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音樂教學審美功能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現狀
在音樂教學的歷史上,中小學的教育大綱經過了幾次修訂,有刪改的、有增加的,使得教育越來越完善,但是唯有音樂教學的什么教育沒有改變,一直被保留下來。我國的素質教育講究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故而中學生學習音樂是必須的,必須“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審美素質是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審美功能的重要性
音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具有專業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體會出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體會,從而使人心情平和,開啟一道智慧的大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成為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說音樂只是幾個音符的跳動,演繹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然而任何的音樂都有其獨有的感情色彩,音樂更是一種情感藝術,他可以隨時演繹不同的人生故事,貝多芬說:“音樂盡管它千變萬化,但歸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間的橋梁。它能夠確切地反映個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質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識及整個情感世界。”音樂會識人禁不住的思索以前的種種,引人入勝。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往往起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讓蒙恩價接近音樂,體味音樂闡釋的的酸、甜、苦、辣。音樂的審美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愛,更能讓他們感情隨著音樂而起伏,達到學生從外形到氣質、感情的巨大改變,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還能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情趣。音樂修養的提高,勢必促進道德修養的提高,也可以說,音樂審美教育的功能促進了道德主體育德的養成。
三、音樂教學中審美功能的展現
1.音樂鑒賞引審美
走進音樂的第一步是學會鑒賞音樂,這是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擁有一個好的鑒賞能力的學生而言,能夠豐富學生的感情,提高個人素養。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音樂體驗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對所聽到的音樂做出自己的評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音樂是建立在聽覺的基礎上的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必須立足于聽,必須把發展學生的音樂敏感度,有一個好的音樂攝取介質也是很重要的。給學生上音樂欣賞課,讓其在課堂這個神圣的地方欣賞一些經典之作,以凈化他們的心靈。我們在欣賞樂曲的同時,也就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通過對音樂美的熏陶,自覺地拋棄那些粗俗的雜念和情感,使心靈得到凈化,讓教育與自我完整融為一體。音樂能確切地反映個人和人民的精神。
2.音樂歌唱顯審美
歌唱時表現音樂的最原始的途徑,通過不同頻率的聲調來傳達情感,在古代男人女人會在田野里面高唱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情,歌詞也是即興而作,這之中透漏出他們的點點愿望、期待。再現在音樂教學中,唱教學是中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一種表現形式。歌唱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在唱歌的過程中,他們深入的接近音樂,可以更好的表現音樂、表達自己的感情。由此可以看出,演唱也是需要傾入感情,加入感情的音樂會更有韻味,在表演時也更能將人們帶入自己的感情中,引人入勝。在學生掌握好演唱的歌曲后,根據自己本身的優缺點對歌曲進行處理加工,是自己駕輕就熟。在這個過程中,音樂從速度力度、乃至演唱形式等方面進行一些變化,使歌曲的表現形式更加完美,情感的表現更加深刻、動人。
3.音樂創造促審美
音樂創造是音樂教學中創造性的有意義的活動。在現在多元化音樂的局勢下,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們慢慢對音樂更加重視。課程標準把創造列入音樂教學的領域之一,而且創造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創造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掘出學生的潛力,提高審美的水平。音樂創作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中學生是具有創作能力的。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以增加他們的自信,更快的肯定自己,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趙耀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第七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