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美麗鄉村”等戰略的實施,社會對于園林技術專業人才的德育素養、工匠精神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必須要將“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當中,提高學生的匠心品質。基于此,分析了園林技術專業工匠精神內涵,探討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針對當前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現狀,積極探索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學生工匠精神的意識和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園林技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在城市建設、城鄉規劃中對于園林綠化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可以說園林景觀設計決定著城市外在形象,關系著人們生活質量。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工匠精神”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工匠精神”必須充分滲透和融入到各行業當中,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樣在高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中,也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除了園林專業知識的教授和專業實踐技能的提升,還必須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專業教學的各環節,全面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品質、愛崗敬業職業精神和創新探索能力。
1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精神”最早是作為一種職業能力、職業品質、職業精神的體現,是從業者內在價值觀念和外在行為表現的集中體現。狹義的“工匠精神”,僅僅局限于企業從業者,對待崗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對待產品制作和創新進精益求精,對待技術不斷突破和創新。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不僅在企業管理和個人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還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賦予其新的內涵。既包含個人層面認真、執著、一絲不茍的愛崗敬業精神,也包括企業家層面創新、敬業、執著的企業家精神,還包括國家層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只有倡導工匠精神,才能精益求精,擎起“中國制造”;創新突破,詮釋“中國創造”;薪火接續,傳承“中國風范”。同樣對于園林事業發展而言,園林技術從業者也必須具備和踐行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執著、專注的工匠精神,用“繡花”精神做好園林綠地養護、園林工程施工、園林植物的繁殖與管理等工作,才能打造出完美的生態環境,打造“山青、水綠”的高顏值園林景觀。
2工匠精神融入園林技術專業的必要性
2.1工匠精神是園林專業人才必備的職業精神和態度
新時代社會和企業對于各類專業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更包括對于專業和崗位的熱愛程度,對于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吃苦耐勞的品質、正確的價值觀念等綜合素養。工匠精神與高職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相融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園林技術專業知識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動力。可以說工匠精神的缺失,就會讓其職業態度和價值觀念發生偏差,就不可能具備堅持不懈的創新能力,不可能在園林類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奉獻自己力量。工匠精神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職業精神,是一份崗位職業,是新時代園林專業人才必備的職業精神和態度,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等職業素養培育中,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2工匠精神是園林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園林設計和施工管理的價值不僅是運用藝術審美和技術手段,為人們營建一個清新自然、安全舒適的優美環境,更是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體現著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中國園林精湛的造園技藝、詩情畫意的表現手法、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園林體系中獨樹一幟,比如蘇州拙政園、無錫寄暢園、揚州個園、番禺余蔭山房、承德避暑山莊、上海豫園、北京頤和園等園林都是造園者精益求精、執著創新以及對園林景色的極致追求“工匠精神”的成果體現。可以說沒有園林設計者、園林建造者等園林設計人才高尚的職業道德、高超的造園技藝、別具匠心的創新意識等“工匠精神”,就沒有中國園林的輝煌成就。因此對于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是新時代我國園林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2.3工匠精神是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內在
動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外文化思潮、價值觀念的涌入,使當代社會追名逐利、人心浮躁的現象屢屢發生,嚴重阻礙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發展。工匠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崛起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傳統文化精神的當代呈現,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可以說工匠精神是踐行“十四五”規劃的時代需要,是推進“四個全面”的時代需要,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需要。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園林技術專業,打造園林專業匠人,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是我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名片,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3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的現狀
3.1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體意識不強
目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心都放在了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方面,而對于職業精神、道德素養、價值觀念等思政教育的相對忽視。另外,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學生自身創新能力、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而忽視了學校自身思政教育體系以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因此,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要落實工匠精神培育的工作,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增強高職學校的主體意識,將人才培育和思政教育目標定位于提高園林技術專業人才人文精神、創新能力、正確的價值觀念、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2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頂層設計
目前高職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鮮明的“功利主義”特點,大多只重視“1+X”通過率、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業率等短期目標,對于工匠精神的融入僅僅局限于日常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等環節,而缺乏對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整體性、系統性考慮,也無法讓工匠精神的培養真正落地生根。因此,工匠精神的培養并非一節課、一場講座所能解決的,而是需要長期、系統的堅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必須做好工匠精神培養的“頂層設計”,即從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職業生涯發展、人生可持續性發展角度來明確工匠精神的培養目標,全面規劃思政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思政教育內容、考核評價體系等全過程,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明白工匠生對于自身發展以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才能在學習和園林崗位工作中主動地去感悟、尊重、踐行、追求工匠精神。
3.3忽略工匠精神的人文性
工匠精神并不等同于勞模精神、思政教育,而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千百年來經過勞動實踐所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目前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工匠精神的培養卻恰恰忽視了“人文性”。比如在高職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重技輕人的現象,將學生對于園林技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作為人才培養是否合格的唯一考核標準,而偏離“以人為本”的教育初衷,嚴重偏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總之,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對于人文性的忽視,讓工匠精神的培養缺少人文環境的支撐,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和思政教育也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4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4.1從園林文化出發,培育學生的園林“初心”
首先,從高職園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出發,除了現代園林營造技法相關課程之外,還需要開設《中國園林史》《中國園林文化史》等課程,將蘊含深厚園林文化的《營造法式》《園治》《長物志》《花鏡》等傳統園林古籍融入其中,豐富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的審美深度、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從古代園林匠人高超的技藝、造園意蘊中汲取營養,進而培養學生的園林“初心”,立志成為新時代的園林匠人。其次,開展豐富的園林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觀中國著名園林,感受古典園林“步移景異”的造園技藝和“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造園思想;讓學生置身于充滿園林美感和濃厚文化內涵的園林當中,通過對于園林美的發現、欣賞和鑒別,感悟古代園林匠人偉大的“工匠精神”,進而從專業層面激發其對園林技術的熱愛之心。比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生參觀蘇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滄浪亭等園林,讓學生領略江南私家園林的秀麗風光之余,也身臨其境地感受蘇州園林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并通過對于園林“空間組織”“建筑和景觀布局”“景觀小品比例尺度”“掇山理水”等傳統造園手法進行調研及實測鞏固所學專業知識,培育學生的園林“初心”。再次,營建具有園林特色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如沐春風般時刻感受園林文化的熏陶,進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于園林技術專業的認知,實現工匠精神的培養。比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都以蘇州園林為范本,打造具有詩情畫意的蘇式園林的校園建筑景觀,將蘇州園林文化融入校園,讓學生時刻沐浴在美輪美奐的蘇州園林美景當中,深刻感受蘇州古典園林鬼斧神工般的造園手法以及能工巧匠們所秉承的職業信念、具備的高尚職業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園林審美素養,為學生的園林技術學習之路和園林從業之路奠定基礎。
4.2從園林職業技能出發,打造學生園林“匠心”
首先,從園林技術職業技能出發,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園林技術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與工匠精神的培養一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因此借助思政課程好和課程思政,將工匠精神融于各類專業實踐課程當中,讓學生學習園林技術實踐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和職業精神,逐漸塑造學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鉆研創新的職業品行。其次,借助園林技能大賽和校企合作項目,提高學生的園林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匠精神。在園林類職業技能大賽的備賽、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逐漸培養學生認真專注的態度,探索創新能力,精益求精的精神。比如2021年在江蘇徐州舉辦的《首屆全國園林綠化職業技能競賽》,讓參賽學生通過比理論、拼技藝全面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另外,還可以通過引入園林企業實踐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習實訓等方法,利用園林企業的優勢和行業標準,逐漸建立高標準的園林技術職業能力培養模式,通過高標準的職業化訓練培養學生的園林“匠心”,為今后園林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3從園林職業信念出發,堅定學生園林“恒心”
首先,提高學生對于園林技術專業的認知水平,形成堅定的職業信念,促進其對于園林職業、園林技術崗位的認可度與熱愛度。因此,需要加深學生對于園林技術專業、未來從事崗位、職業生涯發展的認知,才能讓學生發自肺腑地熱愛園林技術專業,肯定園林技術崗位的從業價值以及人生意義。比如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就業與創業指導》《形勢與政策》等思政課程,從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的角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逐步形成堅定的園林職業信念,創作出園林精品,實現人生價值。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引入園林行業勞模、園林技術專家、園林技術專業優秀畢業生等進入課堂,通過現身說法的形式,讓學生從這些園林設計專業的佼佼者身上深刻感受其對于園林行業的堅守、執著、恒心、意志,加深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園林技術專業的熱愛之情,樹立堅定的園林職業信念。比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為宗旨,開展“工匠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邀請園林技術業內專家、名師與師生進行交流分享從業經驗,“文化育人”和“技術育人”雙線并舉,不斷拓展學生的園林專業視野,提高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感悟,堅定學生園林“恒心”。
5結語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是園林專業人才必備的職業精神和態度,對于園林技術專業發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以及國家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須從社會、學校、企業、教師、學生等方面出發構建科學完善的工匠精神培養體系,才能以工匠精神為引導,切實提高園林技術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進而推動我國園林事業的發展,為人們營建一個環境優美、綠色生態且充滿文化內涵的園林景觀環境。
作者:張葉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