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新時期紅色影視發展方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拍攝了一批紅色影視作品,并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對新時期紅色影視作品來說,真和善是兩個主要的價值取向,需要反映真實的歷史,還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本身,也要重視挖掘出紅色影視積極的社會干預能力。但是,在思想逐漸多元化的今天,紅色影視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不能再遵循過去的發展思路,而是要從內容、視角和演員陣容等多個角度做出調整,發揮出紅色影視“真”和“善”的價值。結合影視作品的本質,站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狀況的基礎上,與文學融合,讓紅色影視能夠在大眾文化中展示出更加積極的力量。
【關鍵詞】新時期;紅色影視;發展方向
所謂的紅色影視,是指將革命話語作為主要形式創作的影視作品,反映了愛國人士為了革命事業英勇戰斗并付出艱辛努力的現代化影視作品。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紅色影視作品,例如《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等等,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些紅色影視作品反映著當時社會和公眾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整體風氣。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多元的文化思想也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相較于過去,對待紅色影視的態度也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當前時代下,紅色影視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和功能??蓮慕┠隉岵サ摹督▏髽I》《集結號》等紅色影視作品中汲取養分,獲得全新的啟示。
一、新時期紅色影視存在的問題
新時期,一些紅色影視作品取得了思想和藝術上的突破,并獲得了一定認可。但是隱含在背后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紅色影視泛娛樂化在新時期,紅色影視泛娛樂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對歷史事實和革命英雄不夠尊重,沒有體現出紅色影視“真”的價值。太多的紅色影視為了迎合受眾的喜好,過度追求“熱點”“賣點”,將一些不必要的人物和劇情添加到嚴肅的歷史革命題材影視作品當中。對待歷史人物價值觀的衡量,也往往是站在現下享樂主義的角度上進行的,用低俗的方式去解釋歷史,甚至于對反面人物大肆粉飾。這樣不符合歷史事實,用娛樂化的方式盲目創作紅色影視,導致紅色影視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甚至還會誤導觀眾。例如,在《林海雪原》中,雖然每個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都變得更加豐富,但是卻增添了楊子榮的初戀和私生子,引起了很大爭議。紅色影視泛娛樂化帶來的是貧乏的思想,一味追求新奇導致紅色影視缺失了“真”和“善”的價值。在新時期,紅色影視要平衡好創新與真實。
(二)紅色影視同質化在新時期的紅色影視作品當中,同類題材有著很明顯的模仿痕跡,同質化問題嚴重。作為一種主旋律影視劇,在政治審批環節,紅色影視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但是,一旦某個影視作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贏得了觀眾的口碑并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往往就會有其他影視公司盲目跟風,模仿該影視作品制作出同類型的作品,短暫的制作時間、缺乏創意的作品內容以及大量的同類型作品,也限制了紅色影視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在《潛伏》一經播出之后,就迅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并囊獲了該年度幾乎所有的電視劇大獎,在紅色影視市場當中也引起了轟動,成了其他紅色影視作品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在此基礎上,很快就出現了一批又一批以諜戰為題材的紅色影視作品,例如《風聲》《旗袍》《借槍》等等,雖然也誕生了一些不錯的作品,但從總體上來看,大多故事情節沒有太大的變化,觀眾長期觀看同類型的紅色影視作品,也逐漸變得審美疲勞。在紅色影視同質化的背景下,反映出的是當前紅色影視作品缺少思想性和創新性的問題。
(三)情節充滿漏洞,人物塑造牽強紅色影視往往都是由成熟的文學作品改編而來,但在將文學作品改編為劇本的過程中,主創更重視的往往是演員的演繹和視覺效果,沒有發自內心的重視作品,對劇本進行盲目創新,往往導致劇本的情節充滿漏洞,人物塑造也比較牽強。一些漏洞百出的故事情節,往往無法得到觀眾的認可。例如《風聲》雖然改編了小說原著,但在翻拍成電影的過程中,卻并沒有將原著中精彩的情節全都體現出來。作為剿匪大隊長吳國志憑借唱曲兒的方式傳遞情報,實際上沒有合理性;將五人關進裘莊實際上是一種密室游戲的形式,雖然作品借助護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導致故事缺乏了應有的懸念。軍機處長金生火將吳志國一同圈定為懷疑對象,實際上是缺乏依據的,也是該片最大的一個漏洞。沒有合理的情節,就導致人物的塑造也變得牽強。例如《我的青春在延安》中的幾個主人公,由于情節轉變過快,導致他們的形象比較單薄。
(四)紅色影視制作模式單一在新時期紅色影視的制作過程中,缺乏具有創新性的模式。當前紅色影視作品的制作模式實際上并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和觀看模式,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國際界限的突破,實際上掀起的浪花也不大,在新時期也沒有發揮出紅色影視應有的價值與影響。
二、新時期紅色影視的發展方向
(一)紅色影視融合文學作品文學與影視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一般來說,影視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雖然與文學是相互獨立的,但在內在領域上仍然有著明確的影響。在影視作品當中,有時也包含著很多的文學元素?,F代影視的發展是基于文學基礎上的,影視本身甚至也是文學的形式,需要通過文學的力量,實現影視的提升。影視作品與敘事性文學作品都具備一定的敘事性和審美性,而在敘事藝術水準上,文學是遠遠超越影視劇的,所以在很多影視劇當中,都會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這點在紅色影視作品中也是一樣。在影視作品劇本的制作環節,分為文學劇本、分鏡頭劇本和實拍鏡頭劇本三種,而其中最基礎的就是文學劇本,也是進行影視劇制作的首要前提,往往文學作品的質量就決定著影視劇整體的質量。對影視劇本來說,創作的源泉和動力往往是來自于文學作品。優秀的影視作品,永遠都離不開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從文學作品當中汲取養分。在一些改編小說原著的影視作品中,編劇將原著小說當作母本,沿用許多原著當中的故事情節,在原著小說人物的基礎上塑造影視劇人物。豐富的革命題材小說作品也為紅色影視提供了更多素材;還會借鑒一些人物傳記、民間傳奇文學作品等,在此基礎上創作出新的劇本。例如《恰同學少年》《冼星?!返鹊龋际峭ㄟ^這樣的形式創作出來的紅色影視作品。對新時期的紅色影視作品來說,能夠取得這么多的成就,永遠都離不開文學作品的支撐,但也要意識到影視與文學本質上的區別。對文學藝術而言,永遠無法達到影視作品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影視藝術也在逐漸顯現著自身的力量,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雖然在當前的紅色影視作品中還存在著種種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時期紅色影視也必然會實現與文學的深度融合,利用好影視直觀性和形象性的優勢,展現出文學作品難以展現的內容。
(二)紅色影視回歸大眾文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紅色經典是社會主導的政治文化,是面向工農兵的大眾文化。在新時期,紅色影視作品中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向人民群眾傳遞著主流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強調對民眾的教化性,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紅色影視都是一種典型的主流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影視作品類型,紅色影視也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時期,紅色影視也逐漸顯現出大眾文化的特性。在紅色影視作品當中,也逐漸蘊含了現代化的特點,重新解構了傳統文化和主流文化。例如,在《恰同學少年》中,重新思考了人才教育問題,嘗試解構了傳統的教育思想,并且反思了當下的教育體系和思想。相較于傳統的紅色影視作品,新時期的紅色影視作品大膽涉獵了革命領袖的愛情方面,顛覆了傳統紅色影視作品中對革命愛情的表現形式。新時期的紅色影視體現出了更加濃郁的商業性特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制作訴求上,也逐漸出現了一些轉變,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紅色影視還獲得了市場和大眾的認可。在新時期,紅色影視的繁榮發展是由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決定的,這也預示著紅色影視必將回歸大眾文化。
(三)紅色影視發揮明星效應作為社會上的特殊群體,明星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明星的一言一行也逐漸成了青年人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根據實際的調查,發現很多年輕觀眾看電影的目的,并不是由于電影的劇本或者主創,而是出于對明星的欣賞和崇拜,明星也逐漸成了一種票房的保障。在傳統的觀念中,明星是不能出現在紅色影視中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觀念也在不斷地轉變。在《太行山下》《建國大業》等影視作品當中,也或多或少借助了一些明星效應。在新時期,紅色影視的發展也必然向明星效應靠攏,重視發揮出明星效應,為紅色影視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結語
作為一種主流文化形式,在新時期,紅色影視需要做出相應的轉變,找準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紅色影視作品,發揮出紅色影視的價值,以滿足群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佳.試論紅色影視媒介在體育專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運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1).
[2]李軍松,王碩.紅色影視劇對大學生信仰的涵化效果實證研究——以天津地區高校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3]郭劍敏.新世紀紅色影視劇的精神價值[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0).
作者:王成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