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城市園林是城市建設的基礎部分,通過園林建設能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建良好的居住空間。但是,在園林植物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病蟲害不僅會威脅植物的健康,還會造成植物死亡,應用以往傳統型的化學防治技術難以有效達到有效的防治效果,甚至在化學防治技術應用中出現了環境破壞現象,不利于園林的可持續發展。生物防治技術是當前應用的先進技術,利用生物防治技術能夠改變化學防治技術面臨的劣勢,具備非常強的應用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技術;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園林植物的生長狀態與植物種植效果有著直接聯系,而且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所以為了確保園林植物有更好的生長狀態,創造更加適宜的居住空間,必須要確保植物正常生長,建立良好的園林建設,推進園林工程的全面發展。在園林植物生長中出現的問題較多,其中,病蟲害是影響最嚴重的問題,所以在園林植物生長中需要加大病蟲害的防治力度,確保園林種植技術的進步。目前,在我國的園林植物種植中,針對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的手段相對較多,而且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也實現了防治技術的更新。生物技術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通過生物防治技術應用能夠有效實現病蟲害的抑制作用,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具備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1生物技術的基本內涵
在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的前提下,生物防治技術應運而生,與我國的科學技術進步有著緊密聯系。生物技術進行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中主要堅持生命科學技術為主要的依據,在生命科學的基礎之上實現科學技術的融合,滿足病蟲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就是利用自然手段滿足植物病蟲害的治理,利用昆蟲的病原微生物殺死害蟲,保證植物正常生長。在生物技術應用過程中,主要的作用機理是針對生物競爭者、寄生蟲以及捕食者等進行作用,即達到病蟲害的防治物目標,又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2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積極作用
第一,利用生物技術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控制,滿足病蟲害防治的可持續發展。在生物技術應用過程中結合病蟲害的天敵,有效地實現病蟲害源頭的治理,相比于以往的治理方法,能夠利用生態系統之間的生物平衡實現對病蟲害的制約,保障了園林病蟲害治理的科學性。第二,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具備著非常強的優越性。在以往進行病蟲害治理時,大多采用農藥噴灑或者通過對病蟲害生活習慣的分析,實現對溫度與濕度的調節。應用這種防治技術雖然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病蟲害防治目標,但是由于大量的化學農藥使用,再加上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調整,造成了大量的環境破壞現象,既不利于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也容易因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產生新的病蟲害。第三,生物防治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確保使用者以及植物的正常生長。生物防治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滿足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降低了農藥殘留,確保植物生長過程具備較強的安全性。而且生物防治技術在應用中結合不同的病蟲害類型,選用不同的防治手段,能夠滿足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提升,具備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園林植物病蟲害現狀
3.1園林病蟲害種類多樣
不同地區在園林植物的養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類型也有著較大的差別。通過研究發現,在植物病蟲害中最常出現的是銹病、褐斑病、白粉病以及炭疽病四種。第一,銹病。銹病出現之后能夠造成植物的侵害,引起植物葉片出現黃褐色的斑點,最終造成植物葉片發黃。第二,褐斑病。在植物感染褐斑病之后,在植物的葉片上會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斑點,在后期會出現葉片的發霉,隨著褐斑病的加劇,植物葉片上會形成大片的斑群。第三,白粉病。在植物感染白粉病之后容易出現葉片的灰色,并且呈卷曲狀態,植物的葉片上會形成白粉,嚴重將導致植物的枯萎、死亡。在花瓣植物感染白粉病時有可能引起不開花或者通過花莖蔓延到花餅或者根部。第四,炭疽病。炭疽病主要是影響植物的葉片,在發病初期葉片會逐漸出現綠色的褪去,而且出現的病狀面積逐漸增加,最終形成大面積的病斑,病斑往往呈現深褐色,葉片上還會存在大量的斑點,此種病毒出現在植物上不容易脫落,對植物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大。園林植物生長過程中還存在著非常多的蟲害類型,而且也會根據不同季節出現一定的變化。比如,在春季氣候變暖出現的介殼蟲、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現象較多,為滿足病蟲害的防治要求,需要工作人員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落實科學的防治辦法。
3.2病蟲害破壞了園林植物生長環境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然而一些工作人員具備的理論知識不足,往往只依靠農藥噴灑進行病蟲害的治理,采用此種手段不僅會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而且大量的農藥使用還會造成土壤和水環境的破壞,降低植物自身的免疫力。另外,大量的農藥在噴灑過程中容易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引起惡性循環,造成新的病蟲害出現。
4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措施
4.1應用天敵防治
在生物技術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可以采用以蟲治蟲的方式滿足病蟲害的治理,在選擇該方法時,要求工作人員首先針對需要進行治理的區域考察與分析,了解病蟲害存在的實際狀況和病蟲害類型,掌握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食物鏈,根據食物鏈科學設置病蟲害的治理方法,結合不同層級選擇恰當的天敵進行病蟲害防治,并且對選擇的天敵進行合理的規劃與分析。通過引進針對性的病蟲害天敵,降低病蟲害的惡化,遏制病蟲害繁殖,降低病蟲害對植物造成的影響。在天敵防治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針對病蟲害的天敵需要做好保護,利用恰當的防治措施,保障在繁育過程中蟲害數量達到絕對可控,并且始終保持病蟲害的天敵數量多于病蟲害的數量,發揮病蟲害天敵的防治優勢,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二,在天敵選擇方面需要適當地增加雌性天敵數量,讓天敵得到有效繁殖,對病蟲害起到抑制作用。第三,在建立的病蟲害天敵體系中,需要根據天敵的品種和數量進行科學分析、精準計算,保持謹慎的態度。在天敵引入之前要確保基本不存在病蟲害天敵,通過增加天敵品種構建完善的食物鏈,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4.2運用菌類防治病蟲害
利用菌類進行病蟲害防治是生物防治技術中應用較多的技術類型,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將菌類放置在植物生長區域內,利用對病蟲害起到抑制作用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病蟲害的規模和數量。在應用菌類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需要工作人員針對病蟲害的種類進行分析和調查,結合實際數量進行分析和計算,根據不同季節選取不同的治理方法。不同季節出現的病蟲害類型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在進行菌類選擇時,也需要結合病蟲害的種類展開分析和探討,明確哪種病原微生物會對病蟲害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實現對園區內微生物實際狀況的分析,結合實際情況確保病原微生物能夠真正起到病蟲害的抑制效果。目前,人們最常用的菌類包含青蟲菌、松毛蟲菌以及殺螟松桿菌。在菌類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中應用手段多種多樣,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其中包含了噴霧法、誘殺法以及土壤處理法等方法,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結合蟲害類型選取恰當的防治手段,在應用該方法時需要遵循應用步驟,準確了解園區內部的病蟲害類型,充分發揮菌類的應用價值。比如,在防治開始之前,針對相關病蟲害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征詢相關專家的意見,在菌類藥物選擇方面需要達到較強的可行性,確保植物生長體系的安全,讓菌類實現對病蟲害的抑制,滿足病蟲害的治理要求。
4.3加大對人工誘殺技術的應用力度
人工誘殺技術是病蟲害防治中非常關鍵的技術類型,通過該手段應用能大量降低園林病蟲害的數量,為植物生長創造更加適宜的環境。人工誘殺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包含兩種類型:第一,植物誘殺。在植物誘殺過程中需要種植具備捕捉病蟲害能力的植物,比如說捕蠅草、誘餌樹等,有效實現對病蟲害數量的抑制。第二,人工信息素誘殺。在該技術應用過程中人為地進行動物識別信號的釋放,吸引害蟲,讓害蟲實現雌雄交尾或者召集同伴,最終實現對病蟲害的集中治理。在采用人工信息素誘殺手段時,需要工作人員針對雌性病蟲害的出現類型進行分析,加大對信息素的收集,然后再利用技術手段研制出相應的動物信息素,誘導病蟲害交尾或者集中,最終滿足病蟲害的處理。目前人工信息素治理手段應用并不成熟,技術應用范圍相對狹窄,所以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進行分析與選擇。
4.4應當加強對生物農藥的研究和創新
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的作用類似,都能夠起到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但是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也有著較大的差別,生物農藥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同時降低農藥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惡性循環。為了滿足生物農藥的應用,要求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生物農藥的研發,利用現階段的高新技術手段從植物中進行相關因素的提取,確保生物農藥具備較強的安全性。另外,在生物農藥的研發過程中,需要針對生物農藥對人體造成的危害進行分析,不允許出現對人體傷害較大的生物農藥。為了滿足要求,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首先需要針對病蟲害的種類進行分析,結合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探討,準確掌握病蟲害出現的類型以及影響因素,加大對先進技術的選擇,確保農藥產品具備較強的應用效果,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在生物農藥研發完成之后,可以在試驗田進行使用,仔細分析生物農藥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效果,確保生物農藥不會產生生態環境的破壞,并且起到良好的病蟲害控制效果。最后,經過反復試驗,在生物農藥使用過程中,需要明確其配比和含量,發揮生物農藥的應用優勢,在實際的生物農藥使用中,需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進行配比,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需要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
4.5培育抗病蟲害新品種
在園林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現象無法避免,為了滿足病蟲害的治理要求,需要結合園林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分析,可以利用基因技術、分子技術等實現對植物基因的改造,促進植物具備較強的病蟲害防范作用。在進行抗病蟲害植物品種的研發時,可以加大技術手段使用,根據病蟲害出現的類型以及病蟲害的基因,在病蟲害天敵中注入新的基因片段或者使用恰當的飼養方式。比如,利用基因功能較強的飼料進行喂養,培育新的抗病蟲害品種,確保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提升。
4.6利用工程微生物防治病蟲害
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滿足要求,可以利用微生物防治手段起到良好的殺蟲效果,在生物技術應用過程中針對核多角體病毒進行改造,讓生物防治技術的控制范圍得以擴大。在微生物防治技術應用中,可以在土壤中進行細菌的使用,防止土壤中存在病蟲害影響到植物生長,也可以利用殺蟲基因轉接于土壤芽孢桿菌的成功先例,比如說BT基因、幾丁質酶等,對土壤中的病蟲害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該技術應用過程中,還可以實現殺蟲基因轉接于枯草桿菌,在經過發酵之后能夠產生大量的生物殺蟲劑。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微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發,在雜草狗牙根中提取出了寄生危害的病原細菌,可以將其研制成疫苗。在金錢花中也存在著天然殺蟲劑,既能夠實現殺蟲效果,又能夠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4.7提高綜合素質,加強隊伍建設
首先,在進行園林病蟲害防治中,管理人員需要落實科學的崗前培訓,讓工作人員有更強的技術和能力,只有確保能力與素質達到規定標準,才能夠真正地起到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其次,在病蟲害治理中,需要定期開展相應的培訓講座,邀請專家對先進的知識與方法進行講解,加大對病蟲害治理過程的分析,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并且結合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確保工作人員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掌握更多的病蟲害治理知識。然后,結合病蟲害治理要求設置相關的課程,并且落實對病蟲害治理的實際操作要求,工作人員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對于工作能力較強的人員給予獎勵,并且在合適機會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訓平臺,讓工作人員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促進自身知識水平的提升。最后,各工作人員之間需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根據不同的植物生長狀況以及病蟲害類型進行探討,加大對病蟲害的了解,做到資源共享,更好地創建植物生長環境。
5結語
總而言之,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生物技術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相比于以往的化學防治技術具備的優勢非常明顯。所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需要加大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結合病蟲害的出現特點,設置恰當的病蟲害天敵,利用菌類、基因工程以及生物農藥等,合理控制病蟲害的范圍,為植物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葉林盛.生物技術在園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綠色科技,2019(13):88-89.
[2]謝文.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9(06):41-42.
[3]余科.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滲透研究[J].花卉,2019(04):278.
[4]劉坤.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1):178.
[5]張偉民.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滲透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01):72.
作者:李霞 單位:定西市安定區中華路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