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民俗文化環境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我縣是“冀東文藝三枝花”的發源地,素有評劇故里之稱。蘊涵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因此,我們首先嘗試以民俗文化為依托,構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讓孩子每天在自然的環境中時刻備受民俗文化的氣息熏陶。
1.背景墻設計融入民俗元素。我們提取民俗文化中蘊涵的傳統元素,在戶外環境中加以運用和表現,讓校園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以剪紙為例,將墻面以“回形紋”剪紙紋樣為二方連續圖案,連續地出現在墻壁的上下兩側,中間設計一幅幅民間游戲剪紙,如舞龍、秧歌、抖空竹、跳繩、踢毽子等,讓孩子們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強健人的體魄,還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美的享受。
2.樓道構建民俗長廊。我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了解、欣賞、學習“冀東文藝三枝花”,我們在一樓的樓道內,把評劇、皮影、大鼓的創始人、發展史、道具的名稱和使用方法,及制作材料、著名橋段等,均以圖片注釋的形式詳細說明,以此增強孩子對家鄉民俗藝術的了解與認知,也讓孩子們以家鄉的文化而自豪。
3.班級再現民俗個性美。班級以傳統的節日、飲食文化為主題的環境創設,再現了民俗個性美。傳統節日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應該讓孩子們更好地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人情。我們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展現班級的主題文化特色,并將系列主題活動以互動墻飾的形式保存下來。民俗文化環境創建,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加生動、真實的學習平臺和空間,讓民俗發揮其濃厚的文化價值,增進了孩子們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本文作者: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