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非遺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非遺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非遺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的作用

    【內容摘要】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努力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地方高校在非遺的搶救、傳承、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非遺在地高校藝術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文章以龍巖學院為例,簡要介紹閩西非遺在龍巖學院藝術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非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

    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頒布以來,韓國、日本、中國等都陸續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工作。自中國高等院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教學研討會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召開,十幾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不僅得到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相關群團組織、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學校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非遺的教學。地方高校在非遺搶救、傳承、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非遺也對地方高校校園的文化建設、人文素質培養特別是藝術教育有著獨特的作用。本文以龍巖學院為例,探析閩西音樂、戲曲類非遺在龍巖學院藝術教育中的作用。

    一、閩西音樂、戲曲類非遺簡況

    閩西地處福建西部,現為龍巖市行政區,轄新羅區、永定區和上杭、武平、長汀、連城縣,及漳平市(縣級)。其中長汀、永定、上杭、武平、連城為客家方言地區,是客家的祖地,有著悠久而豐富的客家文化;新羅、漳平為閩南方言區,以閩南文化為主。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在閩西交相輝映,加上閩西在中國革命中的重大貢獻,也就形成了閩西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和紅色文化。閩西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其豐富,僅國家級非遺(截至第四批)就有“閩西客家十番音樂”“閩西漢劇”“長汀公嫲吹”“龍巖采茶燈”“客家土樓營造技藝”“永定萬應茶制作工藝”“閩西客家元宵節慶”等7項;省級非遺有“龍巖永定客家山歌”“龍巖山歌”“新羅靜板音樂”“閩西上杭傀儡戲”等34項。

    (一)閩西客家十番音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簡稱閩西十番。西晉末年,中原漢人(即客家人的祖先)因戰亂、饑荒南遷時帶來的絲竹樂,常用樂器有吊規、提胡、笛子、椰胡、中胡、冇胡、六角琴、揚琴、木魚等,又稱“十班”“五對”等。曲牌內容以歡音類曲牌為主,抒發客家人對秀美家鄉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居多,如《高山流水》《山下樂》《翠子登潭》等;也有少部分表現憂傷、郁悶的苦音類曲牌,如《出水蓮》《昭君怨》等。其板式結構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的普遍特點,即慢、中、快的結構特點;調式以徵調式居多,音階多為六聲。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被稱作“秀麗雋永的藝術奇葩”,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閩西漢劇

    其源流有源于湖北漢劇說,也有源于湖南“楚南戲”說,還需進一步考證。曾稱為“亂彈”“外江戲”,1930年代更名為“閩西漢劇”。迄今有近300年的歷史,是福建省六大地方劇種之一,被譽為“南國牡丹”,2006年5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劇目豐富,分為傳統劇目,如《蘭繼子》《打洞結拜》等;移植劇目,如《十五貫》《逼上梁山》等;改編劇目,如《定光佛緣》《陳客嫲》等三類。閩西漢劇屬于以“皮黃”腔為主的板腔體。以抒情、優美、板式變化豐富、行當音色對比鮮明而深得廣大鄉親的喜愛。吊規、大蘇鑼是閩西漢劇特色樂器。

    (三)閩西民歌

    閩西民歌主要包含客家山歌、客家小調和龍巖山歌。閩西客家山歌與梅州客家山歌、贛南客家山歌一脈相承,2006年5月梅州客家山歌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龍巖山歌屬于省級非遺,其語言、旋律、調式音列與客家山歌有著顯著差別。閩西民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既有表達男女情感的各類情歌,也有表現閩西人民勞動生活的生活歌、勞作歌、童謠等,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將傳統民歌填入新詞的“紅歌”更是家喻戶曉,是藝術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

    (四)龍巖采茶燈

    龍巖采茶燈是享譽海內外的民間歌舞,起源于新羅區蘇坂美山村,迄今已有二百余年歷史。龍巖采茶燈分“正采”和“倒采”,正采旋律歡快、喜慶、熱烈,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倒采采用轉調的手法,旋律輕巧、抒情,表現了勤勞、美麗的采茶姑娘的優美舞姿。采茶燈音樂被改編為鋼琴獨奏曲《采茶撲蝶》、合唱、小提琴與鋼琴合奏曲、搖滾樂等多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深受龍巖人民喜愛。

    二、非遺在龍巖學院藝術教育中的作用

    龍巖學院是植根在閩西紅土地上的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責無旁貸地要為閩西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傳承做出應有的貢獻。作為閩西唯一的高等藝術教育院校,龍巖學院不但要為挖掘好、傳承好非遺做貢獻,更要為應用好非遺而不懈努力。經過多年實踐,筆者總結非遺在藝術教育中的作用如下。

    (一)專業教育的好教材

    龍巖學院音樂教育專業認為,無論閩西十番、閩西漢劇還是閩西民歌,都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華,都是專業音樂教育的極好教材。例如,筆者在中國民族音樂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帶領學生到基層現場考察、聆聽民間藝人演奏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給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民間器樂曲的曲牌結構、板式變化、旋法特征等,甚至讓學生參與演奏、演唱,這樣不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且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民間音樂的魅力、精髓所在。將非遺改編成視唱練耳、鋼琴、聲樂、管弦樂等課程的教材或補充教材,既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又使非遺在教學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不斷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采茶撲蝶》是一首由作曲家劉福安根據龍巖民間歌舞《采茶燈》改編創作的鋼琴獨奏曲,自改編以來,成為高師鋼琴教學的經典曲目,受到眾多鋼琴家青睞并在各種音樂會上演奏,后被再次改編為小提琴、古箏等獨奏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經典名曲。又如,閩西經典紅歌《風吹竹葉》原是長汀傳統民歌《看牛歌調》,后被填入新詞“風吹竹葉響叮當,自動報名上前方;前方打倒反動派,打得個敵人一掃光”。在革命戰爭年代,這首民歌起到了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投身革命的作用。2002年,鄭發祥將其改編成混聲合唱,在保留原民歌基本音樂素材的基礎上還用上了搖滾樂的節奏,使傳統民歌煥發出新的活力。2011年,龍巖學院合唱團在中國合唱協會主辦的合唱比賽中演唱該曲獲得銀獎,得到專家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二)通識教育的好素材

    龍巖學院是一所涵蓋文、理、工、經、管、農、教、藝等學科的綜合性、應用型、地方性本科高校,2017年被評為“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作為一所多學科本科院校,龍巖學院與眾多綜合性名校一樣,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為了更好地學習、傳承閩西非遺,閩西漢劇進校園、閩西十番進課堂等活動時常開展,特別是在文學與傳媒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院系開設了客家山歌賞析、閩西非遺概況等課程,定期聘請專家舉辦“客家山歌及其藝術特色”“中國傳統音樂的審美特征及名曲賞析”等講座,得到學生的喜愛和好評。學院通過鑒賞閩西傳統漢劇《蘭繼子》《史碑案》《逼上梁山》等歷史題材劇目,讓學生在欣賞優美漢劇唱腔的同時,增長歷史知識、提升人文素養。

    (三)思政教育的好題材

    閩西是塊紅色的土地,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有“古田會議”“才溪鄉調查”等紅色教育資源。利用藝術類非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創新思政教育的形式、手段,而且能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同時學習、鑒賞閩西豐厚的非遺資源,提高藝術素養。

    1.閩西紅歌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閩西人民將傳統民歌填上革命的歌詞而形成革命歌曲,題材內容廣泛,有近四百首。有歌頌黨和領袖的歌曲,如《保佑共產黨萬萬年》《毛委員來到蘇家坡》等;有啟發階級覺悟的歌曲,如《我本是一工農》《要求出路須革命》;有動員鬧革命的歌曲,如《跟著委員》《土地革命歌》等;有宣傳武裝斗爭的歌曲,如《工農紅軍到古田》《不怕白鬼來燒樓》等;有宣傳紅軍的歌曲,如《勸郎當紅軍》《風吹竹葉》等;還有紅軍隊列歌、瓦解敵軍歌、蘇區政權建設歌、擁軍支前歌等。這些歌曲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積極向上,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題材、好內容。

    2.閩西漢劇

    題材內容非常廣泛,除傳統歷史劇外,還有表現蘇區時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的新編漢劇,如《陳客嫲》。在共產黨來到閩西并分到了田地后,陳客嫲為閩西特委、紅軍站崗送信,她的胞弟和唯一的兒子都慘死在敵人手中,她為了掩護特委轉移被白匪關起來,在受盡了折磨后敵人決定把她處死。在刑場上,陳客嫲高呼:“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這些新編漢劇將蘇區時期閩西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用漢劇這種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頌揚,這無疑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題材、好內容。

    結語

    保護非遺,保護的是文化的多樣性,保留的是文化自身的美和特質。非遺進入課堂,并不是為了復制或效仿古人的生活,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前人的生活方式,感知前人的精神世界,來提高精神境界。正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所說:“非遺保護‘要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顆種子’”①。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學中加入特色鮮明的非遺文化不僅能弘揚傳統文化,増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能夠解決非遺在大學生認知中長期淡化、缺失的問題,讓地方古老的歷史文化藝術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活力,得到更多、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田青.撿起金葉二集——田青非遺保護研究文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

    [2]崔麗麗.探析非遺教育在藝術院校的優勢與開展[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7).

    [3]王聰生.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的“正與反”[J].中國音樂,2013(4).

    [4]何志溪.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全[M].龍巖:龍巖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17.

    作者: 林燕 單位:龍巖學院藝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a|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欧美成人777|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 免费的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caoporn成人|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