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園林是我國城市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的同時,也能夠改善我國城市面臨的空氣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等現狀,但是,由于環境、氣候、地理位置、功能作用等不同,生態園林中所適宜生長的植物也不盡相同,應根據這些不同合理配置生態園林中的植物,使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同時為響應國家政策——推進“城市化”發展,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了城市,在城市扎根發展;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在農村地區拔地而起,兩者給更多地區賦予了“城市”的標簽。而在城市建設中,生態園林建設十分重要。例如,生態園林中的植被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有凈化空氣以及參與水循環、氧原子循環等過程的重要作用。因此,合理配置植物至關重要。
一、植物在生態園林景觀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園林景觀建設不僅可以起到裝飾、美化城市的作用,種植的植物還能起到滯留和下滲雨水進而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在生態園林景觀中,草皮的種植十分常見,占地面積大的草皮在降水量增加時能夠使水經土壤下滲,同時綠化植物還能吸收一部分降水。生態園林是很多生物的棲息地,植物種類多樣化,有助于維持園林景觀物種多樣性,進而有助于維持生態環境平衡[1]。
(二)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改善空氣質量
綠色植物可以凈化空氣,而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改善空氣質量。例如,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0m2的樹林基本可以把一個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完。可見,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應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樹林,才能調節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比例平衡,保持空氣清新。
(三)有利于美化環境,放松心情
生態園林景觀是專業的設計人員精心設計后建設的,其能夠給城市千篇一律的灰白建筑增添一抹綠色,對城市的美化作用很大。同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強的觀賞價值,在城市居住、生活的人一般都面臨著很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在閑暇之余到園林中觀賞這些植物可以使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2]。
二、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原則
(一)生態優先原則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空氣質量逐漸下降,個別破壞、污染嚴重的城市已經深受霧霾等環境問題的侵害。鑒于此,生態園林中的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生態原則。例如,針對草皮的種植,應注意草本植物種類的選擇,以保證植物適應當地環境,達到美化、綠化目的;應注意草皮形狀的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外觀魅力,另一方面要考慮雨水收集功能,如采用中間低、兩邊高的設計,雨水會流向地勢低的地方,進而滯留、收集雨水,這將使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3]。
(二)景觀性原則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觀賞、美化作用,故除了生態優先原則,應遵循景觀性原則,遵循此原則要注意在植物屬性、高低、顏色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如常常可以看到綠色草本植物中間種植紅色、黃色等顏色的花植,這便是基于景觀性原則的設計[4]。
三、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方法
(一)廣場植物配置
廣場植物配置必須保持連續性、協調性,只有擁有了這兩種特性,才能體現出植物配置的豐富性和個性。要完成對這些景觀的藝術化處理,不單單要在色彩上、空間上給人以美的感受,還要從時間上讓人們感受到美,比如,在季節交替時讓人們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除了美觀性,更要注重群落結構合理,提升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避免植物遭到病蟲害侵蝕。
(二)小區植物配置
小區植物配置與廣場是不同的,此處屬于小范圍,但是人群較為密集,住戶來來往往,更加需要利用聲音、影子及光線等對植物進行配置。光、影是兩種奇妙的東西,影憑借光而存在,光因為影更顯奇妙,巧妙地利用光、影,可以讓景觀更富有層次感、神秘感,更具有深度。若是能夠將植物和水面等映襯起來,則就像神話中描寫的仙境一般美麗。色彩搭配當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可以讓人產生奇妙的聯想,而且可以讓景觀顯示出別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豐富空間意境。
四、結語
該文對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作用、原則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實踐中得到應用并發揮作用,相信在不斷優化我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大背景下,我國城市建設會越來越好,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董海霞.景觀植物配置在園林綠色生態中的應用[J].環境與發展,2017(5):131,133.
[2]程偉斌.生態園林建設中的植物配置分析與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10):213-214,218.
[3]朱朝.鄉土植物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3):1599-1600,1603.
[4]何修俊.淺析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J].科協論壇,2010(6):104-105.
作者:陳振潔 單位:杞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