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科見習帶教中循證醫學教育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究分析循證醫學教育在膽石癥外科見習帶教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膽石癥外科實習的70名本科生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采用傳統教學,研究組采用循證醫學教育。見習結束后比較分析兩組的理論知識成績、臨床實踐技能和問卷調查結果。結果:與常規組學生相比,研究組學生理論知識分數和臨床實踐技能分數均明顯偏高,兩組之間均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P<0.05);研究組學生的問卷調查各項結果均優于常規組,兩組間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結論:把循證醫學引入膽石癥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能夠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在臨床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循證醫學;膽石癥外科;臨床教學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九十年代末發展的一種新型臨床治療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制定時應將臨床證據、個人臨床經驗與患者實際狀況相結合。[1]與傳統醫學相比,EBM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強調基于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系統性評價與薈萃分析的臨床證據。循證醫學的出現為臨床醫學教育開辟了一種新型的模式,其更側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2]本文將循證醫學教育模式運用于肝膽外科臨床見習中,與傳統見習教學法進行比較,觀察循證醫學教育應用于臨床見習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膽石癥外科實習的70名本科生為本次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為10個組,每組7人。單數組35名同學為常規組,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雙數組35名同學為實驗組,采取循證醫學的教學方式。兩組均使用人衛出版的《外科學》第8版為教材,兩組的教學總時長、大小課比例及帶教老師均相等,且見習生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考試成績等均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向見習生講述膽石癥的臨床表現、治療思路與手術方法等,同時與她們進行病例的討論和專題講座。實驗組采用循證醫學理念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以3~4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利用科室的病案資料及典型病例培養學生的循證醫學思維。具體的教學方法為:(1)指導學生如何快速準確的查閱所需文獻,培養學生文獻查閱能力;(2)針對實際病例引導學生對患者的病史、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等進行分析,鼓勵學生發現并提出病因、治療等需要解決的問題;(3)組織學生根據問題查詢文獻資料,找到有臨床價值的臨床證據;(4)根據所獲得的臨床證據與患者資料,結合患者意愿后提出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案;(5)帶教老師對文獻資料的真實性、所提出問題的價值性等進行點評并提出臨床方案。在整個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主要側重對學生的臨床邏輯思維進行引導。
1.3教學效果評價
在臨床見習完成后,采用理論知識考試、臨床實踐技能考核與問卷調查三種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理論知識考試采用閉卷方式,滿分100分(客觀題與主觀題各占50%),試題由學校題庫隨機抽取;臨床實踐技能考核滿分100分,主要考察學生的課堂答題和病歷書寫、病例分析等的能力;問卷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主要內容為:見習是否能強化基礎理論知識、增加文獻閱讀能力、提升臨床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n表示,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學生客觀題得分與常規組無顯著性的差別(P>0.05),而實驗組學生的主觀題得分和總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兩者之間有顯著的差異(P<0.05,P<0.05),見表1。
2.2臨床實踐技能成績比較
實驗組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成績平均分為(85.87±7.88),遠高于對照組學生的平均分(78.39±7.69),兩組學生間的分數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無記名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與常規組相比,實驗組中有更多的同學認為見習能強化基礎理論知識、增加文獻閱讀能力、提升臨床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且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臨床見習是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傳統的臨床教學(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材和老師講授為主,主要側重于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的教育,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科學思維。而醫學知識的半衰期一般為5年,更新較快,如果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發散的思維,很難適應飛速發展的世界醫療事業。[3]近幾年,隨著循證醫學的出現與發展,將循證醫學的理念運用到臨床見習中成為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學生在臨床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并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已有許多醫院的科室在教學中采用循證醫學教育模式,[4]常玉梅等[5]通過對循證醫學教育相關文章的Mate分析發現,在臨床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教育能顯著提高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并且醫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方法呈支持的態度。本研究表明,研究組學生理論知識分數和臨床實踐技能分數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兩組之間均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P<0.05);與常規組相比,實驗組中有更多的同學認為見習能強化基礎理論知識、增加文獻閱讀能力、提升臨床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且兩組之間的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綜上所述,把循證醫學引入膽石癥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能夠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在臨床教學中推廣。*通訊作者:吳金道
參考文獻
[1]劉建平.循證醫學進展述評[J].重慶醫學,2017.46(14):1873-1873.
[2]孫潔,王明月,李喆,等.循證醫學結合PBL教學法應用于腫瘤內科教學的效果評價與探討[J].重慶醫學,2018.47(13):133-135.
[3]梁琦,薛小臨,雷新軍,等.以問題為基礎學習與循證醫學相結合在心血管內科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37(4):571-574.
[4]孫潔,王明月,李喆,等.循證醫學結合PBL教學法應用于腫瘤內科教學的效果評價與探討[J].重慶醫學,2018.47(13):133-135.
[5]常玉雪,王倩,陳之源,等.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醫學生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4):673-678.
作者:范燁 吳琛 王東 吳金道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