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財務預算程序上存在不合理之處
根據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財務發展狀況來分析,估算工作監管效率差,對編訂估算體系的重要性沒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自身定位也出現問題,這也是很多會計財政部門的常見現象。對于個別部門來說,在做估算編制工作時,不管是單位責任還是普通員工都沒有意識到編訂全面、有效的估算監管制度的重要性,很多會計財政職員都是按照自己積累的經驗開展估算工作。估算編訂的起步點低,發展時間不長,這樣算出的估算結果,不僅沒有對估算工作做好實地審核、研究和辯證,也沒有和該單位的經濟發展方向保持一致。另外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也未能有效地分配各部門的工作內容,導致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差,而且在開展財政估算工作的時候出現工作效率低下等現象。為此這樣算出來的估算結果是無法反映真實情況的,并且也不能體現出科學性、前瞻性和全面性。
2.預算編制的過程存在不合理之處
運用不合理、不完善的估算編訂方式,不能夠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財務支出結構的改善和發展。在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的估算監管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要注意以“零基估算”進行編訂,這樣會計職員在做本年度財政估算編訂時,就可以更直接地減少其他因素對估算結果的影響。“零基估算”最大的好處是會計財政負責人可以按照各部門的實際情況,了解當前的財政資源狀況,設定一個新的估算體系,這和滾動式估算對比來看,其編訂結果能夠更直接地反映真實情況。不過因為估算編訂信息、數據收集落后、全面性差等問題,也使行政事業單位在申報時,都是從舊的估算結果上進行調整的,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面估算編訂得出的數據和信息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導致會計財政資金緊缺或損耗,無法更好的發揮行政事業單位在財政管理工作中的宏觀監管作用。
3.預算的內部控制環節存在不合理之處
通過全面分析來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估算監管時并沒有構建一個科學、規范的內部監控制度。雖然歷經多年的探究,行政事業單位也相繼編訂了一些估算管理體系來調整估算管理工作,不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更重視社會效益的變化,卻忽視了經濟效益的改變,在開展估算工作的同時,其實施、監管與考核等環節都沒有一個科學制度進行引導,并且估算實施結果和監督管理者的薪酬與升遷制度沒有結合起來,致使估算體系的約束力下降,資金利用率下降等。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體現:
(1)在估算編訂環節中,估算內容、估算指標、支出范圍等都沒有依照規定的標準來實施,如暫時性計劃范圍外的開支情況,估算制度對其限制力度微乎其微。
(2)在實施環節,也無一個完善的監督制度,單位在開展日常財政管理活動時,無法嚴格依照估算編訂制度開展下去,資金的真實利用率和估算編訂制度不一致,并且單位各部門的預算經費的劃分依據也不同,導致資金在分配過程中遇到了很大障礙,這樣就無法形成真實有效的數據。另一方面,有關職員不經許可就自行改變項目的財政收支情況,增加資金的消耗標準來中飽私囊,出現了一些貪污腐敗、違法違紀的現象。
(3)估算編訂結果沒有一個完善的考核與評估制度做保障。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行政事業單位的估算分配方式還是以粗放型管理為主,無法對一些支出的監管、審查等給予一定的限制和激勵,并且在使用經費時也無法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導致經費消耗量高,使用比較自由,從而出現資金利用率明顯下降。
二、有效改進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的措施
1.提高相關人員對財務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來說,只有相關負責人與員工了解估算管理的重要地位,才能夠推動財政資源的合理利用,增強財政管理水平,盡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根據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預算監管出現的問題,最好選用以下方法:其一,要讓相關負責人與員工意識到只有做好估算管理才能夠高效地激發本單位的職能效益,確保行政事業單位高效率地完成政策任務,同時也可以實現本單位的收益最高;其二,估算監管工作比較系統,受到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管理水平的影響,若要提升管理質量,就一定要確保估算管理完成預期目標,不能夠把估算監管工作整體轉交給會計部門來負責,行政事業單位一定要重視單位內估算監管工作,讓負責人、職員都樹立估算監管意識,保障各部門的工作人員積極配合估算監管工作的開展,盡而增強估算管理工作效率。其二,在進行估算編訂時,要對工作時間進行合理的調配,從而保障估算編訂質量符合政策要求。估算編訂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特征,在開展工作時,一定要了解該單位與之有關的資金支出情況保證完成這工作所需的時間。為此,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估算編訂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估算時機,更好地安排估算時間。首先需要對相關的材料進行一個審核和探究,編訂出一個更科學的估算編訂指標;其次,在進行編訂的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國家估算撥付與經營收入等問題,并且也要運用“零基估算”模式,全面分析各財政情況,編訂出一個與該單位實際發展情況相一致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年度估算報表。
2.建立監督機制,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力度
行政事業單位的估算在得到審批之后,所有的估算行為都需要根據《預算法》的規定來進行。在估算實施環節的監管中,監管的關鍵點是了解本單位的資金開支情況。在對資金利用情況進行了解的同時,除了發揮監督機構的監管作用之外,也要對資金的開支使用環節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和管理,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合理。另外一方面,也要監督資金的利用率,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固定時間對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解和研究,如一些資金量大的支出一定要了解具體使用情況,判斷是否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全面了解情況,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挽救。
3.建立預算考核機制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估算監管工作來說,考核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各個財政部門是行政事業估算監管的主要對象,不僅要確保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的估算審批工作,并且也需要了解各行政單位的估算實施結果是否遵循有關法律體系的規定,且給予嚴格的監管與審核,盡而保障估算監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該單位的估算結果,構建一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其涉及到定性、定量、資金、非資金等考核內容,更好地結合各部門的估算審核指標,確保單位估算審核和部門業績審核結合起來,同時根據審計單位的報告內容,對參加估算的各部門、各職員給予考核,確定是否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并且,還需構建一套有效的激勵制度,確保估算執行各部門、員工的工作和最終估算結果緊密相連,確保其能夠各司其職,根據考核要求來看,可以月度、季度、年度的考核方式,向那些工作成績特別優秀的單位或職員給予激勵,而對違法亂紀、給單位帶來嚴重損失者追究責任,賞罰分明。
三、結束語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不僅承受來自經濟方面的諸多壓力,同時還要努力適應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在當前的形勢之下,為了切實達到戰略目標,行政事業單位首先要強化單位內的預算管理意識,將預算管理工作從財務部門獨立承擔改為各職能部門共同承擔;其次,要加強針對預算編制、執行的監督管理,保證每項資金都能落實到位;最后,要全面提升單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能力及業務水平,并使用獎懲制度調動人員工作熱情,從而為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提供堅實后盾,實現預算管理水平的最大化。
作者:任娟 單位:晉中市科學技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