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銀行數字化轉型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前,銀行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但是,什么是數字化銀行,數字化銀行的概念應該有哪些內涵,目前業界并沒有一個共同的定義。實際上,許多人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如果連什么是數字化銀行都沒有弄清楚,那么如何去做銀行的數字化轉型,轉型的方向是什么?轉型的目標在哪里?
一、數字化銀行的概念
關于數字化轉型的文章有許多。關于什么是數字化銀行,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引用如下:數字化銀行強調為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不再主要是人,而是數字化的機器設備。隨著數字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銀行把服務搬到機器設備上,使得越來越多的銀行服務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依賴柜員、客戶經理、風控人員等。銀行可以更透徹地了解客戶需求,完成合理風控,從而不斷促進業務的調優。數字化銀行意味著銀行所有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面數字化。它不僅僅是客戶感知到的數字化服務和產品(前端),還涉及數字化流程(后端)以及將這些前后端與所有相關方進行數字化的連接。數字化銀行意味著銀行經營管理每一步的自動化,它是在線銀行或移動銀行的再升華。數字化銀行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技術,包括移動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等,使得業務流程自動化,專業工作智能化,服務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服務質量,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筆者認為,上述各種關于數字化銀行的論述從不同的角度定義了數字化銀行。但僅表述了數字化銀行的“術”,沒有說出數字化銀行的“道”;只是聚焦數字化銀行的運營手段,而沒有突出數字化銀行最核心的內涵。銀行運營手段的“數字化”進程,也就是業界一直以來所說的銀行電子化的進程。業界所有銀行,盡管進度有快有慢、程度有深有淺,都毫無例外地經歷了這個進程。銀行數字化與此前電子化的最大區別在于,電子化只是改變了銀行經營管理的手段、降低了銀行經營管理的成本、提高了銀行經營管理的效率。而數字化,不是電子化簡單的延伸,而是在電子化基礎上的一個飛躍,是銀行信息化的更高階段。銀行數字化核心內涵指的是在運營手段數字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最新科技,通過挖掘銀行內部積累的經營管理數據、結合分析從外部合作方獲得的數據,得到對銀行經營管理有價值的信息,并利用這些有價值的信息,開拓新市場、拓展新客戶、創新商業模式、研發新產品并作出科學定價、開展精準營銷、嚴格控制風險。在為客戶提供更貼身更優質的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助力銀行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簡而言之就是向數據要利潤。上述對數字化的定義有幾個要點:運營手段需要數字化,但這只是銀行數字化的基礎。對于大多數銀行而言,運營手段數字化都在進行中或已經基本完成。所以,運營手段的數字化并不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精髓所在。銀行數字化的關鍵是銀行能否通過所擁有或取得的數據,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銀行本身并不完全擁有所有需要的有價值的數據,對于銀行本身不掌握的數據,要通過與第三方企業合作獲得。最關鍵的是,銀行在獲得數據、并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后,要能把這些信息用在經營管理上,在給客戶創造他們需要的價值的同時,使銀行自身獲得新的利潤。
二、數字化內涵的展開
根據上面對數字化的定義,下文對數字化的內涵進一步展開討論。1.數據的內涵作者:單位:數字化就是要挖掘數據的價值,銀行可利用的數據有社會數據和客戶數據。(1)社會數據。包括各種相關的自然界數據、國際數據、本國數據、行業數據等現狀與歷史數據、發展變化數據。(2)客戶數據。包括現存與潛在企業客戶與個人客戶的屬性、經濟狀況、社會行為、金融行為、偏好、征信、評價等相關現狀與歷史數據、發展變化數據。2.數據來源作者:單位:(1)銀行內部。要積累本銀行在歷年經營管理中產生與收集的各種數據。(2)銀行外部。許多能為銀行經營管理帶來價值的數據,銀行本身不可能完全直接擁有。要取得這些數據,一是通過各種公開途徑進行信息收集;二是通過與各種第三方部門合作取得。3.數據利用作者:單位:從上述數據內涵與數據來源可見,銀行數字化面對的是海量的數據。擁有了上述海量數據并不等于就能讓這些數據產生真正的價值,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能科學地獲得、存儲、篩選、挖掘、分析這些數據,從而得到正確的有價值的分析結果并應用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上。
三、向數字化轉型
當前,關于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論述很多,其中不乏各大咨詢公司、顧問公司、各行業大咖撰寫的相關文章,讀者可以在各種媒體上找到他們的觀點。這些觀點無非是從戰略、業務、組織層面談論如何轉型,或是產品、流程、渠道如何跟進數字化趨勢,以及如何把最新的金融科技用在各種場景、產品、服務上。所有這些關于數字化轉型的論述都值得參考。但筆者更愿意針對上述數字化轉型就是向數據要利潤這一關鍵觀點,具體對如何轉型進行補充探討。1.正確認知數字化銀行的概念前面提到,業界達成對數字化銀行的共識,不同銀行有不同的定義,銀行數字化轉型就會有不同的戰略方向,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要向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正確定義銀行需要怎么樣的數字化。2.資源準備要為轉型做好資源準備,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如果要向數據要利潤,那么大數據人才、數據挖掘與分析人才、人工智能人才不可或缺。(1)首先要擁有大數據。包括上述提到的社會數據與客戶數據、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2)建立銀行自身的大數據池。對上述積累與收集到的社會、客戶數據,建立科學的數據模型,選擇合適的大數據平臺,進行科學的分類存儲,形成大數據池。(3)與第三方合作以獲取更多數據。對于銀行、特別是大量的中小銀行,自身能擁有與收集到的數據實際上只能算是“小數據”。銀行要與各種第三方合作,以獲得銀行想獲取的足夠數據。這些第三方包括政府、公檢法、各監管部門、各持牌征信企業、社會平臺、社交平臺、第三方企業等。(4)數據挖掘與分析。使用各種科學的數學模型、算法、規則對上述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分析,產生對銀行經營管理有價值的各種標簽數據,并在實踐中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不斷優化與完善模型與規則,提高數據利用的精準度與價值。3.充分跟蹤與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要轉型,就要充分跟蹤與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分布式技術與云技術等。4.把數據價值轉化為經營利潤銀行的經營價值鏈在市場、客戶、商業模式、產品、定價、銷售、售后服務、風險控制等。銀行數字化轉型最關鍵的是如何通過數據挖掘,把有價值的信息用在銀行的經營管理決策中,從而提升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獲得新的經營利潤。能否真正做到這點,是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的標準。
四、數字化銀行案例
在銀行的信息化進程中,此前大銀行一直走在前面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但在金融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中小銀行比大銀行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小銀行更能感受到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性。正因為如此,一些新成立的中小銀行沒有包袱地走向了銀行數字化的發展道路。在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里,四川新網銀行無疑是一個值得大家參考的案例。四川新網銀行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開業,是原銀監會批準成立的全國第七家民營銀行。雖為國內幾家互聯網銀行之一,但四川新網銀行先天條件并不算優越:發起股東缺乏金融基因,帶來的流量與擁有十億級社交用戶觸達的微眾銀行和背靠強大的天然電商生態的網商銀行相比更是相形見絀。所以,四川新網銀行在成立之初,就決定區別于傳統銀行,直接走向數字化銀行的發展道路。四川新網銀行的300多員工中,70%員工是IT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成立至今專利技術申報數量達到113項。四川新網銀行走的是輕資產互聯網開放銀行模式。他們與大量的金融機構、互聯網平臺合作,實際承擔了場景端與資金端連接者的角色。在互聯網伙伴這端,四川新網銀行向他們提供資金等資源,互聯網伙伴則輸出客戶、流量和數據。在合作銀行這端,四川新網銀行向其開放有特色的信貸產品和線上風險控制的能力,合作銀行也開放他們的資金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形成三方的雙向合作共贏模式。據了解,四川新網銀行合作平臺已經超過100家。通過聯合貸模式,共同在線服務合作行所在地的客戶,這種模式也得到了監管機構的認可。四川新網銀行的消費信貸全在移動端操作,提供全自助7×24、優良的客戶體驗服務。用戶注冊僅需2步,完成一筆借款僅需5步。對用戶的信貸批核時間平均42秒,最快7秒。線上貸款申請99.6%由機器自動審批。數據挖掘與分析通過機器人學習和人工智能,使用與積累的知識資產:反欺詐規則5000多條、信貸風控策略集1萬多個、決策樹8000多棵、決策分支17萬多個、模型與指數100多個、客戶畫像維度3000多個。截至2019年6月30日,四川新網銀行累計放款量達到2617億元,7000多萬筆,筆均借款額3300元。累計服務客戶2490萬,在管資產851億元,不良率0.48%。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1.5億元,利潤4.67億元。作為一家成立只有2年零7個月、股本只有30億元的互聯網銀行,四川新網銀行交出了一張非常亮眼的半年業績答卷。從四川新網銀行的案例中我們看到,在對數字化銀行的認知、人才隊伍的建設、大數據能力的掌控以及充分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技術上,四川新網銀行都走在業界的前面。而最重要的是,四川新網銀行能夠把向數據要利潤完全落實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中。他們通過與上百個場景方和各銀行的合作,創造了全新的輕資產、開放連接銀行的商業模式;研發了“聯合貸”等新產品;為上千萬的“過路客”提供7×24的便捷服務。并在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同時,為銀行創造了利潤。四川新網銀行的案例便是對數字化銀行最佳實踐的完美詮釋。
作者:梁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