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思路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思路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思路探析

    一、話語分析理論及框架

    “話語分析”(discourseanalysis)概念源自20世紀50年代,首次由美國語言學家Harris于1952年提出,創立之初主要用于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接著,一批英國的語言學家和文藝理論家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語言是意識形態的產物,把話語與意識形態結合起來,納入共同領域進行研究。發端于19世紀的結構主義代表人物瑞士語言學家Saussure和后結構主義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Der-rida等所倡導的理論在西方已經越出了語言學的范疇,從而影響到人類學、社會學等鄰近學科,國際關系學界語言學的轉向研究于20世紀80年代正式開啟。荷蘭學者vanDijk于20世紀90年起關于話語分析理論和方法的研討會,話語研究開始涉入新聞學和文化學等領域。法國哲學家Foucault將話語定義為人們在特定情境下所使用和表達的語言,在他看來,話語分析實質上是要考察人們在特殊語境中怎樣使用話語和構建話語,以及考察人們在話語交流互動中所映射出的權利關系。Foucault首次把話語與權力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并形成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英國語言學家Fairclough提出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理論范式:三維分析框架,即語篇、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在不同時候和不同語境中,話語可以被看成“語篇”、“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三個層面。其中,微觀層面的語篇無論是其生成、傳播還是接受,都是在話語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而所有的這些過程又都受到宏觀層面的社會實踐條件的制約。也就是說,話語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并通過社會實踐才能產生意義。嚴格意義上的語言理論都是關于實踐的理論。從國內來看,自1995年話語分析被介紹到學術界已歷經二十多年的時間,從起初的被質疑、被邊緣化到目前被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和應用。國內話語分析研究的總體趨勢穩定,并逐年上升,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批評性話語分析、多模態話語分析以及互文性的研究等領域[1],主要的理論支撐為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語用學理論以及認知語言學理論。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話語分析呈現出多學科的研究格局,被廣泛運用于語言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社會學等領域。外語教學因其學科的獨特屬性一直是話語分析研究領域所關注的焦點,學者們結合各自的研究方向,或從批評性話語分析視角、或運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對英語課堂教師話語進行分析,解析英漢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模式及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等。語料庫方法成為一種新的批評性話語分析研究方法,從而填補了話語分析定性研究過多、定量研究不足,主觀研究過多、系統性和實證性不足的缺陷。

    二、基于話語分析視角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路徑

    VanDijk指出,只有從文本視角和語境視角對話語進行條理清晰的描寫,話語分析才能實現其真正的目的。其中,“文本視角是對各個層次上的話語結構進行描述。語境視角則把對這些結構的描述與語境的各種特征,如認知過程、再現、社會文化引導等聯系起來加以考察”[2]。vanDijk嘗試運用話語分析方法來研究和分析新聞生產情況,進而探尋社會話語和新聞生產過程的內在關系。在他看來,新聞生產過程存在著兩種形式的轉換,即由新聞事件的源文本向新聞文本的轉換。在兩種形式的轉換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社會的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人們對新聞事件的認知全面和客觀與否也決定于這些因素。美國語言學家PaulGee認為,話語分析涉及這樣的問題: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語言是如何建構情景網絡的,與此同時,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情景網絡是如何使語言具有意義的[3]。話語分析理論對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有很大的啟示。

    (一)從話語主體維度,多形式構建意識形態話語培養機制

    Fairclough提出,話語分析僅對語言文本進行語言學層面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語言的思想傳遞和社會情景,即從話語所產生并形成的社會實踐,以及話語背后所隱含的意識形態方面來進行批判性研究。批判語言學家認為,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使用者對詞匯和語法所進行的選擇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形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語言是受意識形態所驅動的社會行為。批判語言學就是要解析出語言中的意識形態,并揭示意識形態是如何通過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的[4]。高校師生特別是青年群體,是網絡的主力軍,他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探求所面臨的未知世界,他們擁有較強的國際視野、濃厚的愛國情懷及民族自豪感,他們希望通過一定的途徑來表達自身的“正義感”、“責任感”和“存在感”,他們借助自媒體工具,通過使用網絡流行的話語形態,如評論、發帖、點贊等形式表達自身的價值取向或利益訴求,“從海量的碎片化語料中尋找能激發個體正義感和操控網絡語言構式的議題,對貧富分化、官場腐敗、教育醫療等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具有強烈的批判愿望”[5]。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是人才培養,那么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夠擔當起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的重任呢?顯而易見,正確的意識形態培養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應多種形式建構意識形態話語培養機制,如優化校園育人話語環境、發揮教師課堂話語引領作用、加大宣傳廣播話語的正能量影響等。從校園育人話語環境來看,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基礎上,結合青年師生的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在校園標語、橫幅、宣傳欄、教室、宿舍等地方使用青年師生樂于接受的語言形式或創造一些校園網絡流行語,這些具有流行性的“模因”(meme)具有強大的作用和影響,既拉近了與青年師生的距離,貼近校園生活,又不失書香雅氣,寓教育于青年師生的口說言傳中。在教師話語方面,通過任課教師課堂話語的導向作用,引導青年學生崇德向善、明辨是非、潛心學習、感恩社會。為此,要重視教師課堂話語模式的構建研究,根據不同的學科,結合教育內容選取最恰當的語料,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意識形態教育的正遷移作用,規避一成不變的內容和刻板的語言形式對意識形態教育的負遷移影響。事實上,教師自身的言語行為就是一種教育范式,能夠很好地詮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古訓。宣傳廣播是意識形態話語構建不可缺少的環節,要加大宣傳廣播話語的正能量影響,在內容的選取上,可選擇青年師生關心的時政要聞、勵志故事及與其有關的身邊人物和事件的報道;在形式的設計上,可精心設立一些“品牌”性的訪談欄目,邀請在學校師生中較有影響力的人物與學生進行座談,談自身的成功、談對人生和時事的看法、談校園生活的點滴感悟等等,彼此交流思想、分享經驗;在語言的使用和表達上,使用一些青年師生喜歡的通俗語言或網絡語言,與其內心產生共鳴,以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從高校官方媒體維度,多模式構建媒體話語引導體系

    人民日報前總編輯范敬宜指出,媒體處理新聞不大講藝術,通病就是:只知道旗幟鮮明,不知道委婉曲折;只知道理直氣壯,不懂得剛柔相濟;只知道大開大闔,不知道以小見大;只知道嚴加批駁是力量,不知道點到為止也是力量[6]。可見,無論是在話語角度和話語形式方面,還是在話語體系及其所映射的意識形態和社會關系層級等方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存在著巨大的反差。從文本來看,傳統媒體的語言構式固化,語篇結構嚴謹,語言秩序規范,但其話語模式缺乏多樣性,刻板有余而張力不足。與傳統媒體相反,新興媒體因其具有海量的語料、碎片化的語言和富于情感的話語模式等特點,深受大學生乃至青年教師的喜歡和推崇。為此,高校首先可充分利用官方主流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引導新媒體的話語權轉向。一是要積極拓展新的傳播渠道和平臺,增加發聲空間和覆蓋面,特別是增加對信息的分發聚合能力和基于數據庫對用戶和新聞內容的深度開發和拓展能力,從而提高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二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面宣傳為主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話語內容,構建權威話語體系,持續優化多元話語語境,形式上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校園、貼近師生,從而牢牢掌握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其次,充分發揮新型傳播媒體的優勢,通過內涵豐厚的文字、寓意深刻的圖片、親切動感的聲音、立體形象的視頻等形式積極構建多種話語形態,如創造校園文明話語、師生交際話語和課堂互動話語等相結合的話語模式,用以傳播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使正面宣傳教育既“外化于形”又“內化于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還可充分利用UGC(用戶生成內容)互動平臺,培育充滿正能量和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在UGC互動平臺上,“意見領袖”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解讀力和傳播力,主動根據師生關注的焦點設置議題,構建積極話語,傳遞積極信息,引導師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各種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和科學判斷。一旦出現消極或負面言論時,“意見領袖”要善于運用話語策略與其進行積極溝通,既能夠讓其有話可說,又能夠使其化解心結;既能夠傳播主流文化的正能量,又能夠使其心悅誠服。

    (三)從管理者維度,多層次加強網絡管理話語暢通渠道

    高校在輿情管理過程中,要強化不是通過內容的直接輸出來管理和引導輿論,而是通過構建規則、制定輿論表達體系來實現網絡輿論場的有效管理[7]。就普通高校而言,一般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制度,從校級層面和二級學院層面組成一個立體化的網絡輿論管理平臺。平臺的運行,首先要加強預警機制建設。通常情況下,高校是在網絡輿情發生以后,再通過校方自上而下采取行動,或是通過公開發表聲明,或是通過官方媒體采訪等形式來澄清事實、闡明真相。這樣雖然能夠化解輿情,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差強人意,因而要建立輿情監測和分析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跟蹤和監測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還可采用話語分析的方法,如通過對校園網貼吧、微信文本、視頻或音頻等內容進行解讀和分析,了解師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思想動態,以便把握潛在輿情的來源和性質,科學地進行分析和預判,進而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其次,要加大專業化隊伍的建設力度。一支理論水平高、專業技術強、反應敏捷、訓練有素的網絡輿情引導專業化隊伍是高校網絡輿情處置的必要條件。隊伍人員應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并解決重大矛盾的能力。專業技術方面應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事件預判能力、話語溝通能力及處置應對能力。在輿情發生前,要能夠準確分析和處理信息并進行預判,制定切實可行的預警方案;在輿情發生時,要能夠及時溝通并善于運用話語策略進行回應,應規避官方失語現象或與事實不符的信息等,滿足師生的知情權,增加事件處理過程的透明度,解答及時、態度誠懇、話語親民、解釋權威等都有助于化解輿情;在輿情結束后,要能夠及時進行總結以防止次生輿情發生。這樣,圍繞輿情發生的整個過程形成一個監測和預判科學、處置和應對有效、總結和預防并重的閉環。再次,加強上下聯動的處置管理機制建設。高校網絡輿情的發生具有發展速度快、傳播面廣、影響力大等特點,輿情發生后,管理平臺任何一個環節反應遲緩或處置不當都會影響整體運作的效果,造成被動局面的產生,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損失。為此,平臺的每個組成部分,上至校方分管輿論工作的負責人,中至部門負責輿情監測和引導的工作人員,下至基層班級的信息員,要暢通話語溝通渠道,打通平臺各環節的溝通障礙,形成上下聯動的有機整體。

    三、結語

    新媒體為高校師生的自由表達提供了平臺,師生通過發帖、評論、表情包等話語形式,表達對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或國內外突發事件的看法、意見和態度,或是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以此引起校方或社會的關注。這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會助推網絡輿情的產生,不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可能會激發矛盾,引發線上線下沖突,甚至催生網絡及現實暴力,對輿情的主體和客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文章基于話語分析的視角,旨在通過話語分析理論來探索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路徑,從話語主體維度探索多形式建構意識形態話語培養機制,從高校官方媒體維度探索多模式構建媒體話語表達體系,從管理者維度探索多層次加強網絡管理話語暢通渠道等路徑的可行性,以期高校的網絡空間能夠在“互聯網+”時代健康有序地發展。

    作者:彭雪梅 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黄色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欧美14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18视频日本|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2021成人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免费国产成人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