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美學對古典園林建筑藝術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具有多元化特點,將古典建筑、園藝、繪畫和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在我國的古典園林建筑過程中,保存大量園林藝術,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展現出人們的審美方向,園林建筑體現出了人們豐富的創造性。建造園林的匠人們利用自然山水造出園林,將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色形成一個整體,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中,各式各樣的藝術都是為了營造相應的文化品位和周圍環境而設計的,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相輔相成,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達到一種自然美的境界。
0引言
建筑是將不同藝術形式進行統一的藝術,建筑特點將直接表現出人類的發展歷史,不同建筑風格也表現出人們文化史的變遷,體現出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我國園林藝術是將詩詞文化、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相結合,是一種具有中國特點的藝術形式,追求與自然統一是園林藝術的基本特征。古典園林藝術需要在不規則的平面上進行設計,通常是以山水為主題,通過建造不同形狀的建筑來構建統一整體,本文從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發展和特點兩個方面出發,分析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藝術建筑的影響。
1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發展的影響
建筑是承載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的思想正是社會政治的真實反映,傳統儒家思想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設置的庭、軒和堂等園林設計部件是儒家中講求的思想。傳統園林設計更像是和“天地”交流的場所,儒家思想中講求要符合天道,園林設計中最初的雛形是“靈臺”,其主要作用是為了與先祖對話,整體外觀表現出強烈的華麗感,儒家主張天人合一及“順應天意”禮制。傳統美學中涉及的古代思想有很強文化自信的意味,古代儒家文化有唯我獨尊的文化心理,統治階級設計園林文化也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傳統美學和園林建筑設計有濃厚的社會政治意味,同時也滿足時代的要求。除儒家思想外還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兩個貫穿性較強的思想,道家主張天人合一,這種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中國古典建筑的整體方向,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給世人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啟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江南傳統民居等,道家思想的融入一定程度上展現出傳統美學,其中重點就是自然之美創造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儒道兩大思想流派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內容,并且對傳統美學產生深遠影響,奠定傳統的美學發展的基礎。傳統園林設計中過于追求對自然的敬仰,園林設計中很多是對大自然和祖先的紀念,園林設計出現過一個過渡時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朝代更迭和戰亂的原因,大量文人雅士選擇隱入山林,再加上受到當時黃老之學的影響,在園林設計、建筑設計和傳統美學方面出現異彩紛呈的局面。文人雅士將思想情懷寄托在建筑中,自然景色成為他們設計重點,因為外界原因不允許很多文人將感情寄托在自然景色中,很多景色不能親自觀看,所以在這個時期文人喜歡在自己的院子中建設大量山水景觀,其中既有家國情懷還有自己渴望游覽名山大川的情思,實現簡約生活的同時也有高雅情懷。魏晉時期后進入唐宋時代,在這個時代由于政治經濟的強大,文人紛紛將魏晉時期思想融入造林造園的行列中,唐宋時期將大量詩文融入園林建設中,畫意作為園林建設鏡像,園林設計中詩詞畫作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現代傳承下來的意境多是由唐宋時期流傳下來經過歷史的積淀后形成的園林景觀體系,經過朝代更迭,園林建設有更加完善的發展,其中內部設計也更加成熟。
2傳統美術對古典園林建筑立意產生的影響
傳統美學對建筑風格有著深遠影響,中國古典林園建設不能將自然山水照搬過來,自然山水并不適合在生活中全部展現,其中還要加入自己的理解,造園的過程中強調加入自身對自然環境的主觀理解,并且要融入適當的想象力才能更具特色。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莊子講求“心齋”,其中最著名的就屬于“無欲”這種狀態,莊子想要達到以環境養身心的目的,這種思想深入影響后續建造園林的思想,古人想要達到物與我融合的境界,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到加深對自然的理解,用自己的內心來渲染自然界強化外界藝術性。園林建造和傳統美學中最多的是寫意,在建設內容方面具體情境體現并不明顯,但是整體卻很有詩情畫意。寫意的方式更加注重情景交融,不在乎外界設計而更加注重觀賞者的內心感受,這種建造思想受到道家莊子“游心”思想的影響,莊子認為內心可創造萬物,并不會受到外界影響,經過主觀感情的渲染后的外界的景色也會隨之改變。景色的構成和園林的構成相同,外部景色的好壞都是由自己內心締造而成,人的想象才是創造景色的根本,因此在后來園林建造中設計人員注重更多的是觀賞者直觀感受,并且注重擴展人們的想象力,希望通過園林建設來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弱化園林景色的自然干,加深景色帶來的意境。將外物之道化身到建筑景觀中,加以豐富的想象力,就是中國傳統美術給如今建筑行業帶來的思考,從藝術的角度出發,中國古代思想圍繞著自然展開設計,其中影響最大的兩個流派就是儒家和道家,兩者分別主張與自然和諧相處和遵循人道綱常倫理,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筑風格,通過思想的方式強化對建筑藝術的渲染,使中國古代建筑風格更具思想內涵。思想文化中所有的含蓄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筑風格變化,在如今造園的過程中無論是周邊景色還是基礎的排列布景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藝術建筑中的留白與景色布置都別有深意,中國古典園林自古以來就有以少勝多的優點,“一池水中可包含汪洋萬里,一堆奇石可頂五岳群山”,小小園林造景中含有無窮無盡的意境,古典園林藝術更多體現的是觀看者的想法,不同人觀看一個景色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古典園林帶來的魅力,因為太過于重視觀賞者主觀感受,就會出現千人看到千種景色的感受。在古典園林建造的過程中有詩、詞、畫三元素,這三種元素的融入讓整個園林的意境提升一個檔次,很多詩詞是被古人寫在墻上或者刻在石碑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造園人放蕩不羈的性格,例如唐代詩人韓愈將自己的詩詞刻在園林小亭中,所建亭子飽含詩情畫意,亭子建設的方位適合賞月觀景,這種建設亭子和鐫刻詩詞的行為得到當時很多文人雅士的青睞,這種方法能展現出詩人的閑情雅致,也為園林的建造提供更廣闊的留白空間,使整個園林更具有詩意。從觀賞者的角度出發,鐫刻詩詞的隨意更具有想象空間,觀賞者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想象到前人坐在亭子中賞景的狀態,給人留下更多美好的遐想。
3傳統美學在我國古典園林建設中的體現
中國古典園林多以景觀襯托為主,注重周圍環境的布局,傳統的坐北朝南的布局遵循傳統美學,在基本配置方面主要是以疊山理水、模仿和追求自然為主,皇家園林同樣也遵循這種傳統方式。園林建筑中往往為多個區域組團,景觀多樣化,以求步移景異。古典園林的布局隨朝代更迭不斷發展,在繼承的同時融入時代的風格,到明清時期完全成熟。陳從周在其《說園》中將水比作園林的眼睛,可見水景的營建對中國傳統園林十分重要,受道家學說影響古代文人寄情山水,希望在自己的園林中也可以體現出大自然之美。受到風水文化的影響,在古典園林內部設置幾處水景,遵循“三水、二竹、一屋”的設計理念,通過布局水景來達到理想的人居環境。在生活中要有很強的儀式感,進而導致很多古典園林建筑是由很多個小單元組成,無論是在建筑設計方向還是在建筑構圖中,不同的小單元讓整個園林別有一番景色。中國古典園林造景中有效法天然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匠人根據自然景色進行模仿建造,來讓整個布局更有自然氣息。不同的建筑單元由各種長廊和小亭子相互連接,這種設計方式正好符合效法天然的構景原則。長廊和棧橋等相互連接,讓建筑之間產生密切交流,雖然整體布局是由匠人建造而成,但是建筑好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而成,能將人工建造呈現自然特點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大特色。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是藝術境界和現實世界的高度融合,讓中國傳統文化和自然美景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社會生活、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懷相交融的境界,進一步讓物質空間精神化,提升古典園林意境,更有中國傳統氣息。建筑是一種不會說話的歷史記錄者,它在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展現傳統思想內涵,世界上很多名勝古跡的存在就是因為歷史更替的原因。建筑的發展需要有歷史底蘊作為支撐,園林建筑的發展就是由傳統儒道兩家文化作為支撐,再由當時的社會文化和背后故事組成,雖然很多建筑承載的歷史文化并不是本土文化,但是經過歷史的積淀彰顯建筑地域氣息,例如北京西街附近的建筑,其建筑風格是南方代表性風格,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積淀與外來人口設計,這種建筑風格逐漸與北京傳統風格靠攏,在西街附近還保留著不同設計的建筑,這種建筑風格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隨著不同文化的涌入,逐漸形成更有特色的建筑作品。
4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美學直接影響我國古典園林的藝術形式,藝術形式的變化取決于不同地區的人們對周圍環境和社會的思考,園林建筑要和環境相互融合,并且要在建筑風格中呈現出自己的理解。一座好的園林設計可以為周圍景色增加美感,同時作為園林的設計者還要保持對自然環境熱愛的態度,將藝術創造和自然環境相結合,采用以人為本的藝術建筑形式,打造出極具美感的藝術空間,傳統形式的園林藝術設計如何在未來的建筑的發展中開花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
[1]李紅兵.試論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影響[J].中國科技投資,2013(29):1.
[2]張冬霞.論傳統美學在園林設計藝術中的再現[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9):237.
[3]黃研,閆杰,田海寧.中國古典園林美學視角下傳統聚落景觀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40(6):178-180.
[4]孫赫,郭占坤.我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中的傳統美學[J].才智,2011(11):183.
[5]遲艷.淺淡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居舍,2017(19):1.
作者:王莉莎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