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書刻造型藝術創作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刻字藝術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在長期的發展中內容不斷出新,形成獨特的審美形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哲學思維。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從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汲取養分,進入現代生活,傳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神。
關鍵詞: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
一、當代書刻造型藝術的由來
中國的文字源于刻畫,由原始社會的結繩、書契、圖畫演變而成,因此刻字藝術的歷史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形象符號多刻于巖石、陶器之上。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先書后刻或直接刻成,商周的金文被鑄造或鑿刻于青銅器上,秦漢以后摩崖、碑碣、印章使用鐫刻形式,自小篆、隸書,以至楷、行、草等書體的演變均保留了刻字形式。清代末年的社會急劇變革中,刻字藝術逐漸衰微。新中國成立后,刻字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又開始換發勃勃生機。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中國書法藝術的復興,有志于刻字藝術的書法家重新開始研究刻字藝術創作和刻字藝術理論。80年代初,部分刻字藝術作品先后在北京、武漢、天津、濟南、哈爾濱等城市進行交流展出,激發了刻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此后,浙江、湖北、天津、黑龍江等省市相繼成立刻字藝術研究會,藝術家創作了大量刻字藝術作品,并多次在全國各地舉辦刻字藝術作品展。1993年,中國刻字藝術研究會在河南洛陽市舉辦首屆中國刻字藝術展暨首屆中國刻字理論研討會,評選出一百多件作品參展,收入二十余篇刻字論文進行研討。至此,中國刻字藝術在經歷漫長的歷史沉淀后,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當代書刻造型藝術是傳統刻字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將刻字藝術與造型藝術相結合,講求作品寓意與材料相結合。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結合書法、篆刻、裝置、雕塑、觀念等藝術表現形式于一體,在原有的二維平面刻字藝術表現形式上,創作為多維立體呈現的藝術表現形式。
二、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
文字是當代書刻造型藝術表現的主要對象和載體。許慎《說文•序》解釋文字的定義:“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為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書者如也,書的任務是如,寫出來的字要“如”我們心中對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點畫表出“物象之本”,這也即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織在一個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關系中有關長短、大小、疏密、朝揖、應接、向背、穿插等規律和結構。書法是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的源泉。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的基礎為書法的“書寫性”,失去了這條底線也將失去當代書刻造型藝術的基本概念和范疇空間。一件優秀的當代書刻造型藝術作品除了巧妙構思、獨到設計、精湛刀法、和諧色彩之外,重要的還是看其書法的功力。因此,當代書刻造型藝術的創作者應該具有良好的書法功底,掌握字的結構和書寫章法—字由點畫連貫穿插而成,點畫的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謂之虛實相生;還應該注意整幅作品的章法,前后相管領、相接應,有主題有變化。其次是書體的選擇,一件優秀的書刻造型藝術作品中可以出現一種字體,也可以真、草、隸、篆等不同書體糅雜出現,但一般選兩到三種書體有機結合,使畫面顯得豐富而有變化,再多則易顯雜亂。書刻作品將書法的用筆、結體等特征通過夸張、變形、暗喻等手法表現到作品當中,是一種再創造。一件優秀的書刻造型藝術作品要有明確的主題。鮮明的主題是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內容與形式統一的表現。創作前可將積累的詞、句按主題歸類,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以儲備,根據主題選擇材質,或根據材質的形狀、紋理、質地來決定創作主題。選定主題內容之后進行定位思考,以體現作品的深刻內涵。加深作品文化內涵的重要因素,取決于平日知識的積累。如作品《黃鐘大呂》,創作者李文寶經過反復思考,對此作品做出三點定位:緊扣主題,大膽想象;自然淳樸,和諧統一;避免照搬,不落入俗套。有了這樣的定位后,接下來便是搜索信息,激活主題。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樂者天地之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下,李文寶開始對“禮”“樂”文化進行解析,取像于中國古典樂器編鐘之形,化其物我相應合于自然、達于天地的生生不息的態勢塑造中華民族生命的推動力和心理的張力。隨著取像完成,一種頂天立地、充滿滄桑感的精神實體在創作者的思維中漸漸清晰明朗起來。刀法的運用也是為主題思想的表達而服務,既有大刀闊斧又有精雕細刻,陰陽兩種刻法結合映襯。色彩處理則不能失去木頭本身的質感,即不能艷麗。顏色太艷便顯得燥、飄,不沉穩,沒有厚重感,也背離了主題思想的歷史感和深刻性。
三、當代書刻造型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
當代書刻造型藝術創作大都圍繞著表現中華傳統文化寓意進行,如《黃鐘大呂》《眾妙之門》《閑坐悟道》《和敬清寂》《道法自然》《尋覓中華》《歸真返璞》《游來已久》《般若無形》《上善若水》《萬象之根》《澄懷味象》《象天法地》《翰墨春秋》《百姓成史》等,皆來源于中國文化的經典篇章。它們不僅恰如其分地透射出作品所體現的神韻,通過作品名稱即可體悟和意會作品的內容。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有著廣泛的引申意義和豐富的象征意義,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內涵,形神兼具地傳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當代書刻造型藝術作為一種古老藝術表現形式的延續,內容不斷出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當代書刻造型藝術是對傳統文化思考與再探索的結晶,是歲月年輪的烙印,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它從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汲取養分,使其進入現代生活,突出了書刻原生態的藝術特性。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將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加以集成、闡釋和發揚光大。
作者:劉靜霞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