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意愿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保障大學生身心健康,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是各高校的重要任務。2008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2009年起,河北省各部門、各高校按照冀政辦函[2008]92號文件規定,將各類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大學生,按屬地原則參保,統一納入當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在進行留守經歷大學生健商維度值調查分析的時候,發現留守經歷大學生與未留守經歷大學生在醫療保險參保意愿上有明顯的區別,于是對某高校大學生進行了關于醫療保險參保意愿的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在某高校按年級分層抽取5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76份,有效率達95.2%。
1.2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
(1)基本情況:包括年級、性別、家庭所在地、入學前留守情況(入學前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5年以上定義為留守)、月均消費情況(低于500元為較低,500~1000元為中等,高于1000元為較高)等。
(2)健康狀況:包括自我健康評價、健康關注狀況、醫療就診狀況(年醫療費少于300元為較少,300~600元為中等,多于600元為較多)等。
(3)醫療保障狀況:包括醫療保險參保意愿、醫療保險認知程度等。查閱問卷后,就其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訪談。
1.3統計學分析
結果錄入Excel2003,應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影響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在調查的476名學生中,有參保意愿的人數為205名,占43.067%。大學生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意愿的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性別、月均消費情況、入學前留守情況、自我健康評價、健康關注狀況、醫療就診狀況、醫療保險認知程度可影響大學生的參保意愿。
2.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為排除各因素間的相互影響,找出影響大學生參保意愿的主要因素,現以大學生參保意愿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表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大學生參保意愿更強(OR=1.872);月均消費較高的大學生比月均消費中等和較低者更愿意參加保險OR=1.542);入學前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比未留守者參保意愿更強(OR=2.070);自我健康評價較差的大學生比一般和良好者更愿意參加保險(OR=1.701);非常關注健康的大學生比一般關注和不關注者更愿意參加保險(OR=2.327);年醫療費較多的大學生比中等和較少者參保意愿更強(OR=1.617);非常了解醫療保險的大學生比了解一些和完全不了解的學生更愿意參加保險(OR=2.232)。
3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學招生數量的增多,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由全額公費醫療轉變成自2009年開始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近幾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后,對大學生醫療保障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仍需要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使其進一步完善。本次調查顯示,有參保意愿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43.067%,還沒有達到一半,說明大學生的風險意識較薄弱。高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的基礎平臺,有責任引導大學生更多地關注醫療健康保障問題。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并非像他們自己主觀感覺的那樣樂觀,感冒、消化系統疾病等常見病的患病率較高,到校醫院就診的大學生也不在少數;因為學生生活學習地點相對集中,在學生中也發現了傳染病患病的情況,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學生患病率較高,肺結核在高校中也沒有完全絕跡;另外,學生年輕好動,意外傷害事故也有發生。因此,將大學生納入醫療保險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各年級大學生參保意愿沒有差異(P>0.05),這和其他人的報道不一致,可能因為我們這次調查時,五年級醫學生已離校前往醫院實習,沒有對他們發放問卷有關,這有待于以后進一步完善。原設想家在城鎮的大學生比家在農村者會更愿意參加醫療保險,調查結果卻顯示,家庭所在地對參保意愿影響沒有差異性(P>0.05),可能是因為大學生不同于其他群體,他們雖來自不同地方,但都在大學中學習生活,所獲取的保險知識是相近的。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參保意愿更強,可能與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有關,其考慮問題可能更細致。研究表明,性別差異對新生事物的認識和長遠目標感存在差異。提示更應該重視對男性大學生有關醫療保險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醫療保險的認知程度。學生的經濟能力會影響學生的參保意愿,月均消費越高,保險需求意愿越強烈。可能是因為月均消費越高,醫療保險花費所占月均消費的比重越少,月均消費較高者更愿意拿出相對較少的費用參加醫療保險。入學前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比未留守者參保意愿更強,可能是因為留守學生離開父母時間較長,他們更善于獨立思考問題,也更關心醫療保險的問題,風險意識更強。自我健康評價良好的大學生參保意愿不強,他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自信,認為自己年紀輕,身體壯,很少到醫院看病,自己從醫療保險獲益的可能性很小;自我健康評價較差的大學生參保意愿相對強烈,是因為他們自覺健康狀況不好,去醫院看病的次數較多,參加醫療保險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保障。年醫療費較多的大學生更愿意參加保險,他們認為參保對于他們是必要的,經濟上也比較合算;年醫療費較少的大學生則認為醫療保險投資是一種浪費。非常關注健康的大學生比一般關注和不關注者更愿意參加保險,表明注意力和興趣點可吸引人們參與與之相關的事務。調查發現,大學生對醫療保險知識如就醫管理、報銷程序、報銷比例等了解不清楚,大學生對醫療保險了解越多,參保意愿越強;了解越少,參保意愿越弱。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所繳納的費用為30元/人年,應該是在學生可承受范圍內的,之所以有些學生不愿參加醫療保險,還是因為他們沒有參保意識,本次調查,完全不了解醫療保險的大學生有165名,占調查人數的34.663%,說明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宣傳還是不夠的,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所在院校對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是影響大學生群體參保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各高校應該大力開展醫療保險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讓更多的大學生認識到參加醫療保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應宣傳獲取醫療保險益處學生的示范作用。由于距離較近,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到校醫院就醫,校醫院醫生一方面需提高診療水平,另一方面也需擔負對學生的直接宣傳教育責任。另外,應盡可能簡化報銷程序,使學生切實感到實惠和便利。綜上所述,大學生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意愿總體不強,性別、月均消費情況、入學前留守情況、自我健康評價、健康關注狀況、醫療就診狀況和醫療保險認知程度都是影響大學生參保意愿的因素。惡性腫瘤的死因順位存在地域差別。本研究顯示,2012年山東省惡性腫瘤前3位主要死因順位為肺癌、肝癌和胃癌,這一結果與朱曉云(2008)對上海市金山區,楊艷蕾等對海門市、劉杰等對江西省,張丙銀等對濟寧市(2015)的報道一致,但與黃建萍等(2008)對南通市、阮師漫等(2015)對濟南市,王慧琴等(2015)對寧夏中衛市的相關報道不同。肺癌為第1順位是上述文獻的共同點。值得關注的是,本研究結果顯示前3位主要死因順位存在著性別差異,男性為肺癌、肝癌和胃癌,而女性則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國內外相關的病因探究文獻主要集中于遺傳、職業、環境、精神等方面。最近一研究報告認為,男性體內易產生一種稱為IL-6的蛋白,它可以對肝臟造成損害,若減少男性IL-6水平,可能會有助于降低肝癌的發病率。有研究認為肝癌的高發可能與男性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吸煙、飲酒、肥胖及暴飲暴食等。女性胃癌的高發可能與喜歡吃油炸、鹽腌、熏制等刺激性食品,容易生悶氣等精神因素有關。肺癌對中老年人口的預期壽命損失需引起高度重視。多遞減原因生命分析結果說明,肺癌所導致的預期壽命損失最高,這與胡如英等對浙江省居民的研究相一致。我國居民肺癌的發病和死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人口老齡化是重要的結構性原因,這與本研究所證實的肺癌對中老年人口壽命損失較高的結論相一致。可見,對肺癌的病因探討不僅是醫學的任務,也需要人口學、行為科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研究。預防重于治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及策略需要政府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惡性腫瘤所導致的嬰兒死亡風險是反映社會衛生狀況和嬰兒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城鄉還是男女性,0歲年齡組的惡性腫瘤死亡概率均高于1~4歲至15~19歲各個年齡組的死亡概率。因此,由惡性腫瘤所導致的嬰兒死亡風險是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面臨的嚴峻挑戰,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工作和新生兒慢性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任重而道遠。
作者:李建秀 譚岱 楊曙民 王曉梅 郭新華 劉宇寧 馬常義 單位: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 河北工程大學校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