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證護理對顱腦患者術后機械通氣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顱腦手術患者術后機械通氣效果及腸內營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70例顱腦手術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循證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35例。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循證護理組采用循證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械通氣相關指標及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循證護理組患者氧合指數、潮氣量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組患者反流、誤吸、胃潴留、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1.4%、5.7%、5.7%、8.6%,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的37.1%、22.9%、22.9%、3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能提高顱腦手術患者術后機械通氣的通氣效果,降低VAP發生率,且能降低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循證護理;顱腦手術;機械通氣;腸內營養;并發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神經外科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顱腦手術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循證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35例。循證護理組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1.3±10.9)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1例,高血壓腦出血13例,腦腫瘤9例,其他2例;機械通氣時間3~10d,平均機械通氣時間(6.6±1.4)d。常規護理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41.7±11.1)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2例,高血壓腦出血13例,腦腫瘤7例,其他3例;機械通氣時間3~12d,平均機械通氣時間(6.9±1.8)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
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入院指導、健康教育等基礎護理。
1.2.2循證護理組
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建立循證小組,通過查閱數據庫尋找證據,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和臨床經驗,制定護理方案并實施。②具體循證問題及護理措施:a.反流和誤吸循證支持和護理。在確保患者安全情況下,其體位改為左側臥位,床頭抬高30~45°,喂養后該體位維持30min[4]。協助患者改體位時動作輕柔,注意保持患者的頭、頸及身體處于同一軸線。每日測定氣囊壓力,壓力為25~30cmH2O(1cmH2O=0.098kPa)。選用管壁光滑、彈性好的吸痰管進行吸痰,操作動作輕柔。對痰液粘稠者給予霧化吸入干預。喂養前除凈氣管、口腔內痰液,觀察空腸管是否移位;若發生誤吸,立即停止喂養,及時清除氣管內的異物,患者取右側臥位,密切監測其血壓、呼吸功能的變化;b.腹瀉的循證支持及護理。營養液現用現配,配送、使用時嚴格無菌操作;輸注前檢查營養液殘余量,若>100ml則暫時減量或暫停輸注。預熱輸入營養液溫度為37~38℃,開始輸注的濃度和速度調至最低,隨后逐漸增加,調到合適的濃度和速度后用輸液泵連續勻速供給。未用的營養液可置于4℃冰箱中保存,但需在24h內使用;c.VAP循證支持及護理。對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行持續聲門下吸引;充分做好氣道的濕化護理工作;積極有效的吸痰,保持氣道通暢;強化呼吸機管路管理;氣囊壓力維持在25~30cmH2O;采用有效的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如嚴格遵循洗手和維持環境衛生制度等;日間間斷給予鎮靜藥并協助患者行自主呼吸訓練,縮短通氣時間。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械通氣相關指標及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情況。機械通氣相關指標包括氧合指數、潮氣量、VAP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腸內營養并發癥包括胃潴留、反流、誤吸、腹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1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械通氣相關指標比較
循證護理組患者氧合指數、潮氣量均高于常規護理組,VAP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循證護理組患者反流、誤吸、胃潴留、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1.4%、5.7%、5.7%、8.6%,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的37.1%、22.9%、22.9%、3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機械通氣是改善顱腦手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但長期使用易致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及肺部感染的發生,主要是因機械通氣時吸入高濃度氧氣影響了氣道黏膜纖毛運動和黏液粘稠度,從而降低了呼吸系統防御功能[3];機械通氣時需通過吸痰來維持其氣道清潔和暢通,但吸痰次數過多則會損傷器官黏膜,減弱呼吸功能,但吸痰次數過少則易引起氣道堵塞而影響通氣效果[4];患者術后疼痛會抑制其肺呼吸功能,降低其咳嗽排痰的能力,進而引起肺不張[5]。另外,顱腦手術后患者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因此需加強腸內營養干預,合理有效的腸內營養能增強患者營養狀況,提高其抵抗力,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促進已損失肺組織的修復[6-8]。可見,合理有效的護理對改善顱腦術后機械通氣患者的通氣效果、降低肺部感染、降低腸內營養并發癥、增強其機體抵抗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患者氧合指數、潮氣量均高于常規護理組,VAP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護理模式進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且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降低VAP發生風險。腸內營養并發癥是機械通氣患者較常見的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患者反流、誤吸、胃潴留、腹瀉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能有效降低顱腦手術患者術后機械通氣腸內營養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提高顱腦術患者術后機械通氣的通氣效果,降低VAP發生率,且能降低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閆飛,高媛媛.鹽酸氨溴索對行顱腦手術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機械通氣期間呼吸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9):91-92.
[2]石佳泉,黃東雅,饒廣浩.機械通氣輔助治療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診搶救中的應用療效評價.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2):107-108.
[3]魏麗麗,韓斌如,王軍.機械通氣患者按需吸痰的研究進展.西南國防醫藥,2018,28(1):92-94.
[4]蔡育麗.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全科護理,2018,16(7):814-816.
作者:李玉姐 單位:山東威海市中心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