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大學的意識形態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廣播電視大學是意識形態教育的前沿陣地,承擔著對成人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神圣使命。本文在界定意識形態教育含義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廣播電視大學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挑戰,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廣播電視大學加強意識形態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并從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實踐的觀點出發,提出了加強成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旨在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關鍵詞廣播電視大學意識形態教育馬克思主義
1意識形態的內涵
意識形態(英文:Ideology),屬哲學范疇,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是對事物的感官思想。“意識形態”概念最早是由法國哲學家德斯圖.德.特拉西于18世紀末提出的(《思想的要素》,1796年),表示的是一種“觀念科學”。廣義上的意識形態,相當于與物質世界對應的精神世界或精神文化。馬克思主義從階級和社會制度等層面出發,認為意識形態就是以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為出發點,以一定哲學(或宗教)為基礎,以一定價值觀為核心,以一定政治目標或社會理想為標識,以一定的話語系統表達出來并通過一定的組織程序確立起來的系統的思想信念[1]。筆者認為,意識形態教育,即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以符合特定集團價值(利益)取向的思想體系為依托,以達成特定目標或行動預期為導向,而進行的旨在讓人認可和踐行特定價值標準的宣傳鼓動活動。
2意識形態教育的意義
意識形態工作不僅是一項“民心工程”“信仰工程”,更是一項“未來工程”。黨的報告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習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中央和習站在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意識形態工作作出戰略部署,不僅指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意義,也對意識形態教育提供了根本路徑遵循。廣播電視大學作為成人高等院校,是意識形態教育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廣播電視大學的意識形態教育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個核心問題,這個問題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人心向背、關乎文化發展方向、關乎國家政治安全。
3電大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問題
3.1教材層面
廣播電視大學的課程計劃中,思政課程安排是相對缺乏的。2018年秋季學期以前,開放教育專科普遍開設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而本科沒有專門開設思政課程。就開設課程的教材而言,許多內容陳舊、枯燥,缺乏學科之間的橫向拓展。國開網的學習資源過于強調理論性,缺乏延展性、趣味性。從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開放教育本專科都開設了較為系統的思政課程,并且納入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但是開設的思政課程多是政治的、歷史的,缺乏哲學的、法律的、倫理的、經濟的內容。
3.2學生層面
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生多是成人,他們輾轉于學習、工作和家庭之間,“工學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程沒有學習興趣。此外,學生抱有較強的功利目的,學習的主要動機是取得學歷并獲取一些實操知識,認為思政課程是“虛”的,對工作沒有實際幫助,因此多對思政課程和意識形態教育敷衍應付。
3.3教師層面
教師是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文明素養、道德水準的主體力量。目前,電大部分教師對意識形態教育的認識還存在偏差,認為意識形態教育是政治教師的事,或意識形態教育主要靠政治教師,這種錯誤的認識直接導致了意識形態教育的學科參與缺失。廣播電視大學安排的面授課較少,在有限的學時內,很難系統全面地將知識點講懂、講透。
3.4環境層面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學生使用移動終端的比例越來越高,線上學習已經十分普遍,學生足不出戶就能獲取海量知識,然而學生獲取的知識卻是良莠不齊的。借助互聯網平臺,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乘勢而入,對我國的意識形態教育形成強烈沖擊。西方流行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消極負面思想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較強紛擾,誤導著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取向,削弱了學生對國家和文化的認同感[2]。加之,成人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往往是“唯理論”“唯分數”“唯任務”,造成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漠視和排斥,一定程度造成了馬克思主義在學校教育中“遇冷”。
4電大意識形態教育的原則
4.1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學生是廣播電視大學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對教育對象的充分了解基礎上。電大的意識形態教育要充分掌握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結構、社會閱歷,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意識形態教育從“要學生學”向“學生要學”轉變。
4.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理論源于實際,脫離實際講理論不能讓學生信服。馬克思主義不是抽象的口號和標簽,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準則。廣播電視大學的意識形態教育需要以案例說服學生、擺事實說服學生,使意識形態教育生活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教師要敢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敏感點問題,敢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化解學生沾染的消極負面情緒,敢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學生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主動占領成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陣地,推動意識形態教育從“理論化”向“現實化”轉變。
4.3與時俱進原則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變化發展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教育方法不適合意識形態教育。電大的意識形態教育要突出時代性,反映當前的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學情,從而使教學內容體現時代特征、時代精神和時展趨勢。當然,與時俱進原則還要求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繼往開來。電大的意識形態教育要把準時代脈搏、跟上時代節奏,推動意識形態教育從“陳舊化”向“前沿化”轉變。
5電大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
廣播電視大學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教育主導權,筑牢意識形態教育前沿陣地,努力培養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素養高尚的現代化建設人才,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夯實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5.1堅持聯系觀點,統籌規劃意識形態教育課程
廣播電視大學的意識形態教育不能是單一的,必須突出學科之間、教材之間的聯動,讓思政課程“動”起來。要整合教材和網上教學資源,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探索在開放教育本科課程中,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等內容。國開網的教學資源,不能照搬教材內容,要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趣味性、延展性、實踐性。課程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重點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系統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主動闡釋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學生了解黨史國情、人文地理,接納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總之,要通過持續優化、整合思政課程內容,夯實意識形態教育理論根基。
5.2堅持發展觀點,持續更新意識形態教育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動態的、發展的、鮮活的理論,其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學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師特別是思政教師,要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據社會形勢變化從新的角度來解讀馬克思主義,用最新理論成果和科技成果來拓展馬克思主義的視野[3]。要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改變照本宣科、生硬灌輸、只唯分數等思政教育現狀。要充分運用遠程教育教學優勢,發揮新媒體等優勢資源,利用網上資源進行授課,用最前沿的、最權威的理論武裝學生。此外,還可采用如看電影、班會活動、知識競賽等形式組織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意識形態教育內容入腦入心。
5.3堅持矛盾觀點,科學回答意識形態教育問題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是因為其來源于實踐并能指導實踐。現實中,有些人散布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庸俗論”,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進行惡意貶低和丑化。在高校亦有部分學生盲目追逐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造成信仰缺失、人格扭曲、政治冷漠。這些現象和矛盾的本質,是沒有真正領悟馬克思主義,沒有激發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要解決這些矛盾,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師責無旁貸。在教學中,教學內容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敢于直面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理性解決這些問題。此外,廣播電視大學還要加強對社會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提升理論的研究水平和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意識形態教育質量。
5.4堅持實踐觀點,縱深推進意識形態教育發展
廣播電視大學的意識形態教育不能單純依靠課堂教學,而應形成多方面的教學合力。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從精神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入手,打造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校園文化氛圍。要繼續開展電大杰出校友評選活動,通過樹立模范,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要持續凈化網絡空間,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思想,旗幟鮮明地堅持真理,立場堅定地批駁謬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陳杰,王勝炳.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創新高校教師意識形態教育工作[J].高教與經濟,2005,18(3):46-47.
[2]熊暉.論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J].青年與社會,2014(13):349-350.
[3]劉濤.略論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4(2):38-40.
作者:李玉強 歐楊寰 單位:自貢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