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財政運行困境及路徑選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財政體制不完善
財政體制是指各級政府機構之間的權力劃分,我國政府財力是層層向上集中的,基礎權要提供義務教育、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等,對鄉鎮的經濟發展情況還需要重點管理,財政要以支定收,但部分鄉鎮的財政收入制度和財政支出制度存在不匹配的現象,這種互相矛盾的財政體制是導致鄉鎮財政運行困難的原因之一。地方稅體系不完善,缺乏穩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稅種,相應權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有很小的增減財政收入的權力。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還需規范,執行力度不足。
(二)財務管理不完善
鄉鎮財務管理不完善,舉債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受歷史性、政策性、主觀性等原因的影響,鄉鎮遺留的負債較多,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上級審計機構對鄉鎮舉債行為的監督執行力度不足。預算編制缺乏科學規劃,隨意性較大,影響鄉鎮財政的預算執行工作。
(三)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
鄉鎮經濟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糧食種植業為主導地位,鄉鎮經濟中的第二產業發展規模小,上級政府征收稅額較多,鄉鎮留用財力很小,第三產業在鄉鎮發展滯后,貢獻較小,可見非農經濟發展現狀還無法應對市場經濟沖擊。稅制改革后,留下的小稅種,稅源分散,征管成本高,缺乏穩定的、收入具有一定規模的主體稅種,預算內財力緊張,財政經濟基礎十分薄弱。
二、鄉鎮財政運行路徑選擇
(一)完善財政管理體制,規范分配關系
鄉鎮應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嚴格按照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的分配地方各級收支范圍。根據鄉鎮財政支出責任,下放財政權力,使所需財力和支出責任相匹配,依法明確職責,建立支出分攤機制。政府應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轉移支付的規模,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優化地方稅收體系,明確主體稅種和稅收管理權限。
(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減少債務風險
健全監督和審批制度,規范鄉鎮財政收支管理,擴大財政管理的自主權,全面控制債務的金額,建立債務消化監督制度和定期向上級報告制度,界定責任,逐步解決舊債,嚴格控制新債,減少和化解鄉鎮財政的債務風險。做好財政預算工作,并加大執行力度,杜絕勞民傷財的政績、形象工程,明確工作人員的獎懲制度。
(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困難,必須提高農村經濟實力,深化科技體制意識改革,增強農民收入水平,實施城鄉統籌發展,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針對困難鄉鎮的不同情況,發展潛力的工農業項目,建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和渠道,完善管理及流通體制,為產品銷售提供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農民自主創業,注重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的運行模式,從政策、資金、咨詢服務等方面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市場發展,培植有潛力的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優質、有實力的稅源,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四)精簡鄉鎮機構
借助農業稅免征政策,嚴格規范鄉鎮機構和人員崗位設置,對達不到行政機構設置標準的鄉鎮進行合并,進行優勢互補,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費用開支,實現減員增效的目的,合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鄉鎮財政運行成本。加強政府機構人員思想和行為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鼓勵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退出上級財政資金供給范圍,促進基層事業單位機構的改革與發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輕鄉鎮財政支出的壓力。
三、結束語
稅費改革為鄉鎮經濟提供了一個新的財政制度,減輕的農民的負擔,促進農業穩定、健康的發展,為鄉鎮財政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困境,原有制度還需加以改進和完善,使鄉鎮財政正常運轉。
作者:王玨 單位:連云港市海州區浦南鎮財政所