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音樂特點與風格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民族音樂是在特定地域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下所形成的對民族生產生活的藝術化寫照。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毛南族音樂是管窺毛南族人風俗民情的主要窗口,它折射出歷代毛南族人的精神情感和價值追求。在傳承發(fā)展的過程中,毛南族音樂所顯露出的鮮明特點和風格,洋溢著別致的美學內涵。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確毛南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是在剖析美學內涵的基礎上促使其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之一。
【關鍵詞】毛南族;民歌音樂;特點;風格
雖然毛南族是我國眾多民族中人數(shù)較少的一個民族,但是卻擁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并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毛南族文化。毛南族音樂不僅是毛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更是毛南族文化的藝術底蘊。毛南族音樂主要包括毛南族的民歌、樂器和舞蹈,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代表著毛南族人的審美理想和精神信仰。以民歌為主要內容的毛南族音樂旋律性和實用性較強,這也造就了其直接抒情、樸實浪漫的音樂風格。對毛南族音樂風格和特點的辨析可以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毛南族音樂的魅力所在,幫助毛南族音樂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下實現(xiàn)良性傳承和發(fā)展。
一、毛南族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
與我國很多少數(shù)民族一樣,毛南族族人也酷愛歌舞,音樂已經融入他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歌傳情、以歌達意已經成為毛南族的一個傳統(tǒng)習慣。幾乎每個村寨、峒場都有若干個非常出名的歌手或歌師,這些歌手、歌師會得到他人的尊敬,用“勞者歌其事、戀者歌其情”來形容音樂在毛南族生產生活中的地位毫不夸張。唱歌是毛南族人最喜愛的文娛活動,小到聚會、大到過節(jié),毛南族人都要唱歌,用音樂來表達其情感,而且,毛南族人在歌唱時,詞曲大都隨編隨唱,自由靈活。除了隨編隨唱的民歌之外,毛南族的音樂經過長時間的沉淀,已經形成了具有固定體裁的音樂體系。早在遠古時期,毛南族人便采用古歌謠和古咒語的形式來演唱民間歌謠。受當時文化背景的影響,當時的毛南族古歌謠雖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耕種、狩獵等生產生活狀況,但更多是反映請愿、祭祀等具有宗教色彩的內容,這種古歌謠或古咒語都是口頭流傳,大多已經失傳。在漫長的封建王朝時期,毛南族的音樂體系逐漸完善,尤其是在元朝之后,在古歌謠和古咒語的基礎上,毛南族人結合其所生活的社會背景和日常生活狀況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歌謠,并廣為流傳。從現(xiàn)存的史料可知,封建王朝時期毛南族音樂從創(chuàng)作內容上逐漸分化為勞動歌、兒歌、風俗歌以及苦歌等幾個方面,其藝術表現(xiàn)與古歌謠、古咒語相比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動亂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毛南族音樂只是在內容上有了基本的分類,但是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音樂體系。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著毛南族人生活狀況的改變以及國家對民族音樂藝術保護措施的實行,毛南族音樂才被凝練出完整的文化體系,根據(jù)不同的依據(jù)在體裁、內容、形式上有了具體的分類。此后,在對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背景下,毛南族音樂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在與其他民族音樂文化交流交融的過程中,產生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毛南族音樂的主要特點
(一)內容豐富多樣毛南族音樂有著非常豐富而多樣的內容,并且這些內容都有著詳細的劃分依據(jù)。具體而言,毛南族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毛南戲以及傳統(tǒng)祭祀樂舞,民歌、戲曲和傳統(tǒng)樂舞各有所長,各具魅力。如果按照內容對毛南族音樂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神話歌、史歌、情歌、勞動歌、風俗歌、苦歌、兒歌和譏諷歌等近十類;從形式上對毛南族音樂進行劃分的話,可以分為歡、比、耍、排見和師公調五類。其中,“歡”是毛南族人在喜慶節(jié)日時在主人家中演唱的音樂形式,具體分為“歡草”和“歡單”兩種類型。“歡草”被叫作“喔喂歌”,因為其歌曲段落末尾常以“喔喂”這一襯詞進行修飾;而“歡單”由于歌詞段落末尾用“啰喂”修飾,因而也被叫作“啰喂歌”。“比”主要是毛南族人戶外所唱歌曲的統(tǒng)稱,具體有“比條”“比單”“比早”和“比三組”四種形式。“耍”是毛南族音樂中的一種小調,它輕松活潑、自由靈活,可分為“比耍”和“歡耍”兩類。“排見”是一種敘事類歌曲,其內容主要是一些人物或者神話傳說,歌詞對仗工整、韻律感強,一般是由年長的歌師在熱鬧喜慶的場合獨唱。“師公調”是毛南族人在宗教儀式如還愿、祭祀等場合中師公們唱的歌曲。此外,樂器和舞蹈也是毛南族音樂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毛南族樂器主要有法器類樂器、擊奏類樂器和鼓吹類樂器,法器類樂器有銅鈴、師刀等;擊奏樂器有長鼓、小銅鼓等;鼓吹類樂器有嗩吶和長號等。多姿多彩的毛南族民間舞蹈一般出現(xiàn)在重要的場合,如師公進行宗教活動時,熱烈奔放、活潑詼諧的舞蹈與音樂相和相生。
(二)調式平穩(wěn),旋律流暢毛南族的音樂大多采用五聲羽調式或宮調式,以“歡草”的音樂歌詞為例,每首歌由八句歌詞組成,每句歌詞為五言,并且分為三節(jié)來歌唱,疊唱為十二句,也就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七八三四”的結構,這樣勒腳歌的形式韻律感很強。另外,毛南族的音樂也可以疊唱偶句歌詞,因而形成了由相似的上下句組成的復樂段,其中第一段止于羽音,第二段止于宮音,羽宮相互交替,形成了調式平穩(wěn)的毛南族音樂。在旋律方面,毛南族的音樂也相對平穩(wěn),很少出現(xiàn)五度以上的跳躍,而且其旋律的鋪展手法主要是重復。如“耍”這種小調中的兒歌,雖然沒有字數(shù)的限制,但是其所有的詞句都用一種曲調,并且只有單聲部和二聲部兩種,音樂節(jié)奏輕快隨性,旋律流暢活潑。毛南族的婦女經常在抱小孩時即興哼唱,其流暢的旋律就如汩汩清泉流動,讓人全身放松。
(三)實用性突出毛南族的音樂與族人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以說毛南族音樂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音樂已經成為毛南族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日常的敘事聚會還是有儀式性的喜喪之儀,毛南族人都離不開音樂,也正是因為音樂的存在,讓毛南族人的日常生活具有了藝術底蘊,讓喜喪奠儀更有了儀式感。音樂對于毛南族人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除了從上文中所提到的勞動歌、風俗歌、苦歌以及情歌等以內容劃分的音樂類別,可以看出毛南族音樂的實用性之外,還有很多的日常小調也能凸顯出毛南族音樂的實用性,如欄門歌這類歌曲是在婚娶儀式中新郎迎接女方母親進屋的一種歌舞形式。這類歌曲較為傳統(tǒng),一直流傳于毛南族民間,新郎會即興填詞,甚至以舞伴歌,對于活躍婚禮氣氛有著很大的作用。毛南族音樂有著豐富的內容和多種體裁,但這些內容和體裁都可以根據(jù)場合、對象和內容進行即興改動,以讓音樂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果,這便是毛南族音樂實用性的集中表現(xiàn)。
三、毛南族音樂的主要風格
(一)和諧唯美,浪漫自然毛南族音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敘唱人類起源及創(chuàng)世神話的民歌,如《創(chuàng)世歌》中敘唱的人類誕生以及《女媧歌》中唱的女媧造人,這些民歌代表了毛南族先民對世界、自然和天人關系的最初理解,雖然較為原始,但也體現(xiàn)了他們唯美、浪漫的審美意識。除了神話歌之外,毛南族音樂中的勞動歌、情歌等歌曲都蘊藏著毛南族人對浪漫主義和美好愿望的追求,是音樂藝術和民族意志完美結合的表現(xiàn)。《紅筵開壇歌》是毛南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之一,這一民歌作品中對毛南族人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所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奮斗進行了贊美,整首歌曲洋溢著人與自然相依相存和和諧理念。毛南族音樂中還有很多像這樣具有深遠意境的樂曲,這些樂曲無不將毛南族人浪漫、堅韌的民族性格融入其中,輔以婉轉的曲調顯得更加悠遠、濃郁,富有一種自然的藝術氣息和魅力。當然,為了讓音樂更加具有和諧唯美、浪漫自然的風格,毛南族人除了把藝術審美和民族意志嵌入到音樂當中,還采用修辭手法讓樂曲具有一種美輪美奐的意境和直達心靈的力量,擬人、排比、比喻、借景抒情等都是毛南族音樂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在修辭手法的裝點下,毛南族音樂達到了詩化的效果,形散意不散,朗朗上口、親切自然。
(二)樸實直接、精神飽滿毛南族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充沛,并且會直接將樸實的情感抒發(fā)出來。這種情感有苦有樂,有悲有喜,但卻會讓人在悲喜憂樂的交織之中感受到一種生命力,而音樂中蘊含生命力來自毛南族人的飽滿的精神。毛南族人對生活的熱愛、對情感的渴望從來不會在音樂中掩飾,如《今晚鳳凰飛進村》這一情歌直接表達除了毛南族人對親朋好友到來的喜悅之情,還有《花竹帽兒伴我進入甜夢里》將年輕人對愛情的憧憬和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像這樣直接抒發(fā)樸實而真摯情感的歌曲在毛南族有很多,它們反映著毛南族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同時也通過情感的表達讓音樂具有了一種不落俗套的風格。音樂除了表達情感之外,還被毛南族人用來刻畫生活,進而反映出毛南族人的精神世界,如《牧羊歌》《打獵歌》《采茶歌》等均通過對生產生活狀況的刻畫與描寫,反映出毛南族人勤勞務實的精神品質。除此之外,還有《三九的傳說》等民歌則通過對一些史詩或根據(jù)史詩虛構的故事,敘唱表達出毛南族人面對壓迫勇于斗爭和反抗的精神。總而言之,生活有百味,毛南族的音樂便有百感。通過音樂,毛南族人將他們飽滿的精神世界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而由于情感的表達和精神的傳遞,毛南族音樂形成了一種樸實有力的藝術風格。
四、結語
音樂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藝術形式,來源于生活,其特點與風格的形成往往與創(chuàng)作者的生存、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世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毛南族音樂在悠久的發(fā)展歷程中,逐漸形成包括豐富內容、多元體裁和鮮明風格在內的藝術文化體系。作為中華樂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毛南族音樂應該在明晰其特點風格的基礎上,進一步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在新的文化語境下綻放其魅力。筆者從內容、調式旋律和應用性三個層面對毛南族音樂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同時結合相關曲目對毛南族音樂的風格進行了歸整。明晰毛南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是為了給更多的人打開一扇了解毛南族音樂文化的窗戶,促進毛南族音樂在新時期的傳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秋霞.毛南族民歌分類初探[J].北方音樂,2017,37(14),21-21+55.
[2]歐雯瑄.毛南族民間音樂的歷史與發(fā)展淺探[J].廣西地方志,2009,(10):78-80.
[3]王鶴.毛南族民歌的美學內涵與藝術傳承[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12):118-121.
[4]孫莉.廣西毛南族傳統(tǒng)音樂研究綜述[J].齊魯藝苑,2014,(02):41-45.
作者:謝姿媚 曾宏華 單位:河池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