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藝術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課程思政是當今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a href="http://www.shiyuli.com/lunwen/yuanlinyishulunwen/186707.html" target="_blank">園林藝術原理”課程作為園林、風景園林專業基礎課,對學生未來專業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以河南科技學院“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為例,從課程特點出發,分析了“園林藝術原理”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了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探索的途徑與實施策略,并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實踐經驗和效果,以期為其他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課程思政;園林藝術原理;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1]。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三全育人[3]?!?020年2月,在印發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點》通知中教育部再次明確強調:“要充分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教育、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4]。”由此可見,深入挖掘高校各專業課程中的思想道德元素,尋求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路徑,打破長期以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新時代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協同育人,做到教師教有引導而學生學有領悟,進一步提升專業課育人的效果。現以河南科技學院“園林藝術原理”專業課程為研究對象,著力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理論教育元素和資源,以專業知識教育為載體,探索高校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方法路徑,以期發揮專業課程獨特育人優勢,為推進高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1“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特點
“園林藝術原理”是園林、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也是基礎課,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科構架、掌握園林藝術創作的基本方法原理和要求、了解學科的一般理論知識、訓練專業基本設計方法和科學素養的課程。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園林藝術概論、風景園林藝術、山水地形藝術處理、園林植物藝術配置、園林建筑及小品藝術、園林道路廣場及園橋藝術、園林美的創作及園林意境。理論與實踐并重原則來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該課程通過三階學習法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使線上活起來、線下動起來,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將課程思政的內容引入課程教學中,使課程教授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使兩者產生育人合力,充分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2“園林藝術原理”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課程觀,也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有別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通過創新教學載體和拓展教學內容,發掘課程中隱藏的思政教育資源并將其滲透到課程內容中,同時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環節當中,進行“全方位育人”,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長期以來,高校專業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專業知識傳授、科學技能培養,忽視人文素養和思想品德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過度注重專業化,存在突出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教書與育人“兩層皮”現象。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思政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忽視課程思政。因此,教師首先應明確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關系,還應認識到專業課程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能夠促進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真正認識到課程思政教育不僅不會沖淡和弱化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相反還會提升專業課程的人文價值和思想內涵?!皥@林藝術原理”課程開設在大二第一學期,是園林和風景園林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接觸較早的專業課之一。學生前期對專業沒有太多的接觸,通過這門課初識風景園林學科。該課程對學生未來專業整體的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園林藝術原理”課程中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與德育知識,如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生態文明等等[5]。因此,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主動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參與度,使學生了解學科的發展歷程,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誠信務實、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品質,厚植愛國、愛家、愛行業的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做到課程思想品德教育與專業知識技能學習有機融合,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3“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
“園林藝術原理”課程于2001年在河南科技學院正式開課,歷經19年教學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2002年被評為河南省首批網絡課程,2006年被評為河南科技學院校級精品課程,同年“‘園林藝術’網絡課程建設”獲得河南省教育廳應用成果一等獎,“園林藝術”獲得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9年“園林藝術”獲河南省教育廳多媒體教育軟件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網絡課程成果獎三等獎。2016年將“園林藝術”與“園林建筑”兩課融匯開設“園林建筑藝術”線上網絡課程。2017年“園林建筑藝術”課程獲批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建設。此外,課程思政建設關鍵在教師。教學團隊成員多次參加全國高?!罢n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暨高校教師思政教學能力提升研修班、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等培訓班,學成回來進行集體教研交流;不定期舉行集體教研,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專長和工作分工,將培訓所學、思想政治提高、教學方法改進等方面進行交流,使團隊成員在課程思政理念、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均得到提升。課程團隊成員梳理“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提煉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將“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于2019年12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成功舉辦了“課程思政方法路徑探索暨園林藝術原理課程公開課”,并分別在QQ直播間和超星學習通等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內容新穎、形式創新,在兩屆園林和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中的實踐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課2020年被認定為河南省第一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樣板課程。這些都為課程思政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
4.1優化培養目標
“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是園林、風景園林專業大二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了解風景園林學科的基本概況和發展歷程,還要明確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在過往的課程培養方案中,主要是注重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關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這一目標而展開的。為了更好地開展“園林藝術原理”的“課程思政”工作,在新的培養方案中,授課團隊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了優化,將課程的培養目標設置成了知識、能力、素養3個方面,實現了在課程頂層設計上從注重知識到知識、能力、素養互融。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使三者融為一體,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首先,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園林藝術創作方法,具備對園林環境空間的分析和營造能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課程在教學中重點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園林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全面提升審美和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園林審美觀和創作觀;深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潤物無聲式的教育,使專業課程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最終實現思想道德價值引領的作用。
4.2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從專業課程的既有教學內容中挖掘其育人的價值功能,擔負價值觀引導的重任。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通過各種方法手段深入挖掘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課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深度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努力做到全時空育人?!皥@林藝術原理”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極為豐富,該課程主要以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家國情懷的培養、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弘揚工匠精神等為融入點,通過認真梳理課程各章節教學內容,將挖掘提取的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例如在講解園林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時,通過中國傳統園林視頻的導入,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園林的成就,從而增加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再如在講解山水地形知識點時,通過介紹南京中山陵地形設計,講述設計師呂彥直一絲不茍、帶病全情投入工作、設計出既有中華民族特色又莊嚴簡樸的建筑群,使學生懂得要具有嚴謹的工匠精神及奉獻精神,樹立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擔當使命意識。
4.3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綜合運用討論教學、啟發教學、情景教學、互動教學、案例教學、經典誦讀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使課程內容展示更為靈動,增加學生參與性,體現了在做中學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運用學生自學、小組成員協作、學生相互學習、老師引導等方式,使課程呈現模式豐富多彩。在“信息化2.0”時代,借助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思想道德育人效果。課程通過MOOC線上討論區、微助教、QQ群、微信群等途徑搭建良好的師生線上溝通平臺,方便教師及時解答同學們遇到的困惑和問題。鼓勵學生交流互動,分享專業課學習經驗和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耐心地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論證不同來源的信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辯證的方法分析問題。同時將思想品德素質教育滲透于專業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思維的鍛煉和方法的學習。結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對“課程思政”方式方法的實施進行創新,著重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
4.4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采用多元化綜合評價法,將客觀量化打分與主觀效果評價結合起來,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列入課程考核知識點,融入到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實驗實訓中,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結果評價、過程評價、滾動評價、動態評價等,力爭能夠準確反映每位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系統反映知識傳授與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以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使從原來單一的專業知識為核心的考核內容轉化為專業+思政的多維度考核內容。
5“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示例
課程組經過2年的實踐摸索,對各章節知識點進行了重新梳理優化,結合課程思政內容組織調整了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構建三階學習法將線上線下緊密結合,使教有引導而學有領悟,在動感課堂中達到知識、技能和育人目標。案例:以第八章園林意境學習為例。該章學習分為3個階段:①課前學習。通過在中國大學MOOC網完成課程的視頻學習;通過微助教網絡平臺完成對第八章PPT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課本內容的自學。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下作業。選擇一首或一組相關主題意境詩句(表現意境推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經典、傳統文化、正能量、愛國情懷、民族精神的意境),根據詩句繪制園林專業圖紙(平面構成作品、園林平面圖、效果圖等)。小組成員需要團隊協作分工完成圖紙繪制及講解、詩句誦讀、講解該詩句表現的意境等。③課上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詩句誦讀、講解意境及展示講解圖紙等,每個班評出1個小組為代表參加最后的課程展示。④公開課。邀請學院黨政領導、學校宣傳部、教務處、思政課教師、教學督導、優秀教師為評委的公開課展示評比,并給予指導及課程總結。
6“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思政實施效果
根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標準進行課程建設,通過近2年課程實踐,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價值觀念、責任意識、行為表現、綜合能力等方面較之前有了顯著提升,學生評價反映良好。團隊成員教學效果優秀,有2人連續2年獲校本科教學質量獎一等獎。課程組按照“價值引領、能力提升、知識傳授”的課程總體要求,著力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資源,以專業知識教育為載體探索思政育人路徑,將思政教育始終貫穿于專業課程教育教學各環節,為真正實現“三全育人”、構建育人大格局探索現實路徑?;具_到了本課程的德育目標。此外,作為河南省第一批認定的課程思政樣板課程,課程組率先在兩屆園林和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中進行了課程思政實踐嘗試,并連續2年進行了全校課程思政公開課,起到了較好的引領示范效果。
7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有效途徑。其本質是將理論知識、價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到各課程中,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新時代的高校課程思政要處理好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關系,要將價值引領融入課程中,引導學生學道理、用學理、悟哲理,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課程思政建設關鍵在教師,作為新時代的高校專業課教師,應努力做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皥@林藝術原理”課程組經過2年的探索實踐,通過對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和評價考核等方面的系統改革創新,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家國情懷、文化修養、人格養成、創新意識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課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課程組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深入探索思政元素與“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的融合途徑,持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將“園林藝術原理”課程建設成為高質量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作者:姚正陽 鄭樹景 劉硯璞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園藝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