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獨特的美感能夠引起多數人情感上的共鳴,且藝術本身沒有年齡、背景和階層的限制,所以其往往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來引起人的交流和溝通,尤其是像美術這種給人以直觀視覺感官上的美感更容易引起人的震撼,能夠直接而有效的引起人的欣賞和交流。而現如今藝術專業已經在各大高校中都被引進來提供學生模仿和學習,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師資力量和教學理念的限制,學生往往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因此高校也難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這對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進程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一、高校美術教學的教學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術,而不是提升藝術性
美術本身就是一種抒情達意的藝術表現手段,其中蘊含了作者本身的情感和意志,例如外國藝術家梵高的經典作品《向日葵》等,其表達了一種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之情,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情感和能量。而中國古典國畫家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對他最恰如其分的形容,他的山水畫意境深遠,含義豐富非常有藝術價值。而目前我國的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對學生繪畫技能的培養,而不是引導學生將自身的性格和情緒融入到畫中,尤其是對學生的藝術審美的培養上更為欠缺,因此,學生很可能就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美術繪畫鍛煉成一種工具性的技能而慢慢失去了其中的藝術性。而藝術性的發展源自學生本身的審美觀的塑造,只有學生的審美能夠提升才能設計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對世界名畫進行不斷的藝術欣賞,尤其是要學習藝術大師們是如何構建整體的布局和如何處理微小的細節,在大局的把握和細節的完善上不斷努力,這樣才可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
(二)教學內容空洞,不夠豐富
在師資力量的限制下,高校部分教師自身并非是美術大師,所以也沒有掌握如何將學生打造成藝術家的能力,只能不斷的讓學生對藝術家的畫進行模仿和臨摹,在臨摹的過程來發現自身對繪畫技能的不足,例如教師會重點關注學生的線條的流暢度處理、色彩的明暗度處理和色彩的搭配,美術繪畫中的立體感的構建和透視等等技術性問題。其本身的教學內容是非常空洞且單一的,而且藝術是與很多物質相聯系的,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很多藝術家的藝術靈感就源于對生活的感悟,因此如果教師專注于對學生的技術性培養而并非去實際感受生活的美,就難以鍛煉學生對美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缺少對學生學習水平的關注
每個學生對于繪畫美術的天賦不同所以在學習的進度上也會不同,而且部分的學生會有自己喜歡的美術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關注,那么很可能會破壞某種方向潛在的藝術大師的形成。教師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所有學生的培養均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對于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會提不起對學習的興趣,而失去對學習美術的動力。而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況首先教師可以給所有的學生來一場隨機測試,給學生提供一次無題目的考核,要求學生按照自身的喜好去繪畫自己喜歡的事物,美術繪畫的類型、手法和技巧均不限,但是要規定一定的考核時間。繪畫是需要構思的,尤其是在一張版面有限的紙上進行構圖,這就對學生的水平有很大的考驗,在規定時間內畫的又快又好的學生就可以看出其本身的天賦和能力比較高。
二、在高校美術教學的創新方式的應用
(一)明確教學定位,提升學生對藝術性的重視度
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關注對學生的繪畫技術的培養,那么也只能培養出一個美術工匠而不是美術大師,所以教師要清晰的對美術教育進行定位,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藝術感跟技能的相關度并不大,有人能用寥寥幾筆就能勾勒出一張意境豐富的畫,而有的人哪怕把宣紙畫滿也只是涂鴉。藝術有寫實藝術也有虛構的藝術,中國的藝術講究意境,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部分學生的興趣可以往這方面來培養,在構圖中適當的留白能夠增添畫作的藝術感,但是也不要為了留白而留白,要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進行操作。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美術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繪畫水平進行的了解后再分門別類的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當學生想要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藝術感,可以適當去了解國內外與此相關的藝術作品,去鑒賞他人的作品是如何完成構思和繪畫的,在進行有目的的模仿和在模仿過程中不斷創新就是提升藝術的表現。
(二)合理搭配不同的藝術課程
為了提升學生的對美術藝術的審美水平,學校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國內外的美術史,這樣就可以充分了解藝術的進化史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水平,其次,可以適當的讓學生更多了解到不同的美術方向,美術本身就有抽象畫和寫實畫之分,在這種基礎上還有素描、水彩、水墨、油畫和實物拼接畫等等,繪畫的品種不同,所以繪畫所需要的繪畫技巧和繪畫工具等等也不相同,但是其中也有相同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繪畫的繪畫技巧來進行創新型繪畫,提高藝術的多變性和豐富度。每一種畫法都有自己獨到的技巧,有時候技術的相互融合之間就能產生藝術感,在美術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學習一下藝術大師們是如何進行會化和構思的,尤其是藝術,始終會對大師們進行詳細的傳記描寫,例如西方有一個美術大師的繪畫是利用放大鏡,為媒介工具進行作畫的,碰到進本身,會對實物進行一個放大的扭曲作用,但是由于凸透鏡本身焦距的限制,所以其距離不同放大的效果不同,所產生的扭曲程度也各不相同,作產生出來的藝術效果也不一樣,因此學生可以適當的利用媒介工具進行對美術的繪畫。
(三)豐富高校美術教學方法,尋找出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
目前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都是教師傳授了基本繪畫知識之后,由學生自己去不斷的臨摹練習以提高實際的繪畫能力和技巧,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的學習很難進行提升,而要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要不斷使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例如聯想教學,人的思維在大腦的錯誤提示之下有時會自動的扭曲現實,而這種扭曲的現實本身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例如梵高在生命的后期由于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因此繪畫的內容也有一定的扭曲性而呈現特殊的美感,所以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來進行藝術創造,這樣的學習可以會為美術創作放向打開新的大門。其實在更深層次的教學方法上,其實并不一定要照本宣科的將所有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最好的方式還是要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有的學生喜歡畫實物,那么演示法是較為方便的方法;有的學生比較喜歡畫山水國畫,那么冥想法就比較適合這類的學生,鄭板橋在畫竹時胸有成竹,便能下筆成竹。所以首先要了解學生自身喜歡什么類型的美術藝術,在了解的基礎上不斷引導學生去找到自己最合適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四)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定的實踐教學
美術本身就源于現實且應用于現實,例如遠古時期的圖騰文化、建筑文化、后期的民族風俗繪畫文化、服裝文化等等其中都蘊含著一定藝術,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我國的少數民族、特色風景區、敦煌莫高窟等特色地域進行實地考察并進行寫生等繪畫活動,實踐教學最為客觀真實,也是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對于繪畫學習能力的方式之一,我國的繪畫藝術也是非常豐富而精彩的,而學生就可以在不斷的實踐教學中提升自身對美的認識和學習如何將不同的繪畫藝術融合貫通,不斷磨練自己對藝術的感知度,最終形成自己獨有的美術風格。除了實地的進行實際教學之外,學校也可以跟相關的高級美術室或者美術協會進行合作,這些專業的大師們為學生的繪畫提供一定的幫助,而學生所繪畫出來良好的作品可以放置在美術協會或者美術室進行展覽或者售賣,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三、結語
高校的藝術培養應該是多種方式的,深入淺出的教學,首先教師自身也要不斷與時俱進來吸收更多的美術知識培養自身的藝術感,其次要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天賦來分層教學,引入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美術本身的表現方法上也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去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種方式,最后不斷練習和不斷創作,最終百煉成鋼。
參考文獻:
[1]焦海龍.試析高校美術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學研究,2015,(10):142.
[2]趙彬,鄒暢.高校美術教學中突出問題及對策探討[J].戲劇之家,2015,(19):190.
作者:熊洪 單位:宜春幼兒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