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施行后,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進行雙核算。本文從《政府會計制度》概述、該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影響、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相結合的核算模式、行政事業單位雙核算管理對策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預算會計;核算模式
引言
財務會計的主體多是企業,核算內容是當期運營中的經濟活動;預算會計的主體一般是行政事業單位,核算內容包括預算收支、經濟效益、利稅等。這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托責任不同,二是會計基礎不同。《政府會計制度》出臺后,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采用雙核算體系,這改變了以往的會計核算工作,一方面能提高核算質量,另一方面也為單位帶來諸多挑戰[1]。以下結合工作實踐,針對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核算模式進行探討。
一、《政府會計制度》概述
(一)出臺背景
過去,我國政府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工作必須滿足資金管理要求,資金使用過程中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導致原來的《政府會計制度》出現了滯后性,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其一,不了解單位的具體情況,資產負債管理工作實施起來有難度,不能真實反映出運營成本,影響經營績效的評價結果。其二,會計機制缺失,不利于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財務報告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此背景下,《政府會計制度》出臺。
(二)主要內容
新《政府會計準則》中,明確提出會計工作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財務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二是預算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此外,對財務會計要素(資產、凈資產、收入支出等)、預算會計要素(預算支出、結余、收入等)均提出新的要求,成為雙核算模式的基礎。雙核算模式的提出,不僅能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真實反映出單位的運行狀態,還能為使用者提供資金流信息,推動單位的經濟活動順利開展。
(三)積極作用
1.優化資源配置。雙核算模式下,既考慮到財務管理工作的需求,又考慮到預算管理工作的需求,能進一步規范核算工作,加強資金使用和流轉的監督力度。在會計要素上,針對資產管理、運維支出和折舊計提等方面均提出規范要求,有助于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資產的投入產出比,提升具體項目的可行性。2.提高核算質量。會計信息是核算工作的基礎,也是做出決策的依據。雙核算模式下,分別從財務和預算的角度,對單位內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管理和監督,能真實反映出科目增減變動,得到更加真實的資產負債、收支收益等數據[2]。如此管理人員有了更加全面、可靠的會計信息,能提高核算工作質量,有助于制定管理計劃方案和長遠發展目標。
二、《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政府會計制度》施行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不小影響,這些影響集中體現在核算范圍、核算體系、會計報表三個方面,簡要介紹如下。
(一)對核算范圍的影響
《政府會計制度》出臺后,行政事業單位兼具財務會計職責和預算會計職責,真正做到了這兩者的分離和銜接,從而真實全面反映出單位的財務狀況[3]。這兩者“適度分離”,是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相分離,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相分離,可以更好地展示會計主體預算情況和財務信息。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對于預算管理中的現金收支業務,單位可在財務會計核算的同時,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如果是其他業務,則只進行財務會計核算。針對基建項目,單位應按照規定要求進行統一核算,而不是單獨建賬,以保證項目數據信息是完整的。
(二)對核算體系的影響
《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提高了核算的專業性和規范性。不少單位在會計核算時,受到傳統核算方式的影響產生思維定式,就會影響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另外,從會計人員的角度看,他們作為會計核算工作的經手人,《政府會計制度》也提出新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實際操作技能,還要學習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熟練操作智能終端設備,從人工核算向自動化核算的方向轉變。
(三)對會計報表的影響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會計報表是一個重要內容,發揮出重要作用。《政府會計制度》下,對會計報表的內容作出調整,豐富了報表中的會計信息。行政事業單位編制會計報表時,應嚴格執行《政府會計制度》中的要求。編制財務會計報表時,應采用權責發生制,依據單位的財務會計核算數據;編制預算會計報表時,應采用收付實現制,依據單位的預算會計核算數據。此外,《政府會計制度》還要求單位定期公布財務報表信息,以推動財務轉型升級,利用更加精細化的會計報表,提升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和專業性,提高核算工作質量和水平。沒有改變的會計報表編制完成后,要經過單位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審核,并進行簽名蓋章,以產生法律效力。
三、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相結合的核算模式
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相結合的雙核算模式下,主要涉及雙分錄模式、復印模式、共享模式等,以下進行簡要介紹。
(一)雙分錄模式
雙分錄模式是一種衍生物,它是單位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進行會計管理時,以此為模板衍生出來的。簡單來說,雙分錄就是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分錄記載,在憑證上體現出財務會計信息、還是預算會計信息。舉例來看:銀行從某事業單位收到租賃資金30萬元,工作人員就要編制財務會計分錄。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減少了會計核算工作量,不需要大量的財務資料,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出現在一張憑證上,真正實現了并行。再來看另一個案例:某事業單位需要購買一批辦公用品,和供應商簽訂的合同價款為12萬元,并且預付2萬元的定金,當辦公用品全部送達單位,支付剩余貨款。該單位收到辦公用品后,經過驗收合格,向供應商支付剩余貨款10萬元。在雙核算模式下,先采用收付實現制,通過預算會計核算編制決算報告;再采用權責發生制,通過財務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告,包括現金流量表、收入費用表、資產負債表等內容。雙分錄模式并非是完美的,它的缺點是:會計數據在后期應用中,因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不足,或該模式的應用不當,就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的利用效率降低[4]。
(二)復印模式
復印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利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根據原始會計憑證,形成新的會計憑證;然后進行雙核算,統計相關數據。該模式的優點是能保留原始憑證,如果在后續財務審核工作中發現了問題,可以回頭進行查看,提高核算的精細化程度,確保核算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另外,復印模式還有助于會計審計、會計監督工作的開展,能提高風險防控能力,避免財務風險發生。
(三)共享模式
“共享”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匯,它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共享模式是依賴于互聯網產生的,其優勢在于: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能對原始憑證進行共享。由于原始憑證是真實的,采用共享模式一方面能通過財務會計生成相應的憑證,然后匯總電子檔案資料,將其保存在服務器中,后續有使用需求時可以隨時調取。另一方面,將數據傳輸至預算會計系統中,通過測算選擇有價值的信息,可生成預算會計模式,既減少了原始憑證的存儲量,又能將工作人員從機械性、重復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當然,該模式的最大缺點,是對信息技術和管理系統高度依賴,一旦軟硬件出現問題故障,會計核算工作就無法正常進行。
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管理對策
結合《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影響,以及雙核算的幾種模式,從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雙核算管理對策,旨在提高雙核算工作效率和質量,推動單位健康長遠發展。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適應雙核算模式的運行,發揮出雙核算的最大作用,行政事業單位首先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第一,雙核算模式下,以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應該在這些技術的支持下,構建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如果缺少必要的設備或系統軟件不符合應用標準要求,或人員的操作能力低,均會影響雙核算工作成果。第二,在充足的軟件和硬件基礎上,為了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單位財務部門和工作人員,應該注意保護原始憑證信息,通過掃描、拍照等方式獲得完整資料,并將其存儲在專門的服務器中。配合數據加密、防火墻、殺毒軟件、權限訪問等技術手段,降低信息泄露、丟失風險,有效打擊黑客的違法行為[5]。
(二)科學處理兩者的關系
1.適度分離。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者的核算主體、基礎、受托責任均不同,雖然核算范圍上有重疊之處,卻是彼此獨立的部分,因此應保持適度分離的關系。對單位而言,應確定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的核算內容,前者從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和所有者權益等方面入手;后者從預算收入、支出、結余等方面出發。為了做到適度分離,財務人員應對會計事項進行全面梳理,掌握統一的會計基礎標準,明確各自的要素并正確使用。2.相互銜接。要想發揮出雙核算的優勢,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還應該相互銜接,通過協作、補充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單位在對收支項目進行預算時,如果雙核算工作中有重復內容,就要進行同步核算,采用平行記賬的方式。另外,編制財務報表時,主要從預算結余、盈余差異兩個方面分析,確保單位全面準確掌握自身的財務狀況,為做出科學的決策提供支持。
(三)選擇適宜的核算手段
1.直接生成。所謂直接生成,就是根據財務會計憑證,直接形成預算會計憑證,這其中不包括原始憑證。預算會計制單時,工作人員要在原始憑證上標注生產日期,優點是降低成本,減少復印工作量,還能減輕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2.構建會計信息系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信息化建設成本不斷降低,尤其是電子檔案的普及,為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有利條件。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以報銷為例信息系統在雙核算中的應用如下:①報銷人員對原始憑證進行掃描,將電子文件存儲在專用服務器中,形成識別碼。②將報銷相關的電子原始憑證,傳輸至財務會計報銷系統中,會計人員找到該憑證后,即可形成財務會計憑證,合理保存并和原始憑證相關聯,為后續使用提供便捷。③在專用服務器中儲存預算會計憑證,并將原始憑證和財務會計憑證相關聯。通過整個操作流程,可以構建會計信息系統,能為會計信息的處理、保存提供條件,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有機結合,最終實現雙核算目標。
(四)轉變會計核算工作方式
1.明確核算范圍。雙核算模式下,單位的會計核算范圍發生改變,應該從憑證的填制開始,調整會計核算方法,保證核算的專業性和統一性,不斷提高會計核算水平。第一,工作人員要摒棄傳統思想,深入學習理解《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方法進行創新,實現與時俱進[6]。第二,梳理會計核算流程,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明確崗位工作職責;根據會計報表的編制要求,制定新的會計核算流程,明確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核算要素,避免出現混淆不清的情況。2.完善規章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實行雙核算需要一個過渡時間,為了保證舊制度平穩過渡到新制度,就要完善規章制度。從國家層面看,結合雙核算模式的運行特點,應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明確權責發生制的地位。從單位角度看,因法律法規滯后于實際工作,單位應該從其他單位參考成功經驗,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職能、合理約束、規范運行,做好財務管理工作。3.優化核算方式。雙核算模式的普及應用,單位內的財務人員基本明確了會計核算的作用、方法、操作要點。為了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會計核算效率,應該以《政府會計制度》為準,對會計核算方式進行優化變革,從而更好地適應實際工作需求。例如:①同時編制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分錄時,可參考財務會計核算方式,對單位資金收支進行核算,但不能生搬硬套,應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②設置、使用會計科目時,在不影響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的前提下,可對會計科目進行適當增減。③站在財務人員的角度,應熟練掌握雙核算制度內容,制定統一的會計科目,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支持。五、結語綜上所述,《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范圍、核算體系、會計報表均帶來影響,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模式的實施,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核算質量、突出管理優勢、強化風險控制。本文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處理兩者的關系、選擇適宜的核算手段、轉變會計核算工作方式、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等方面,闡述了相關管理對策。希望提高會計核算質量,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民.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及預算——評《新編政府會計——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J].財務與會計,2020(13):89.
[2]田文娜.政府會計制度下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21):79–80.
[3]肖慶珊.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管理的影響探究[J].財經界,2021(25):149–150.
[4]曲英芹.事業單位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雙核算模式應用研究[J].會計師,2021(15):14–15.
[5]邢文龍,李侃.行政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若干問題探析——以S省地震局為例[J].中國農業會計,2021(04):86–88.
[6]陽婷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核算模式的一些思考[J].財經界,2021(11):114–115.
作者:林一丹 單位:山東省煙臺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