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學思想在園林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城市景觀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在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融入園林設計的理念,可以提高城市的環境觀賞性。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園林設計在應用設計中的原則,探討了園林設計在城市建設中的意義。
關鍵詞:園林;藝術設計;景觀設計
由于每個城市歷史發展進程不同和地理人文因素存在差異性,導致每個城市的建設理念和設計風格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就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象,表達出人與社會、自然相互完美融合的心愿。
1園林藝術設計在應用設計中的原則
園林藝術設計需要與每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或者當地民風建筑相融合,但是園林設計想要完美融入城市文化中,就必須遵守一定的設計應用原則,才能使城市景觀設計更加富有價值[1]。
1.1多樣性原則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結合城市園林周邊的生態環境,做到因地制宜,注意保護園林景觀的物種,如需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生物種類,盡量保持原有物種的存在。當地物種對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充分考慮特種的多樣性,盡可能保持原有物種和植被,以保護原有生態系統。
1.2綜合性原則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應該考慮到來自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通過合理的設計將城市居民和自然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園林設計,不能只考慮園林建設所涉及專業學科層面的相關知識,還應該多考慮當地群眾的實際需求[2]。
1.3整體性原則
城市景觀是城市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因此,園林設計建造結構和園林使用價值應具有相應的整體性,在城市景觀設計中需融入園林設計理念,將所涉及的所有影響因素整合成一個整體,以共同體的思維來思考園林設計[3]。
1.4個性化原則
所有城市的景觀千差萬別,利用園林藝術設計理念建設城市風情,需要將城市所處地域環境作為該地區個性發展的載體。根據城市自身的環境差別打造自身特有的景觀,這就是城市獨有的標簽,將這獨特性充分的運用到城市景觀設計當中[4]。
1.5特殊地保護原則
一些城市園林區自然遺留地中存在的有特殊價值的景觀植物,需要城市園林管理部門利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保護,如果城市提高對這些植物的重視,可以做到對其采取保護措施,對于城市景觀的建設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通過保護生態環境加快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響應國家生態環境科學發展觀。
2園林設計在城市建設中的意義
如果將園林藝術和城市景觀相提并論,嚴格來說是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從園林藝術一直流傳延用到今天的現象中可以看出園林藝術是有很多的可取之處和獨立的性質。
2.1對城市公園建設的作用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相當迅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城市發展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城市水平也隨著發展節拍在不斷的提高,相應的加大了公園建設的力度,這些公園一般情況下都是免費開放的,因此,將園林藝術設計融入到公園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現代公園建設已經不只是利用花園的理念進行設計,應該更多的考慮公園的性質,從本質來講更偏向于是一個休閑場所。當下城市公園,不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外地游客,城市公園逐漸的演變成了游玩的重要參觀場地,假如在城市公園建設中融入城市自身的文化特點,參觀游客就會在公園參觀欣賞過程中切身的感受到這個城市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并對這座城市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這樣的設計理念不僅能夠在無形中提升當地居民的團結力,還能夠清楚的為外來游客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人們對城市的認可度。
2.2對城市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作用
現在很多的大學、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公司都會采用園林藝術來提升自身的魅力,比如人盡皆知的北京大學內的未名湖,就很大程度的宣揚了北京大學自身的魅力,其不僅僅是一處景觀,而且還通過特殊的方式展現出了北京大學的形象和文化底蘊,可以作為文化名片。這樣不但提高了學校在外界的知名度,更能將學校的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含義展現出來,讓學校獲取很多的利益。
3結束語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將園林設計運用到城市景觀建設當中,可以將園林景觀和當地城市生態環境以及城市居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園林設計其實還有很多的作用,合適的園林藝術設計可以通過特殊的方式促進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城市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豐富居民的生活環境,讓城市上班族在茶余飯后可以在園林中休息片刻,將一日奔波勞累的負面情緒融化掉,促進家庭和諧,最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城市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蘇暢.園林藝術設計中的美學思想淺談[J].藝術工作,2009(6):93-95.
[2]王正剛,陳偉.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文化意涵[J].宿州學院學報,2007(3):86-88+66.
[3]肖祎.淺談中國園林藝術中的美學思想[J].北方文學(下旬),2017(6):120.
[4]徐書香.試論植物應用規則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J].南方農機,2015,46(9):39-40.
作者:王思怡 單位: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