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金融扶貧成效及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金融扶貧是國家實施扶貧政策的有效手段,商業銀行所采取的各種扶貧舉措已成為影響貧困地區和群體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一環。采用文獻梳理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山東省商業銀行扶貧的舉措和成效進行分析,并梳理出山東省商業銀行在扶貧過程中存在參與扶貧金融機構偏少、扶貧資金不足、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農民金融知識素養不高等諸多問題,由此從政府、商業銀行、農民三個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金融扶貧商業銀行扶貧舉措扶貧成效
一、引言
精準脫貧是現階段扶貧工作的首要目標。實踐證明,金融扶貧是所有精準扶貧中最全面、最有效、最持久的扶貧方式,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等多重意義,能夠產生多種溢出效應。“政策的、公益的、單一的”扶貧模式難以延續,因此明確金融扶貧重要性和創新金融扶貧方式就成為實現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形成金融扶貧長效機制和可持續發展成效,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經過長期的努力,山東省金融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隨著扶貧的逐步深入,一些制約貧困地區全面脫貧和長效脫貧的因素逐漸顯露,扶貧工作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境。這就需要我們及時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對策,為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創造條件。
二、山東省商業銀行的扶貧舉措
金融扶貧是扶貧工作中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山東省各金融機構充分運用各方面優勢,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創新模式體系,密切結合當地產業,充分打造聯合扶貧新局面,更好的實現貧困戶的脫貧。
(一)支持當地特色產業2009年以來,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分別為臨沂市費縣、蒙陰縣光伏扶貧項目審批貸款5700萬元和1.5億元,已累計為臨沂市鄄城、平邑、沂水、單縣等7個縣的光伏扶貧工程項目審批、投放貸款17.8億元和6.6億元,幫助貧困人口12萬人,并為蒙陰岱崮景區、沂南竹泉景區等3個貧困地區旅游景區發放貸款1.8億元。與此同時,為做好搬遷扶貧金融服務,濟寧泗水、菏澤定陶區、曹縣、成武縣、鄆城縣的庫區搬遷和土地整治項目審批、投放貸款分別為15.36億元和6.5億元,幫扶貧困人口3.9萬人①。
(二)開展特色活動,開發創新項目山東省農商行為提升農民金融基礎知識,開展了“金融知識走下鄉”等項目活動,幫助農民了解金融知識,增強防范意識。這類活動以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為中心,為實現全面、有效扶貧打下基礎。農商行還在創新領域推廣了一些信貸產品和抵押貸款,如“興農貸”、“富農貸”等。就是這些支農惠農的扶貧產品發揮了快速又簡便的優勢,有效滿足了貧困群體的當下需求。
(三)優化網點布局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結合“金融知識走下鄉”等活動推動農村建設,加強金融知識的宣傳,幫助農民明確現代金融理念的同時,還在農村的各服務點針對服務環節和服務點布局進行實時的優化和調整,近距離為農村客戶提供有力支持,逐步實現貧困地區持續扶貧目標。
(四)助力產業扶貧山東省農業銀行積極開展產業扶貧,以支持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為重心,通過一些突出的產業模式帶動貧困戶融入發展鏈。與此同時,通過政府信用增級等金融扶貧模式,農行還加大了“扶貧小額信貸”“富民生產貸”投放力度,也就是加大信貸投入,使產業獲得增強脫貧的內生動力。
(五)積極對接政府和市場全省各農商行與區域政府扶貧辦等相關部門主動對接和溝通,深入到貧困鄉鎮、貧困村和貧困戶當中開展金融業務需求的實踐調查,根據貧困農民的各方面金融服務需求狀況,探討扶貧路徑:發展“企業+農戶”模式,針對有產業的扶貧村,通過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帶動脫貧;對接市場和企業,針對于無產業扶貧村,根據其現狀適度給予全額貼息貸款。農商銀行還加強對信貸人員小額信貸業務和技術培訓,提升信貸服務水平;強化對全市轄內農金員的培訓,有效提升農村貧困人員小額支取、轉賬、查詢等方面的服務水平,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務,嚴格按照國家金融服務標準開展工作,切實維護貧困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扶貧成效分析
(一)全省扶貧總體情況目前,山東省政府協調發揮各方力量,探索建立了較為系統的農村扶貧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雖然山東省并不在國家認定的14個貧困地區之中,也不存在國家級的貧困縣,但還是存在7005個省級定點扶貧重點村。臨沂市和菏澤市,曹縣、東平、萃縣、沂南等20個縣和黃河灘區扶貧安置區為全省的深度貧困地區。依據山東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2020年)”三年行動目標,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鞏固升級,2020年將全面完成。為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指導精神,努力推動精準扶貧基本戰略的實施,山東省扶貧工作得到了穩步前進,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扶貧成效也越來越明顯。2015年至2017年,全省貧困人口從242萬人降至17萬人,在全省人口中的占比從2.5%降至0.17%。國定貧困人口數從2015年的111萬人降至2017年的8.1萬人,占比已不到全省總人口的0.1%。(參見表1)
(二)商業銀行扶貧成效從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對山東省近11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統計評價數據來看,扶貧貸款規模大幅度上漲,使受益貧困人口大大增多。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類精準扶貧貸款余額646.21億元,同比增長105.38%,具體成效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從貸款類別來看,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4.69萬人次,同比增長137.25%。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產業扶貧貸款、項目扶貧貸款余額和具體增長量如表2所示。其次,從機構類型看,全國大型金融機構貸款占比25.8%,涉農金融機構貸款占比59.23%,股份制及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貸款占比如表3所示。第三,從銀行賬戶來看,貧困地區普惠金融水平不斷提升,金融機構為貧困人口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銀行賬戶的數量大幅度上漲,體現了銀行業務的不斷完善和人民對銀行業務的認同和支持,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表42017年山東省精準扶貧貸款賬戶類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銀行賬戶數量(萬)69.8162.2244.24755.82同比增長59.69%55.68%20.65%42.97%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對山東金融機構評價》最后,政策舉措不斷完善、產品與服務模式更加豐富。2017年山東省商業銀行累計制定信貸投放計劃、資源配置、績效考核方面的內部激勵措施已達373項,同比增加23項;累計開發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和有效服務模式535個,同比增加49個①。
四、商業銀行在扶貧中面臨的問題
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剩余貧困問題的解決難度更大。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阻礙商業銀行助力貧困地區全面、有效脫貧的瓶頸和障礙。
(一)參與扶貧的金融機構偏少城市化的不斷發展讓很多省內大型商業銀行因上市而調整戰略,商業銀行為了將網點集中在城市,對市場進行收縮,舍棄了大量農村市場,縮小甚至退出了部分城鎮和縣城的網點。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這又使商業銀行網點退出的現象再次擴張,導致縣級以下金融網點數量銳減,容易讓一些金融組織在一些地方形成寡頭壟斷地位,農民的選擇越來越單一,能夠為農村群眾提供扶貧資金的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少。
(二)商業銀行扶貧資金不足從主觀上看,金融扶貧工作的信貸資金具有高風險、低回報的特點。此外,政府提供的風險救濟資金不足,導致商業銀行缺乏足夠的信心,不愿在金融扶貧領域投入過多的有限資金。從客觀來看,由于政府在金融扶貧、支農惠農方面政策匱乏,使一些大型商業銀行把在本地吸收的存款貸到外地,使某些地區銀行扶貧貸款減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著發達的科技支撐,互聯網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農村存款的跨地區吸收。另外,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的上繳,也導致地方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總量減少,用于扶貧的資金也會更少。
(三)金融扶貧的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扶貧過程中政府引導資金的投放,但它只檢查貸款額度,對評價財政扶貧資金的效率和效果不夠,而銀行是扶貧資金的投資者,在保證扶貧信貸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只對不良率、利率、貸款回收率等指標進行考核,在其他方面監督考核制度不完善,而且農村信用環境差,導致扶貧貸款風險高,這也大大降低了金融扶貧的效果。
(四)農民金融知識素養不高雖然一些商業銀行加大了對農民金融知識的宣傳,但仍有很多信息閉塞的貧困地區存在大量農民,他們受教育程度低,金融知識缺乏,金融意識淡薄,經常會有借貸逾期的情況出現,導致農戶陷入借貸困難的怪圈。農民金融知識缺失對金融扶貧的直接影響有:損害農民客戶信用記錄,降低農民貸款的幾率;財政扶貧效率不高,使得大多數貧困戶對財政扶貧的政策不了解,無法參與其中。由于貧困戶的金融知識素養不高,沒有辦法切實樹立金融扶貧的理念,將扶貧信貸資金當作救濟款,不按時償還利息本金,損害了自身信用記錄的同時,也制約著金融機構貸款的積極性。
(五)扶貧成果仍需要鞏固山東省是農業大省,農村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大,一夜返貧的現象極容易出現,而且,貧困戶的生產意識和獲得信息的能力都比較落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培訓和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生產實踐。此外,由于貧困家庭經濟落后,很容易受疾病、災難、自然災害等影響出現返貧現象。
五、提升金融扶貧效果的建議
(一)政府方面1.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國家扶貧主管部門和省扶貧辦應當通過發行專項債務、再貸款、定向扶貧等方式,向商業銀行提供充足精準扶貧資金,并對扶貧資金進行政策性的考核,科學設置貸款;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建立信用貸款機構,設立農村基金,降低準入門檻,加大扶貧基金供給,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2.對商業銀行進行有效激勵。為提高商業銀行的積極性,應綜合運用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手段,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信貸投入;加強扶貧貸款安全,建立風險補償基金,讓銀行貸有保障。對貧困地區的商業和村鎮銀行,央行應設立專項扶貧再貸款,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加大貼現支持力度等措施,促進信貸資金投入,激發商業銀行積極性。3.提升農民生活保障程度。政府部門應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根據貧困地區情況制定教育扶貧政策和醫療保障扶貧政策,減小貧困戶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的壓力;為特定人口提供特定的政策支持,也進一步鞏固扶貧成果,降低脫貧戶再次貧困的概率。4.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充分發揮地方銀行、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的優勢為,展開扶貧工作,參與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為金融扶貧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二)商業銀行方面1.健全考核管理機制。一是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完善銀行內部考核管理機制,讓參與主體明確其權力和義務,按照規范實行金融扶貧;二是建立扶貧項目全過程監督機制,允許第三方進行監督并給予評價;三是商業銀行監管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金融扶貧資金相關指標的監管容忍度。2.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貧困地區金融需求日益增長,各商業機構需樹立強烈創新意識,使扶貧工具和手段多樣化。創新金融扶貧信貸產品,拓寬抵押擔保范圍,加快土地承包權和保險抵押貸款,在抵押方法上進一步創新。加大扶持貧困地區旅游企業,建立扶貧貸款綠色通道,縮短流程,利用互聯網開展網上辦理,簡化手續,使貸款利率執行大幅度領先同類貸款。3.增加項目驅動方式。以龍頭企業為重點,圍繞銀行讓利,財政貼息,企業帶動貧困戶收益的聯動扶貧機制,銀行可以為當地的龍頭企業提供一定的信貸資金,在原有的項目帶動基礎上加大對微小型企業的支持,讓企業發展的帶動區域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農民教育方面1.加大金融知識的普及與培訓,提高貧困地區企業和群眾的金融知識水平和扶貧資金使用的綜合效率。在環境和信息等因素影響下,仍有很多貧困地區金融知識素養低下,金融意識淡薄。因此,展開對貧困地區企業和群眾金融知識的培訓已成重要任務,對此,下一步需要提升貧困地區群眾基礎金融知識水平和基礎金融能力,幫助貧困地區的企業和老百姓補充精神和能力上的“鈣”。2.強化誠信意識,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參與扶貧的各單位部門要大力開展對農民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的教育與培訓,提高他們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和誠信品質。同時,司法機關要加強對失信行為的依法懲處,為金融扶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由于金融在服務地方經濟中具有獨到的優勢,政府、商業銀行和農戶之間也應搭建起聯系的橋梁、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大的資金投入、更高的金融知識素養,這樣才能有效幫助貧困地區加快脫貧步伐、實現農村經濟長遠持續發展。商業銀行對鄉鎮企業和村民開發創新產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引領村民發家致富;政府給予財力的保障,利用專項資金和互助資金,幫助貧困地區穩步高效發展,讓農民感受到政府的好政策,利用金融扶貧政策打破脫貧攻堅的壁壘,實現貧困戶的脫貧,逐步向全面小康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劉新彥.商業銀行金融扶貧策略、方法及建議[J].農銀學刊,2019(01).
[2]邢文洲.商業銀行在金融精準扶貧中的問題及建議[J].河北金融,2019(06).
[3]渠源清,李湘玲,金寧波.商業銀行金融扶貧實踐研究———以湘西州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9(09).
[4]吳義能,葉永剛,吳鳳.我國金融扶貧的困境與對策[J].統計與決策,2016(09).
[5]劉旭,胡艷芳.基于金融扶貧視角的河北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現狀、困境及路徑[J].河北金融,2017(02).
[6]張毅.商業銀行助推脫貧攻堅的實踐探索[J].金融縱橫,2019(09).
[7]周逢民.金融扶貧三十六計[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8(06).
作者:張雙娜 魏鑫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