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踐性音樂教學方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課程的改革以及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教育部對許多課程都進行了改革,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產生變化,音樂教師想要跟上時代的要求,需要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動機,嘗試音樂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方法,以給學生提供更貼近需求的課程。
一、音樂源于生活——與學生共同探索過去的故事
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是對過去生活細節的凝固表達。部分音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懂得利用歷史的厚重感來吸引學生,單純的模仿演唱教學,是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的。[2]以《勞動號子》教學為例,大多數音樂教師會對音樂背景一帶而過,主要教導初中生們正確的演唱方式。但是完成這堂課還有更好的選擇,音樂教師首先可以將這節課用活動課的方式開展,邀請學生作為自己的教學助手,學生們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后,當堂與音樂教師展開互動,交流彼此找到的各類號子和故事,并用小劇場模仿拉船或者拉木材的姿勢,或者直接邀請學生編寫號子劇本表演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號子的理解。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們以自己精湛的表演和強大的號子材料為依托,讓課堂異彩紛呈,使得活動在歡樂中結束。這樣教學靈活百變,隨時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啟對過去故事的探索,是初中生們最喜歡的教學模式之一。
二、音樂圍繞生活——與學生共同分析喜歡的音樂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音樂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音樂作品是作曲家對生活感慨的總結。而初中生們對音樂的喜好五花八門,他們會在在不同的心情階段會喜歡不同的作品。因此圍繞著這些作品,可以分析出學生的心情愉悅程度,以及喜歡歌曲的某些因素。所以音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關注學生們近期喜歡的歌曲,以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給予幫助。比如歌曲《卡門》教學時,音樂教師可以與學生分析自己喜歡這一歌曲的原因,深化歌曲的內涵,引導學生進入同樣的情境,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在課堂上可以用歌手瞿穎和吳秀波的《卡門》視頻為開端,當堂與學生討論關于卡門的認識和看法,教師喜歡的是卡門中隱含的高傲和無畏的態度,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聽起來有激昂之感。而學生們則對流行歌曲更感興趣。在引起學生的討論興趣后,音樂教師就能順勢展開教學活動,詢問學生喜歡的音樂,并從專業的角度點評歌曲的唱腔,曲譜的設計,以及歌詞的精妙,以此來與學生共同分析喜歡此歌曲的原因,達到和諧音樂活動的目的。
三、音樂引領生活——與學生共同舒緩生活的壓力
現代生活競爭壓力大,不僅是初中生的學業壓力大,學生的教師及家長都存在各種壓力。在應對壓力的過程中,大家很容易因為各種瑣事而陷入情緒低落的迷局。[3]而音樂本身就具有舒緩壓力,帶領聽眾進入新的世界,并提高思想境界的功能。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發揮音樂的舒心解壓作用,適時地放緩教學速度,對能夠放松精神壓力的歌曲進行重點介紹。在學生壓力最大的上午十點左右或者下午四點左右,播放優美的音樂幫助學生緩解不良情緒,減少學業壓力。針對學習疲勞的學生,可以播放德彪西的《大?!?;若是觀察到學生情緒焦躁,心情壓抑可以選擇播放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作為解壓曲目;古典音樂的世界廣闊無垠,總有一首曲子能夠幫助到學生。在之前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播放15分鐘的純音樂比較合適。不管學生的學習壓力的大小,他們都認為選用這些音樂讓自己的心情變好,學習也沒有那么緊張,有時候還會在腦海中回憶歌曲的旋律,睡眠質量也因此提高。總之,從實踐的課堂反饋及學生家長們的鼎力支持中可以發現,音樂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是適合初中生的良好教學方式。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尋找課本中音樂作品的背景和相關音樂,并積極與教師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音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一方式,來發現學生們的閃光點,學會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搜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與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完成教學計劃,達成教學目的。讓學生們在音樂教師的教導下學會發現生活之美,了解音樂源于生活,圍繞生活,引領生活的現狀,學會積極的欣賞不同的音樂作品,用教師教導的專業知識來正確賞析佳作,從多角度來欣賞文化的傳承,擁有自己的音樂判斷力。
[參考文獻]
[1]陳登福.參與性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2]倪靜.體驗性活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6,08:14-15.
[3]符軍,秦禮艷.當“課堂”邂逅“生活”—初中音樂教學中生活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新校園,2016,12:122.
作者:雷梓瀅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西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