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藝術創作技術與美學的矛盾及平衡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在數字信息化的時代中,藝術美學的發展與數字技術共同促成了數字藝術的產生。數字藝術是一個新生代的話題,近年來在藝術領域中被反復提到。數字藝術體現了數字技術自由、開放的本質,但其也不能脫離藝術獨步前行,必須遵循藝術美學發展的規律。文章研究了數字技術與藝術美學的矛盾與平衡,對數字藝術的藝術性與非藝術性進行思考。
【關鍵詞】數字藝術;數字技術;藝術美學
數字時代的到來讓數字藝術受到人們的關注,從其產生到發展都體現了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式。數字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時,人們在技術領域的研究出現跨越式發展,機械原理的出現推動了照相技術的萌芽。隨后由于運用早期的攝影技術進行藝術展示,藝術創作領域的技術出現巨大的飛躍。而電影動畫的出現,讓數字藝術的審美理念變得越來越清晰。當前,信息技術讓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而藝術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遷,數字藝術成為當今數字時代的一種新的藝術展現形式。數字藝術是一種便捷性、多樣化的,以數字作為傳播媒介和構成材料的藝術展現形式,其已經觸及到社會的各個行業,如數字動畫、網絡藝術、數字影片等。這些高科技信息技術具有虛擬化、便捷化、圖像化、簡潔化的特征,將其應用于藝術領域可以推動人類藝術史的跨越式發展。
一、數字藝術創作需要數字技術的支持
(一)藝術的形式多樣化和復雜性
在藝術領域中,數字藝術的發展歷程是獨樹一幟的,并以其獨特的方式改變著人們觀念中的藝術美學。尤其當人們享受到數字藝術帶來的審美便捷之后,其發展的速度超乎想象。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數字藝術這一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為社會關系的發展提供了支持。當前,人們在數字技術領域的研究已經略有建樹,但是對數字藝術的研究還有所滯后,仍需要后人加以努力①。數字藝術的展現方式多種多樣,藝術作品之間各具特征但又聯系密切。藝術的創作形式十分復雜,這一系列特征給研究帶來不小的阻礙和困惑。因此,人們在研究數字藝術時,要拋開傳統的藝術研究方式的束縛,運用當今時代的開闊思維去論證怎樣使技術與藝術達到完美的結合。
(二)數字技術使藝術更具有美學效果
當前,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可以說“數字化”生存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藝術的進步必然依賴技術的革新,如何正確看待數字時代下藝術美學的發展問題顯得十分迫切。在傳統的藝術美學中,只需要幾門技術就可以實現美學展示藝術的效果。比如電影中的特效,依靠高精準的人像捕捉與處理,仿佛只有這種精準的圖像處理方式才可以實現電影的視覺效果②,在國內這一現象尤為顯著。很多藝術工作者過分追求技術,導致藝術作品雖然精致但是缺乏美學效果,難以滿足現代化社會人們的審美需求。
(三)藝術創作要合理運用數字技術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數字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甚至有人認為數字技術就是藝術作品最偉大的展現形式。但任何科學技術都是雙刃劍,因此要清晰認識、合理運用數字技術。雖然藝術的發展還在繼續,但是社會技術崇拜的氛圍造成了藝術審美缺陷。在數字時代下,數字技術與藝術美學的矛盾令人擔憂,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時會阻礙藝術的創作,雖然藝術采集信息的渠道是多樣化的,但是藝術創造不可過于強調現實,否則會限制藝術家的想象思維,使得作品缺乏美感。
二、數字藝術屬性的界定
數字藝術的產生顛覆了傳統藝術的創造形式,數字技術的發展也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藝術一直是人們思考的話題,當前人們開始思考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界定:認為數字藝術是藝術,是因為其具有藝術的幾大要素,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界定數字藝術不是藝術,因為其對藝術美學理論的不夠重視,與以往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不同③。
(一)技術帶來藝術美學的革新
早在藝術產生之時,藝術與技術的關系就已經確定,繪畫作品的好壞直接與顏料、紙張掛鉤,樂器制作的原材料與工藝好壞直接影響音樂的演奏效果。比如宣紙的出現,讓書畫藝術得到傳承,鋼琴、小提琴的發明等都體現了技術的變化帶來藝術美學的革新。在這個數字化時代中,科技讓藝術美學得以發展,高科技與現代思維和人文精神的不斷融合以新的媒介傳播方式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二)數字技術存在“藝術缺陷”
當今數字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多元化的,數字藝術開放、自由的特征,使其被用于許多行業。如影片《泰坦尼克號》中運用的特效技術,讓電影業出現了巨大變革。而在影片《最終幻想》中,電影中的場景、道具、演員的皮膚、毛發等,都是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拍攝,但是這部電影的票房不高,似乎表現了數字技術的超越了人們的藝術感受。人們開始思考數字技術展現的數字藝術是否跟得上藝術發展腳步,技術的運用讓數字藝術在“藝術”與“非藝術”間難以界定。數字藝術是高科技時代的產物,雖然存在著藝術缺陷,但依舊處于藝術的范疇中,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展現形式,其迎合了人們追求美的天性,也將逐漸改變人們的審美方式。
三、數字藝術在美學上的延續與發展
美學在其誕生之時,就隨著藝術的發展不斷革新,這是進行藝術創造必要的理論基礎,是人們認識藝術、了解藝術的重要支撐。藝術的發展貫穿社會發展史的不同時期,從美的展現形式來看,其依舊是對藝術美的展示。在美學中必然存在適應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的通用規則,數字藝術雖然顛覆了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只要依舊屬于藝術領域,這種藝術的表達方式就可以得到延續。
(一)形而上學理論下的藝術美學
形而上學理論認為,人們感受到的世界才是真實存在的,即世界依托于人的變化而變化。這種理論雖然不被現代科學家所認可,但在藝術領域,其強調人的作用支撐了美學的發展,是藝術美學創作的重要理論之一。人對現實的感覺有直觀性與想象性,直觀性在藝術領域中,可以讓人們不需要經過縝密的思考,直接觀賞作品本身的藝術特征,以此為基礎,深入了解作者表達的內在涵義。想象性使人們展開聯想,使作品表達的內在涵義得以升華。人們通過直觀性觀賞作品,而創作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自己的心理感受通過藝術美學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含有主觀能動性的藝術也可以認為是虛擬的現實。
(二)虛擬影像下的藝術美學
數字藝術的表達形式與傳統藝術不同,其具有虛擬與數字技術兩種構成方式。數字藝術也被認為是“數字現實”,其運用數字技術描繪的虛擬影像,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這種技術幾乎能夠展示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事物,在影視、動畫、網絡的虛擬現實等方面得到廣泛運用。藝術創作的最終目標是展現人們意向中虛擬的現實或者已經消逝的世界,數字技術暫時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困境,人們應該思考在數字現實中如何反映世界的真實情況,這需要人們通過接近現實了解本質。在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不斷思考中,往往會形成新的智慧,理論與智慧構成了對美的思考與想象,成為藝術美學創作的基礎,反映了想象中的社會現實,這種對美的思考就是藝術中的美學思維。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也是審美的體驗活動,這里不僅是觀賞者的體驗,對藝術作品創造者也是非常重要的。藝術家創造藝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是將情感體驗賦予藝術作品之中,幻化的情感表現了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使其擁有了內在的靈魂。作為作品的欣賞者,在體驗藝術作品帶來的震撼時,也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展現中,獲得超越作品的思想體會。藝術的體驗過程就是審美的活動過程,在虛擬的數字藝術中,觀賞者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徹底地感受藝術的美學特征,充分把握藝術作品的情感。結語數字藝術在藝術領域中是一個新生的話題,其伴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現在對數字藝術的研究在不斷深入,但對其藝術美學的本質研究依舊存在不足,如何讓技術與藝術達到完美的平衡是人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數字藝術是綜合性的研究學科,必須考慮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社會發展迅速帶來的弊端就是人們只注重技術而忽視藝術,當前國內對數字的研究面臨重重挑戰。筆者認為,數字藝術不能僅僅被當作生產產品的行業,更應關注精神產品體現的情感所傳遞的藝術本質。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中,互聯網讓人們更便捷地接觸到數字藝術的產物,但其內在的博大精深需要人們的進一步探索。數字技術與藝術美學雖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存在,但其本質都是以人為主體,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可以讓技術與藝術達到平衡。數字技術想要真的存在于藝術領域,必須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為藝術創作提供服務,這樣才有可能推動新的藝術形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健.數字藝術創作中技術與美學的關系[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4(10).
[2]李于昆.從膜拜到展示——對數字藝術中的數字技術之解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07(4).
[3]王欣,雪妍.數字技術引發科學與藝術的革命[J].演藝設備與科技,2004(1).
[4]董萬多.探析現代數字技術輔助美術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1).
[5]安東內拉•斯布里利,趙炎.新媒體與藝術史(1990—2010)——數字技術、藝術與藝術史之間的聯系[J].藝術評論,2012(8).
作者:柯璐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