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翻轉課堂模式下醫古文閱讀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型互動教學方式,應用于醫古文閱讀教學,可以較好地應對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度低、積極性差的困境。文章以《扁鵲傳》為例,在中醫專業本科生中開展醫古文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發現翻轉課堂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且能切實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但這需要微課等教學資源保障,以及課堂活動的有效設計與組織,對高校教師的教學創新素養和課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醫古文;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一、以《扁鵲傳》為例的教學實驗
(一)實驗文本、對象與時間
《扁鵲傳》節選自《史記》,是現存最早的一篇醫家傳記,也是醫古文閱讀課程中的經典篇目之一,文中提出的“六不治”和“隨俗為變”思想,對如今的醫療實踐仍有指導意義。本次實驗對象為全日制高校中醫學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共396人,分4個班級,其中2個班為實驗組,共196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另外2個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后對所有學生以相同題目進行測試,并檢查教學效果。實驗安排在大一下學期中段進行,4個班級的任課教師、教學進度及教學內容均保持一致,盡可能地排除與實驗無關的變量,以便客觀反映實驗效果。
(二)實驗前期準備
教學鋪墊方面,教師需在前期教學中講授古漢語基礎知識,并介紹相關辭書和檢索工具,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閱讀與檢索能力。此外,還需講解一篇文選,為學生示范文本解讀流程和表述規則,作為自主學習階段的參考。教學資源和平臺方面,教師需針對本次實驗編寫相應的導學案,制作微課視頻等,為學生提供其所需的學習資料和文獻目錄,并建立課程群、討論組、網絡考試平臺和問卷調查平臺,以便進行答疑互動、作業測試和教學反饋。課堂準備方面,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明確學習要求和小組任務分工。學生自由結成4—6人的討論小組并自主推選組長、決定組內分工。其次,小組成員根據任務分工,自主設計討論題目,并形成閱讀任務單。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提供自主學習資源,協助學生完成分組,并指導學生擬寫符合課堂討論要求的閱讀任務單。
(三)教學活動組織
第一,自主學習階段。各小組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和自擬的任務單開展自主學習。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根據小組意見決定課堂分享議題,填寫并上傳任務單。教師全程指導,審查各組任務單,并設計自學測試問卷。第二,課堂討論階段。課堂討論安排4課時連堂進行,分為自學測試、文本解讀和觀點分享3個環節。首先,教師5分鐘在線測試問卷,以檢測自學效果。其次,學生根據自主討論和自學測試結果提出問題,教師逐一解答。最后,各小組以PPT演講形式上臺展示本組討論成果,回答其他學生的疑問,教師進行點評、糾錯和補充。第三,總結反饋階段。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總結評價,對討論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再課后作業和調查問卷,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深化理解,并收集反饋意見。
二、實驗結果分析
本次教學實驗中形成了34個閱讀小組,回收紙質任務單34份。實驗組回收能力測試卷、教學反饋問卷各196份,對照組回收能力測試卷200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更為重視詞句解析和內容細節問題,這說明學生能夠按照教學要求,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把握自主學習的方向,這為組織課堂討論活動提供了良好條件。在課堂互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進行有效互動,其中63.16%的學生能夠傾聽他人觀點,能提供補充和質疑意見的學生分別占比60.53%和47.37%。且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有效互動頻率大為提高,說明翻轉課堂確能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對課堂測試和課后作業的成績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基礎知識、文意理解能力方面均有顯著提升,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提升教學質量。課堂反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7.37%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在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理解文意方面具有更大優勢。
三、研究結論
教學實驗證明,翻轉課堂可以有效運用于醫古文閱讀教學。相較于傳統課堂模式,翻轉課堂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明顯提升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且對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均具有積極作用,是推動醫古文閱讀教學改革的有效嘗試。但是,翻轉課堂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如教師需分配更多時間設計與組織活動,且在活動中可能因為處理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而導致課堂整體節奏延宕,甚至脫離控制。在大班教學背景下,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課堂設計與管理能力,也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曉梅 陳曉林 王縉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