,通過強化對學生的作業練習與課堂表現等過程來實現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及時反饋,藝術設計類學生在云平臺上能夠通過平臺建立個性化的檔案,進而結合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數據分析,形成反饋。
二、藝術設計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的研究一直處于較高的應用狀態,這種智能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設計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推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還能夠聚焦于藝術設計的思維拓展以及能力強化教育,是實現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和專業化程度提升的重要實踐過程,能夠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院校發展教育的創新融合。
(一)結合受教群體特征與專業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進度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方向需要緊跟時展的節奏,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專業建設和發展,結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這一時期的發展特征來具體化應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及時有效的轉變和跟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在學習階段中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發展能力。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智慧課堂教學中以云平臺為載體向學生展示相關設計類作品和制作視頻,學生可以根據這些作品和視頻展開模式化創新,并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展開線上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溝通與交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藝術設計類專業是一門注重實踐性和發展性的藝術學科,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不僅僅是局限于書本,而是通過書本學習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設計,并從中獲得思維源泉,因此,智慧課堂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融合發展能夠從不同的層面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培育具有時代特征和思維創新的人才。
(二)加強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有效推動智慧課堂的深入拓展
教師對自身教學模式以及方式的把握情況是智慧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關鍵,因此,在開展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發展中,需要對教師的信息素養進行有效的加強,主要包括教師對智慧課堂的全面接受與綜合認知,對教學內容的預設與把握以及對教學情況與進度的客觀了解與深入發展這三個方面,教師對課堂教學準備工作的完成情況能夠決定智慧課堂開展過程中的發展模式,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思維具有一定的發散性,同時還具有較高的繪畫與設計基礎,教師的教學情況也應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基礎認知展開教學,對智慧課堂的深入拓展需要立足于教師對這一教學模式與受教群體基礎能力的充分認知。因此,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本質來看,創新教育教學方式與全面推進教學交流方式是實現專業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綜合分析數據結果,結合平臺教學提供針對化輔導
智慧課堂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中的應用是以互聯網為技術途徑展開線上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階段中學生能夠通過教師在教學平臺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及數據分析情況來充分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對作業完成情況的數據整合過程能夠與教師進行及時傳輸,從而幫助教師充分把握學生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弱點。作為教學引導主體,教師也可以利用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直接的數據了解,幫助教師深刻了解與反思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掌握情況,并結合這一結果對學生展開針對化的輔導。例如,在智慧課堂的開展過程中,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多數以直觀的圖形展示作為教學成果,學生利用云平臺能夠進一步對課后作用進行認真的創作和設計,并能夠幫助學生將完成情況直接以互聯網發送給教師進行審閱和評價,同時,教師可以在修改不同學生的設計作品時基于云平臺與學生及時展開交流,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發展導向,聚焦學生在設計創作中的問題,以全新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來提升和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藝術設計創作提供一定的思維拓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楠.“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9,35(01):121-124.
[2]薛紅娜.“互聯網+”時代智慧教育與地方高校融合創新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J].中國包裝,2017(3).
[3]劉邦奇,李新義,袁婷婷,董晶晶.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科教學模式創新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4):86-92.
作者:黃曉瑜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