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PDCA循環在感染管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pdca循環在重癥醫學科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重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常規組采用常規管理,管理組采用PDCA循環管理,對比2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結果管理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67%,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8.33%(P<0.05)。結論PDCA循環在重癥醫學科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醫院感染管理重癥醫學科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重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60例。常規組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29歲~72歲,平均年齡(60.82±0.63)歲;重要臟器功能衰竭12例,休克11例,腦血管意外11例,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內分泌急癥14例。管理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29歲~73歲,平均年齡(62.11±0.55)歲;重要臟器功能衰竭13例,休克10例,腦血管意外12例,消化道大出血11例,內分泌急癥14例。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家族性精神類遺傳病以及存在溝通障礙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包括生命體征檢測、一般性抗感染指導等。管理組采用PDCA循環管理,即:①計劃階段:成立PDCA循環管理小組。小組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結合重癥監護病房管理的難點和薄弱環節,嚴格制定針對性的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管理計劃。②實施階段:根據制定的管理計劃,組織重癥醫學科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熟悉重癥監護病房常見醫院感染類型、預防措施以及護理技巧,要求臨床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并定期對重癥監護病房、空氣、設備儀器等進行消毒、殺菌處理。③檢查階段:小組成員收集資料,評估患者醫院感染情況以及臨床護理人員培訓情況,針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醫院感染問題,進行討論,提出改進措施。④處理階段。小組針對前三個階段的管理和評估評價資料,進行總結,制定改進護理措施,經開會討論后進行實施,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管理環節。
1.3評價指標
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及器械檢查結果,對比2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管理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67%,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8.33%(P<0.05)。
3討論
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多合并基礎性疾病,病情復雜且危重,身體免疫力差,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近年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積極地對易感因素進行預防和處理,是防止醫院感染的關鍵。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法較為形式化,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風險管理意識差,難以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不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導致整體臨床護理效果欠佳。近年來,PDCA循環管理在重癥醫學科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得到一定的應用,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通過對醫院感染相關的項目進行不斷分析、總結,再分析、再總結一系列循環管理后,去掉劣勢,保存優勢,然后提出最優化的解決方案的過程。一方面,加強重癥醫學科臨床護理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護理水平;另一方面,定期評估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類型,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改進措施,以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確保臨床診療安全。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PDCA循環管理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僅為1.67%,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金明月.PDCA循環模式在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6):132-133.
[2]何繼菲.PDCA循環法在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9):107-108.
[3]萬玉英,韓小建.PDCA循環加強ICU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對控制MRSA醫院感染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34):4777-4779.
作者:張衛華 單位:豐城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