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特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方法從人民醫院擇取320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對所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320例患者中,20例發生醫院感染,年齡在70歲及以上、住院時間超過15天、合并基礎疾病、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侵入性操作、預防應用抗生素均是醫院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結論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高,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制定有效預防及干預措施,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臨床特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3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65例,女155例,年齡26~90歲,平均(68.96±11.36)歲,病程7~17年,平均病程(7.63±1.08)年,疾病類型包括冠心病、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性心臟病等。
1.2方法
對所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為依據對患者醫院感染情況進行判斷,并對感染情況進行了解,對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資料和未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資料進行對照分析,從年齡、住院時間、是否合并基礎疾病、心功能分級、侵入性操作、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等方面進行,總結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20例患者中,20例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6.3%,其中8例呼吸系統感染,包括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率為40.0%;6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感染率為30.0%;4例胃腸道感染患者,感染率為20%;2例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感染率為10%。感染患者中,年齡在70歲及以上占比為70.0%(14/20)、住院時間超過15天占比為45.0%(9/20)、合并基礎疾病占比為80.0%(16/20)、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占比為50.0%(10/20)、侵入性操作占比為35.0%(7/20)、預防應用抗生素占比為25.0%(5/20);未感染患者中,年齡在70歲及以上占比為35.0%(105/300)、住院時間超過15天占比為21.3%(64/300)、合并基礎疾病占比為40.0%(120/300)、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占比為17.7%(53/300)、侵入性操作占比為16.7%(35/300)、預防應用抗生素占比為10.0%(30/300);可見年齡在70歲及以上、住院時間超過15天、合并基礎疾病、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侵入性操作、預防應用抗生素均是醫院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
3討論
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特征如下:呼吸系統是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在醫院感染中,肺部感染最為常見。心血管內科患者通常會伴隨心力衰竭癥狀,并存在肺水腫、肺淤血等癥狀,這也會降低肺部防御功能[2]。另外因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多需要長時間臥床,很少活動,影響分泌物引流。同時,病室中空氣質量不佳,加上探視者人數多,容易出現交叉感染現象[3]。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通常存在慢性病遷延不愈以及病情危重等特點,另外部分患者年齡大,需要予以侵入性操作,如機械通氣、氣管插管的等,這也會使醫院感染發生率增加。通常情況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心功能通常伴隨一定問題,影響各器官供血,降低患者的免疫力,這也為病原菌入侵提供了機會,加重了心功能損傷,進而發生醫院感染現象[4]。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不僅無法對病情進行控制,還可能導致其他病菌感染,使感染率提高。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高,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制定有效預防及干預措施,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東偉.探討和分析心血管內科患者出現的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以及臨床表現特征[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01):16-16,32.
[2]李玉柱.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J].飲食保健,2018,05(51):44-45.
[3]管燕.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0):48.
[4]孫彩琴.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合并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0):152-153.
作者:陳挺 單位:河南省鄧州市人民醫院院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